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顾茅庐,是招贤还是应聘?
刘备,茅庐,自己的三顾茅庐,是招贤还是应聘?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老嘉觉得,虽然诸葛孔明先生隐居隆中,表面上看起来与世无争,不闻世事。但世俗的风吹草动、大事小事,他的略知一二、甚至在未雨绸缪。但他的大智慧、大才能,即使简单的帮助了乡里乡亲解决的大小问题,就足以让人佩服和惊叹!刘备引慕名而来,赴茅庐首见诸葛先生,没见着面。是巧合还是诸葛先生有意安排?我想这是个未知数吧!毕竟那时候没有手机,也没有谁给他提前通风报信,其实有人相告,骑马、走山路、还下着雪,路程又遥远,那也不能确定具体上门的时辰啊!所以老嘉觉得,第一次是诸葛先生,真正没有与刘备见上面的。
但是刘备一行并没有轻易放弃,而是早早的在准备第二次奔赴茅庐,会见孔明先生。刘备深知大丈夫能屈能伸,成大事,必须有贵人相助!然而,诸葛先生回来后得知刘备的用意之后,第二次是应该是故意避开刘备,来试探刘备的决心。或许他就在山上的某个角落窥探刘备,观其形态、听其言语;猜测刘备是否是可造之材,人中之龙,能否施展自己的雄才伟略!
诸葛孔明在抉择和心思熟虑之后,觉得刘备胸怀大志,并非常人,求贤若渴,对自己又恭敬如宾、仰慕和倾佩有佳,遂决定投靠明主,来施展自己的文韬武略、奇谋妙计。这才有了轰动历史的“三顾茅庐”事件,并且传为佳话,流传千古。
老嘉喜欢三国历史,更喜欢看《三国演义》,有相同爱好的欢迎留言交流吧,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顾茅庐顾名思义是三次到茅庐去!正常理解的话应该是去招贤,其实大家看过三国的话,都应该知道,刘备到茅庐去其实都是在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并表明展望统一天下的愿景,也可以理解为应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备三顾茅庐,应该起源于徐庶。当时刘备被曹操打败,无奈便归顺了刘表,驻扎在新野。在徐庶的策划下刘备生平打了几个胜仗。颠沛流离了大半生,刘备还是一无所有。按道理来说拥有关羽张飞赵云等这些一流战将,还怎么都打不赢仗。只能说缺一些优秀的谋士才是最致命的缺陷。直到拥有了徐庶后,刘备打了胜仗,兴奋的都哭出来了。这个时候曹操以徐庶母亲为由头逼得徐庶不得不离开刘备去侍奉老母。刘备当时真是舍不得啊,可是没办法呀。
结果徐庶临走前告诉刘备,南阳隆中有个卧龙岗,里面住着一个高人叫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能力胜自己百倍。刘备眼看留徐庶实在不成,但那时他已经知道优秀的谋士对于他这个团队有多重要。所以下定决心,诚心,恒心也要请孔明出身助自己。不然要恢复什么大汉天下就是一句痴人梦话。所以就亲率关羽张飞,三兄弟三顾茅庐,终于用诚心打动了诸葛亮,使其决然出山,全力辅助刘备,从就而天下三分,刘备得一。
因此,刘备三顾茅庐是招贤,这是刘备这辈子做出的最正确的一件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招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招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顾茅庐是讲述了刘备为了请一位好军师而去找诸葛亮,结果去了两次都没见着,终于在第三次找到了诸葛亮。他们在一起商讨对战策略。
刘备为找到一位好军师而在冰天雪地之时一次次不顾自己的身份去找诸葛亮,可见刘备为了国安而不顾一切的作为
刘备不仅对诸葛亮的真诚刘备不仅对诸葛亮的真诚让我感动,他爱才、尊才的品格也令我久 久难忘。诸葛亮出山后,一生追随刘备,而刘备对诸葛亮也处处尊敬,甚至在临终托孤时,让诸葛亮担起复汉的重任。正是由于这份真诚,让诸葛亮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我感动,他爱才、尊才的品格也令我久 久难忘。诸葛亮出山后,一生追随刘备,而刘备对诸葛亮也处处尊敬,甚至在临终托孤时,让诸葛亮担起复汉的重任。正是由于这份真诚,让诸葛亮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