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观课议课,才能促进课堂质量提高?
教师,课堂,老师如何观课议课,才能促进课堂质量提高?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所以,观课议课不是作秀,要落到实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对观课议课的理性认识
研究课堂的直接目的在于改进课堂,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这都需要教师在教育现场中进行研究:一是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实践反思;二是对同事和校外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观摩和研究,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策略。这种活动实际上就是平常所说的听课评课活动。为什么提出观课议课这一概念呢?虽然将“听”换成了“观”,将“评”换成了“议”,但显示了教研文化和教研灵魂的变化。教师对观课议课的认识决定了其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态度,教师观课议课能力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效度。
观课强调运用耳朵、眼睛和观察工具,围绕主题收集整理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信息,既包括师生的语言、神情和行动,又包括精神、态度和课堂中的情境,从而获得对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和理解:议课则改变了授课教师或一线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状,全体教师都有自我表达的权力,以及倾听和理解对方的义务,集中话题,关注焦点,进行多维对话,不是对已发生的课堂教学进行判断或做出结论,而是思考和研究如何上出更为理想的课程,以追求和实现更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方式。
在观课议课中,不要简单就行动讨论行动,要讨论教师的“教”是怎样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具体行为与情感态度,即透过现象探究课堂教学的本质i不要简单给授课者定性或定量评价,而是要在“同伴互助,智慧共享”中获得自助、他助和助他目标的整合。
二、观课议课与课堂教学高效的关系
所谓课堂教学高效,是指在师生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恰当教学策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即确立起新课程所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堂质量观。其中,“知识与技能”是指课堂教学的效果,看课堂是否达到基本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较过去有所增加;“过程与方法”是指课堂教学的效率,看课堂是否运用了某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看是否用最少时间和精力达成了最佳教学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指课堂教学的效益,看学生的学习是否对其存在长远和持久的作用。
课堂教学的高效依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行为,但由于教师缺乏深入了解自我和相互深入对话的平台,虽然明知课堂行为影响教学效率,也不知如何提高,以至长期处于困惑迷茫中,难有显著性的改进和提高。
作为教育科研方法,观课议课是基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方式。它将研究的问题化为观察点,将课堂教学中的连续事件拆解成小单元,透过观察点对每个小单元进行定格和扫描,搜集、描述和记录相关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和讨论,最终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三、怎样达成观课议课效益的最大化
1 做好观课前的必要准备,为观课提供明确目的。缺乏必要准备是平时听公开课的习惯,致使评课目的不明确,重点不集中,讨论缺乏共同话题,最终导致评课时没有引起深刻反思,难以达到目标。针对传统听课评课存在的问题,观课议课要求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为集中观察和充分讨论奠定基础,主要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授课愿景确定主题。每次观课前都要有相对集中的问题和主题。
2 深入细致地观察与记录,为“思”提供基础。教学活动由具体活动构成,所以观课者要善于记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包括提问、话语、动作、要求和指令等,以及学生对应的活动,尤其是相应的细节。“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教学细节有助领悟和理解课堂,蕴含着教学中的诸多价值和意义,看似独立的无关细节,却在教学现场中形成师生间的连续反应和互动行为,也可能影响到学生延后所做出的行为反应。所以,观课教师要详细记录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和听得到的东西。当这些细节积少成多和聚沙成塔的时候,它就为教师铺就专业成长和教学经验的道路。
3 在观课中全面分析,为“议”做好充分准备。观课中要将“思”贯穿“观”的全过程,尤其是教学中出现的热烈或意外冷场,以及效果不明显的地方,要进行深入思索,透过这些现象去分析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是这种思考,能舒展智慧、落实理念、改变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成就专业发展。
4 民主议课,促进教师发展。所谓民主议课,就是要创设和谐人际关系,想方设法消除授课者和观课者间所存在心理隔阂与障碍,特别是理解授课者所处环境和条件,要将这种理解真实表达出来,使授课者感受观课者的尊重和接受;议课过程中要多用提问和探询语气互动,不要用指令与等级评定口吻。所谓促进教师发展,就是要通过议课,达成“改进课堂,助他助我”的目标。面对问题时,不能凭主观判断,而要阐明和描述事实,依据事实就现象进行问题讨论,不能以偏见来歪曲事件背后的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听完课之后,要把听到的有收获的地方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否则任何听课都是无效的。
这种观点比较绝对,但是我认为,如果你听到了其他老师上课的优秀的地方,这种优秀可能是课程的设计,可能是老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可能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方式,不管是什么,一定要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开始逐步模仿,没有应用的学习等于零,不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等于零,也赞同其中一位网友的说法不要作秀,要为自己而听课,不要去应付。应付,别人的结果就是你自己的教学能力停滞不前。
具体的方法是,你在每次听课前先对对方要上什么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自己可以先简单地在头脑中进行一下教学设计想一想,如果自己会怎样上会想到哪些展开课堂的方式,然后带着自己的思维定式去对比新上课老师他的展开方式,通过对比就能够发现优势和不足。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产生思考,而这些思考,如果最终影响到自己的课堂,那这样的听课就是非常有效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