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理解“半部伦语治天下,一卷儒学悟人生”?
论语,儒家,半部论语治天下怎么理解“半部伦语治天下,一卷儒学悟人生”?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举一反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十部论语,也挡不住被人胖揍。和阿Q一模一样,嘴上不服。最后,到处跪。只吃自己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些书籍真的没有多少作用的,这些书籍里的很多内容都是古人的一些想象,推理,对于现代社会没有多少指导意义。有些还互相矛盾,无法统一。如果你真想治天下,靠这些东西是没用的。如果你还想悟人生,这些书就更加的没有意义了。不要迷信这些书籍,还是要多学学现代科技知识,现代哲学书籍为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儒家文化的精髓为“以仁为本、以义为重、以礼为用、以智为尊、以信为基、以和为贵”。
《论语》中孔子的修身思想历来受到学界的重视,那么何以修身?
学以致用,正如论语第一篇《学而》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人生的三重境界,第一独处的乐,第二互处的乐,第三做君子的乐。而所有乐始于学,学大学之道,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何学?
修己安人,以天下为己任;精进坚守,应该做的就做;待人忠信,心中要有他人;行中规绳,有所不为;克己复礼,中庸和合。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儒家看来,孝悌是人之根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是“孝”完整的意思。孝的基础,是仁,仁的根本,就是孝悌。
一部《论语》用一个字来概括,即仁,积德行善才有福报。最大的德就是仁,仁最核心的意思就是从心底里发出来这种爱,所以儒家的这个叫仁爱,儒家的仁德,这种德是最高的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要成功,先要做一个有仁爱的人。
回答完毕,劳驾点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到这句话,想来诸君第一反应都是这是昔年北宋赵普的故事,至于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这个需要交给考据大家去论证了,笔者是有心无力,在笔者看来,既要从历史分析,也要从具体环境分析,在此仅就个人理解阐述一二,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首先,从儒家历史传承来看。明明德于天下是儒家最高的追求,这一点在大学一书中阐述的非常清楚,而论语作为一种具有实践性的记录书,给后世儒生一个行为准则,一个努力前进的方向,或者说是指明了方向,但儒家一直以来没有成为显学的缘故,很简单就是一点,没有实践经验,虽然孔子当时很多弟子都牧守过一方,但这些从政经验恰恰没有流传下来,具体怎么做不知道,所以儒家在汉初一直没有成为显学,甚至成为一种夸夸其谈的空谈误国之说,这也是为什么汉武帝让儒生去守边的缘故,在这里作为儒家,应该说欠张汤一个道歉,张汤用儒家虽有其功利之心,也可以说是挂羊头卖狗肉,但不可否认张汤凡做事扯着儒家大旗的行为,为儒家从幻想理论家逐步走向现实,走向民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也是儒家能够成为显学的基础,也可以说到此为止,儒家才算是解决了自身最大的问题,好空谈无实操,这也就是独尊儒术的基础,至少在笔者看来,这就是儒家的兴起。
其次,从北宋初年大环境看。北宋立国于唐末乱世之中,立国于兵强马壮者皆可为王的乱世之中,怎么样能够让政权巩固,让天下人心稳定,这是摆在宋朝统治者面前最要紧的问题,为此,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不约而同地仿效了汉武帝故事,在建立政权、消除威胁、一统天下的同时,如何在天下人心中建立一个精神皇帝成为了新的问题,为此,可以说是旧瓶装旧水,连汤都没有换,直接一如汉武帝用董仲舒一样,直接用儒生赵普,顺便宣扬一下儒家,用儒家忠孝网罗天下人心,如此而已。
最后,治天下非论语,而是人心。人心思定,人心向善,主要看如何去引导而已,这一点论语不得不的说是很成功的,其蕴含的很多智慧,特别是伦理和道德观念,给予世人行为准则,也可以说有些道家无为之治的意思在里面了,人人皆如龙,人人皆君子,天下何有不可治?
综上为笔者一家之见。
上一篇:我不懂就问:如果《七步诗》是普通人所写还能流传至今吗?请文明答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