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找到正确教育孩子的方式,担心慈母多败儿又怕过于严厉孩子逆反,破罐子破摔?
孩子,父母,自己的如何找到正确教育孩子的方式,担心慈母多败儿又怕过于严厉孩子逆反,破罐子破摔?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现在孩子的教育竞争压力多大啊,不严格抓孩子的各方面教育哪行呢?但就怕过激了,引起孩子反感不适。但又退一步说,孩子现在的学习压力就够大了,是不是也可以让孩子学的轻松点,别管那么严,但就怕孩子一松懈就知道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应先改变自己。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
3、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4、合理的管束。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时保持一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场时,再与他进行讨论。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权威性。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对他好的表现进行奖励。
5、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不可以让孩子去做我们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让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高自我价值观的人具有三个“能力”:我有能力;我能与周围的人交往;我能随时随地为他人的幸福作出贡献。相信自己有学习和成长的潜能,发展出勇气、信仰、自信、信赖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质。反之,低自我价值观是一种对自我的消极认识,自责、羞辱、愤怒、憎恨等毁灭性感觉始终伴随一生。
6、设立明确家规,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里,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没有规则孩子反而没有安全感。家规不超过5条到6条,应适合于家里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须用肯定句来陈述,将家规贴出来。如果违反家规应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一旦建立,就应坚决执行,每隔一段时间,应对家规作调整和修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使全家一起分享生命发展的过程,发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爱的氛围。
7、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随着孩子的成长,给他越来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力是很重要的。必须有意识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种什么事都为孩子做的想法,来给孩子一些自由度。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们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更加尊重我们,爱我们。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通过提供选择,可以避免紧张气氛,给孩子提供做决定的实践机会。如“睡觉时间到了,你是要听昨天的故事呢,还是想听一个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红色的上衣,还是蓝色的T恤?(如孩子两者都不选,父母可问:“是我帮你选,还是你自己选?”)做选择并让孩子负责任都是日常的行为,对于发展孩子的自我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8、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通过游戏学习
儿童通过接触具体的、仿真的与生活有关的东西学习,需要与同伴、成人和环境互动交流,游戏使儿童放松且发展专注的工作态度。在5岁之前不应过早开始对字母数字等符号的专门练习,这样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因为幼童的心智还没成熟,对抽象的概念还无法理解。
9、正面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该做什么。传统型教育者的居高临下的姿态,总是对孩子说“不准打人,不准在沙发上吃东西”等等,这种负面的口气只会将注意力引向并集中于负面的行为;而孩子仍然不知道好的行为是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积极的说法是用美德修正孩子的行为,如“你忘记了与人和平相处”或“我们是在餐桌上吃东西的!”
10、每天抽时间跟孩子单独相处,共同做点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每个孩子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每天工作之余,我们要腾出一些时间参加孩子的游戏。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经历,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各类东西。父母作为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应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脱且同情的态度陪伴在孩子的身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我是一名丰富的幼教经验的退休人员,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孩子是非常重要的,而父母则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不可替代的教育者。我认为,要想教育好孩子,家长必须了解自家孩子、重视孩子、尊重孩子,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我们应该做到:
第一 了解自家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只有了解自家孩子,才能为与孩子良好的沟通交流做好准备,如果孩子犯了错,不要打骂,要先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了解孩子的想法,询问孩子的解决办法,然后根据孩子性格找出症结,对症下药,引导教育好孩子。我以前的班有个孩子,每天午睡时间,他都爬进床底,我们怎么叫他,他都不出来,刚开始我们不知道原因,于是注意观察他,和他聊天,一起做游戏,有一次我跟他一起玩,故意说:“我发现一个秘密”,他问:“什么秘密”,我说:“我发现你每天都爬到床底,是不是里面有好玩的东西,你自己在那里玩,不给我”,他急忙说:“没有啊,我在帮老师捡垃圾”,他说他发现有的小朋友偷偷带餐纸进睡房玩,丢到床底下,他觉得老师太辛苦了,所以决定帮老师捡垃圾。如果我们一味地喊这个孩子不要钻床底,一味地批评他,他不会听的,也没有效果,但是我们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了他的做法和想法,再进行引导教育,问题就能解决了。
上一篇:在你最触动感情的时候,有没有写过让自己都很惊讶或者佩服的诗词文章?分享你的故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