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司马家攻蜀,与蜀国伐魏,策略上有可比性吗?为什么蜀国北伐不成?
蜀国,蜀汉,司马司马家攻蜀,与蜀国伐魏,策略上有可比性吗?为什么蜀国北伐不成?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二、诸葛亮伐魏用的是\"小心谨慎,稳扎稳打,在不败的情况下求胜\"的策略。
下面谈谈西蜀伐魏。我这里只讲诸葛亮的五次北伐,至于姜维\"九伐中原\",连他自己的大将廖化都说他\"智谋不如敌人,力量又小于敌人\",我就不谈了。
〈一〉诸葛亮伐魏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诸葛亮是一位很有战略大局观念的政治家,这从他的《隆中对》以及孙权称帝的时候,他力排众议、派卫尉陈震出使东吴,祝贺孙权登位称帝就不难看出来。然而他的\"六出祁山“却饱受诟病。近日又细细地研读诸葛先生的前、后《出师表》,\"先帝知道我处事谨慎,所以临死的时候把安国定邦的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日夜忧虑感叹,恐怕托付的大事做得不好,伤害了先帝的英明。”《前出师表》。\"先帝估量我的才能,本来应该知道我攻伐魏贼,才能弱敌人强;但是不去攻伐魏贼,君王的大业也会消亡,与其坐着等待消亡,哪如去攻伐敌人?\"\"世上的很多事情都是这样,难以预料。臣为国事竭尽心力,至死方休。\"《后出师表》。从这些披肝沥胆、直抒胸臆的诉告中,我们仿佛扪到了诸葛亮对刘备的那颗\"咚咚\"跳动的炽热的心。
〈二〉魏、蜀力量的对此。
就当时的二个国家的内部治理来说,西蜀无疑要好过曹魏。但是两国的版图疆域差别太大了,曹魏占有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兖州、徐州、豫州、雍州、凉州九个州的地方,西蜀只有一个益州;曹魏的冀州、并州、兖州、徐州、豫州、雍州老早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们繁衍生息的地方,即是说,因为开发得早,生产力比较发达,生产效率比较高,人口比较繁盛,而西蜀只有成都平原到汉中一带比较好一些,其他地方尤其是南部,几乎还处于蛮荒时期。地方的大小,生产效率的髙低,就决定了军队人员的数量,后勤保障的供应。
〈三〉地理条件和政治状况。
从地理条件来说,人们都说益州易守难攻,反过来,也就是说,益州只宜防守,不宜进攻。诸葛亮要北伐,不光是距离遥远,而且道路崎岖难走。这就增加了行军的困难,更增加了粮草供应的困难。
从政治上来说,当时的西蜀政治肯定是清明的,然而曹魏方面也不弱。陈寿评价魏明帝曹叡说:\"明帝沉稳刚毅,处理事务明断有见识,任心行事,不被他人左右,有帝王的宏大气概。\"曹叡任用的大臣陈群、钟繇、曹真、司马懿等等,也都是当时的人杰。
总之,诸葛亮是在人力、物力都不如曹魏,加之道路险远的情况下强行伐魏的。在这样的以弱攻强的情况下,他用兵的方略便是小心谨慎,稳扎稳打,在保证不败的情况下去求取胜利。这也是他为什么不答应魏延\"分兵取长安\"的原因。
诸葛亮五次伐魏:第一次街亭守卫错用马谡失败了。第二次攻打陈仓城没有攻下来。第三次取得了武都、阴平二群。第四次斩获魏军甲首三千,粮尽退兵。第五次蜀、魏两军对峙一百多天,魏军坚守不战,诸葛亮死于军中,兑现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兵法说:取乱侮亡,在曹魏无懈可击的情况下,诸葛亮五次伐魏,尽管没有大的失败,却只取得武都、阴平二群。尽管战场上稍有优势,战略上“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目标没有实现。这就说明,客观上不具备取胜的条件,只靠个人主观上的努力,终究是水中月,镜中花,一厢情愿而已!
上一篇:麻辣烫从哪里可以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