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我不懂就问:如果《七步诗》是普通人所写还能流传至今吗?请文明答题?
曹植,七步,曹丕我不懂就问:如果《七步诗》是普通人所写还能流传至今吗?请文明答题?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不懂就问:如果《七步诗》是普通人所写还能流传至今吗?请文明答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七步诗
[三国·魏]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流传不下来是其次,有没有这首诗都难说。其理由有:
其一, 曹植是何许人?他是曹操第三子,被封为陈王,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登台赋》等,与曹操,曹丕并称“三曹”。无论背景,还是才情,足见此人之优秀。
其二,《七步诗》的写作背景,据记载,曹丕为了肃清政治障碍,而曹植首当其冲对曹丕威胁很大,除了文采,曹植征新野、战赤壁、回毫州,可推出曹植军功同样不小。只有清除曹植的势力,曹丕才能安慰地坐王位,安心当皇帝。所以就找理由:要求曹植在七步内完成一首诗,否则,杀头。在这样的背景下,曹植完成了《七步诗》的写作。
其三, 普通人具有曹植同等或超过其文采的不在少数,可是为什么写不了《七步诗》呢?诗歌的创作需要环境,离开了特定环境,诗作就词不达意。有曹植文采的人,没有曹植的背景,有曹植背景的人,没有曹植的文采。所以说,离开曹植,《七步诗》能不能流传在其次,往深处说:没有这首诗。
《七步诗》说明一个问题,帝王之争是血腥的,宫廷之斗是黑暗的,电视剧里面的其乐融融是骗人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个人认为要看这个人到底经历了些什么才能让《七步诗》流传于今日。
例如我们熟悉的《岳阳楼记》即使本作的作者并没有看过岳阳楼,但其文章却能名垂青史,作者按照所听所闻描绘了一副自己的心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句子既宏伟又体现个人情怀于担当,若换成一个没有没有历经于沧桑,也没有学识之人写成的《岳阳楼记》无疑只是一片没有含金量的文章。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背景:
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弟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看似寥寥几句,但句句揪心,即使曹丕怎样对曹植的不满,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却能让曹植软下心来,他才意识到曹植是出自同一个父母,同一个王朝的人,便是兄弟;使得做君王的曹植羞愧不已,无地自容,最后曹丕念在兄弟之情而放下仇心,一同治理天下。《七步诗》能名垂千史,也是描绘当时作者内心的独白,因为他看到当时的状况和兄弟的仇恨。
那沁人心脾,感人肺腑的《七步诗》也留至今日也可当做劝告兄弟间的分歧。
若一个人没经历过此场景,写出来的诗句是空洞且无味的,那么《七步诗》也不复存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言之有物,诗之灵魂。
创作平台,不可抛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挺能叫真的,,如果是普通人也不会哥哥逼弟弟了,哥哥疼弟弟还疼不过来呢,怎么会逼他呢,就算哥兄弟不亲,也是老白姓打架,你一拳我一脚完事了,那有那么多找理由杀人还得让大伙知道你是该杀,原赌服输呢,这就是皇家权力之争,才有这么找理由杀你的办法啊,所以就有了一种说法叫生女不嫁帝王家,没有亲情,只有欲望,愿你满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浪淘沙,风云气华。
古之圣贤与不肖,今人观之,仅于史书口传。
亿万万众生,岂可如点点星斑。
显者,如芳华,如恶臭,世人以记。
隐者,似泥沙,似风雪,已随天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懂就问是好事,但无论学什么都是为生活所需而学,也不是花额外的精力都学,误了正事!
上一篇:为什么一些企业都必须向银行贷款?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