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果《三国演义》里的刘备没有三顾茅庐,会怎么样?
刘备,茅庐,卧龙如果《三国演义》里的刘备没有三顾茅庐,会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综上三点,刘备需要一个大才,帮他运筹帷幄,扭转时运;氪氪金,提高经济实力;顺便帮助刘备提升自身实力。为三分天下奠定根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个时候诸葛亮还年轻,可以跟着例如张大彪之类的大老粗学习两年经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刘备不三顾茅庐,诸葛亮耐不住了,会屁颠屁颠的找到刘备门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假设有点儿意思哈。
如果刘备没有三顾茅庐的话,以诸葛亮的性格是不可能主动找刘备的,那么这样刘备也将失去诸葛亮。即便没有诸葛亮,刘备依然能入主西川,成就一番帝业。
刘备与诸葛亮
没有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身边虽有关张赵等三员猛将,但是仍然拿不下一块稳定的根据地。
刘备心里非常清楚,自己身边没有可以像荀彧、郭嘉那样具有战略光的谋士,所以他一直求贤若渴,好不容易发现了诸葛亮这样的大才,自然不会错过,别说三顾了,就算十顾二十顾也得请到。
假如刘备与诸葛亮失之交臂,那么他一定会继续寻找诸葛亮这样的大才,来辅佐自己完成大业。那么,这个人会是谁呢?
我认为一定是庞统,并且会像诸葛亮一样,辅佐刘备完成帝业,甚至有可能比诸葛亮功绩更大。原因如下:
一、水镜先生司马徽曾经跟刘备同事提到两个人——卧龙凤雏
卧龙即诸葛亮,凤雏即庞统,且庞统的叔叔跟水镜先生是好友,庞统跟水晶先生可以说是好友兼知己。如此看来,水镜先生在这两个人之间相对来说,跟凤雏关系更好一些。
这位神秘莫测的世外高人跟刘备谈到卧龙凤雏时,似乎有意将重点放在卧龙身上,这跟他那句“得其主,不得其时”多少有些干系,从内心他希望两个人不要出山劳累耗神,这种希望貌似在凤雏身上更多一些,这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
刘备从水镜先生庄上第一次听说卧龙、凤雏这两位高人,自然渴望一见,最好两人都能来辅佐自己。
诸葛亮与庞统
二、徐庶在刘备面前也提到过凤雏
刘备从水镜庄上出来,没碰到卧龙凤雏,却遇见了徐庶。这个人是个大才,虽然没有卧龙凤雏厉害,却比刘备身边的所有谋士强上太多。然后,刘备内能留住徐庶,却从徐庶口中得知了卧龙的下落。
刘备还从徐庶口中得到了对凤雏的评价,这个人比起卧龙来丝毫不差。如果刘备没有得到诸葛亮,必然会全力寻找凤雏庞统的下落。
三、庞统不像诸葛亮,更主动
庞统在决定辅佐刘备之前,一直在江东飘荡,曾经见过孙权,没遇到孙权不识金镶玉,将庞统拒之门外。这就说明庞统不像诸葛亮那样,待价而沽,等着人家上门来请。
另外,庞统仍然是主动去找刘备,不过没有将诸葛亮的推荐信呈给刘备。他这样做也很正常,但凡有能力的人凭的是自己的真才实学,而不是一封推荐信。
庞统没有给刘备看诸葛亮的推荐信还一个原因,他想看看刘备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求贤如渴,平等待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庞统比诸葛亮做事更主动。
刘备与庞统
四、没有诸葛亮,庞统有可能会帮刘备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
有人可能说,赤壁之前,刘备如果没有诸葛亮,也没有找到庞统,就会被曹操消灭。我认为曹操不可能消灭刘备。刘备跟曹操交手不是一两次了,虽然有时很狼狈,但都能化险为夷。再说,曹操南下的真正目的并非漂泊不定的刘备,而是虎踞江东的孙权。
反倒是没有了诸葛亮的刺激,曹操对刘备注意力会弱一些。如此,刘备反倒保存了实力,以便更好地在荆州一带安身。
赤壁大战时,徐庶跟随曹操出征。期间,他肯定会知道刘备的情况。后来,徐庶在曹营遇到前来为曹操献连环计的庞统。
本来徐庶对没能负辅佐刘备就感到非常遗憾,在得知自己推荐的诸葛亮没能辅佐刘备后,必定会跟庞统述说刘备的为人,并大力向刘备推荐庞统。如此,就相当于是将诸葛亮的推荐信,变成了徐庶的推荐信了。
徐庶与庞统
庞统一个人辅佐刘备,之后帮刘备取西川时,也就不存在因诸葛亮而急于立功。这样,也就避免了饮恨落凤坡。
庞统虽然跟诸葛亮谋略不相上下,两个人行事风格却不同。庞统相对来说,做事更主动,也不像诸葛亮那样事必躬亲,谨慎有余而魄力不足。这样的话,蜀汉就不会人才那么匮乏。
庞统为人朴实,常常给人一种傻傻的感觉,不像诸葛亮看起来那么咄咄逼人,精明能干。庞统的这样性格决定了他能听取手下人的意见,放手让下面的人去做事,这样蜀国定会人才济济。
如此,魏延进攻长安提议,很有可能会被庞统采纳,攻占长安,进而逐鹿中原,实现刘备统一汉室江山的伟大战略构想。
然而,这一切只能推演,历史不会重来。就以此来慰藉一下英年早逝的凤雏先生吧。
图:《三国演义》剧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全剧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