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找到正确教育孩子的方式,担心慈母多败儿又怕过于严厉孩子逆反,破罐子破摔?
孩子,父母,自己的如何找到正确教育孩子的方式,担心慈母多败儿又怕过于严厉孩子逆反,破罐子破摔?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种不重视孩子内心感受和个人幸福的控制,让爱变了味道。这样的爱太主观、太纠缠、太强加,只会费力不讨好。
教育从来都不是父母单方面能控制的事。
爱孩子,首先就要尊重他,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在乎孩子的感受,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选择。
凡事互相商量着来,孩子也不是蛮不讲理,这种商量的过程让孩子能感受到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和父母对自己的关注、重视,也会从心底里尊重父母,乐意去体会父母的感受、理解他们的苦衷。
在父母单方面打造下,再完美的人生,也比不上孩子思想人格独立、实现自我塑造。只有在一种互相尊重、理解、体谅的民主性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才能赢得真正的成功。
絮絮叨叨,没有威严
“再多吃点”、“毛巾这样放”、“别走那边”、“怎么又看电视”……家长总觉得孩子这做不好、那做不好,生怕出现一丝纰漏。
一个对孩子过于无微不至的家长每天不知道要苦口婆心絮叨多少句,只想着让孩子避免差错、纠正坏习惯。可是常常絮叨,时间久了,不但起不到好作用,孩子反而会感到十分厌烦。
而且,父母唠叨得越多,话的重量越轻,到最后孩子习惯了、麻木了,父母的任何话都听不进去,于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就养成了。家长心累,孩子也累,典型的费力不讨好。
总跟在身后絮絮叨叨,不如提前就与孩子商量制定好明确的规则,父母与孩子共同遵照执行,让孩子自己明确行为的边界,久而久之,规则就会内化成一种习惯。
此外,家长应当从认识上做出改变,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有些无伤大雅的小差错、小毛病适当通融,不用过度焦虑,一直揪着不放。
不要总觉得孩子长不大,表达对孩子的信任,相信孩子能做好。允许孩子尝试和犯错,走路踩进小水坑,打翻了水,也是一种探索的过程。这种试错、纠错的过程,对孩子的成长只会有益。
脾气暴躁,动辄打骂
这样一类脾气比较火爆的父母,在孩子犯错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味地吼叫、训斥、甚至打骂。
其实哪有家长不疼孩子,心里也舍不得,只是脾气上来了收不住,伤害就造成了。
可是孩子认知能力有限,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背后隐藏的深沉的“爱”,家长每一次情绪的爆发都会让孩子充满恐惧,抵抗,甚至逐渐升级为怨恨。
亲子之间的隔阂和误解就是这么产生的。
其实孩子犯错了,关键是引导孩子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曾做过一个实验: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黑色的熊,结果人们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很快在脑海中出现一只黑熊的形象。
这就是一种“黑熊效应”,体现了一种心理暗示。
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少质问、多引导。
少用“别”、“不准”、“怎么老是错?”、“为什么做不好?”,越是让孩子别做什么,他反而越是想要尝试。
家长多采用明确的指令、指导性的语言,不要只说“不可以”,指出一条路让孩子走,这样孩子才能明白自己到底该怎么做。比如“杯子这样拿不容易摔”而不是“别把杯子摔了”。
言传不如身教,教育孩子的同时家长也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好正确的榜样。
亲子缺乏情感交流
有些父母整日忙忙碌碌,疏于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或者只知道问问“学得怎样?”,不重视孩子内心世界的变化,就会淡化孩子对父母的依恋。
孩子表现出对父母的冷漠和抵触,心底里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就更加学不会感恩,也很难真正把父母的教诲记在心里。
特别是孩子年龄小的时候,父母的陪伴和关怀才是最重要的,错过了孩子与父母亲密的亲子依恋关系形成期,后天再做多少努力,都填补不了孩子心中的空白。
亲切的抚摸、拥抱;真诚的注视、微笑;学会倾听、欣赏孩子,都是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方式。孩子放学回家,问问他在学校的趣事,孩子受到了批评,留心孩子的情绪,给他安慰和鼓励。
正是在这些平淡琐碎的细节中,父母与孩子建立和谐健康的亲子依恋关系。而这种情感,是多少物质都补偿不了的。
费力不讨好的教育方法只会让父母操了心、孩子却不领情,落得“两败俱伤”的结局。
最好的教育是尊重和陪伴,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人格的尊重、精神的陪伴,才能深刻认识到父母教育行为的根本目的是出于对自己的爱,从而理解和配合。
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教育才能走向真正的成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约!
嗨,大家好!我是一眼暖洋关于“如何找到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担心慈母多败儿又怕过于严厉孩子逆反,破罐子破摔?”对于这个问题回答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点,要正确树立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传递正确的引导方式方法,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要展现出正能量,要做好一个榜样,同时整个家庭,要养成这个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上面的好习惯,不要形成拖拉,对事情要积极向上。 第二点,孩子要有自己的自由的时间,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这是孩子的自由,没有自由的孩子长大以后缺乏主见,独立性差。在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的同时,我们也得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那些重要的事情上,孩子必须学会服从。比如上学这件事,这是没有商量的事情,不管孩子怎样哀求,都必须遵守这个规则,如果他逃学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第三点,目前体罚孩子是否正确仍然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我自己的观点是,是否体罚孩子要看孩子的年龄大小,对于五六岁以下的孩子,体罚是必要的,大多时候批评教育是无效的,他们甚至都无法完全理解父母的话。而在孩子长大以后,这就要父母讲道理了。体罚只能增加他们的暴力意识,同时体罚与批评要把握分寸。 第四点,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小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家长需要给机会让小孩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有利于孩子形成开朗的性格,对以后的人际交往是有帮助的 第五点,尊重孩子,跟孩子做朋友,让孩子感受到存在感,向亲戚朋友介绍自己的孩子 第六点,合理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不要过去溺爱孩子,最好规定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谢谢
上一篇:在你最触动感情的时候,有没有写过让自己都很惊讶或者佩服的诗词文章?分享你的故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