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阳明的心学和唯心主义哲学有哪些本质上的区别?
心学,唯心主义,客观王阳明的心学和唯心主义哲学有哪些本质上的区别?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王阳明提倡的是“心学”,“知行合一”。虽然前人已经有提倡“心学”,但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将“心学”体系构建如此完整的第一人,他毕生也是将他的“心学”付诸于实践,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而唯心主义哲学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总之,二者还有其他许多区别,但从本质上讲,我觉得主要表现为上述两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阳明心学和唯心主义哲学有哪些本质区别?
王阳明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思维。如他心学的观念“心即理”,就体现了这一点。说他唯心,是说其脱离实践基础,脱离客观认知,仅以自心玄学思维(形而上)得出此结果。众所周知,“理”(天理,指儒家道德伦理)是外在学问。
“理”的存在,早在孔子时就有。孔子以儒家“六经”授徒,“六经”要义,即仁礼观念。其时,尚无“理”之观念,至西汉时,儒家学者方以“天理”观念解为儒学“仁义礼智”等观念,及礼乐刑政制度。而至王阳明心即理,认为天道在人之本心存在,天理就是本心。客观存在的道德观念被王认为是本心自生,此种认识,完全脱离认识的真实来源,陷入主观唯心思维。
唯心思维的另一种是客观唯心思维,如宋明理学的主流代表程朱理学观念就是。
它的代表观点是“性即理”。此等观点认为,天道,天理呈现在人或万物上的表现就是“性”;人性及万物即涵天理,天命谓之性,人及万物秉承天理之性而存在。而“理”是性的条理,是性的具体样态 。如此,则理不在本心,理存在于外。求理,即向客观事物求,“天理”在客观事物中。虽然天理是客观存在,但我们看不到,摸不着,仍是“形而上”,唯心思维,但是,它由于认为“理”是客观存在,所以它是客观唯心思维。而王阳明的“心即理”,认为人之本心就是“天理”,天理就是本心,因此他是主观唯心思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取众家之所长,补己之短,有区别,但是都有可借鉴之处,王阳明主导的是修心开始自己更加完善,是不断升华的过程,唯心主义是一个以自己为出发点去看待世界,所以两者大体上看不出什么区别,但是实际区别天差地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阳明心学最主要是知行合一,唯心只有心没有行,或者准确的说是虽有知有行但没有合一。唯心是理论,阳明心学是知行合一的修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阳明心学应该这样来看,首先从王阳明先生的经历来看。从龙场悟道,到出将入相。其心学指导了他的人生成长与发展。和黑格尔晚年总结,或尼采,叔本华等德国古典哲学时期心学,有着本质的不同。
历史的经验教训就是人们永远记不住历史的经验教训。
换句话说,成功的道路不是唯一的,但模仿成功的道路却可能是失败的。
所以阳明先生的心学是知行合一。德国唯心主义心学,只是单纯的唯心主义而已。
当然一个理论,也许践行不行。但不能说其本身就是错的。但即使不是错的,其价值也是有限的。
世间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那么,有哪些人根据黑格尔的哲学成功了呢?
当然,世间有无数的大师,声称他们继承了和发扬了黑格尔的哲学。但其本身的心学写出来了吗?和黑格尔的一样吗?
答案是否定的。现代加尔文教下的人依然分不清楚是谁创造了世界。这是心学吗?这不是心学,仅是宗教而已。
心学是每个人的心学。就像一个道理有两面一样。我们总持有道理的,偏执的一面,去践行我们的生活实践。
同时我们会考虑道理的另一面,去焦虑的反思我们的过错。这便是我们容纳两种不同的道理,道理无所谓对错,只是立场不同而已。当我们持有道理的一面时,我们总以为是意气用事。但恰恰就是意气用事而已。
世间的利益是永恒的。但世间的义气却是偏执的。我们持有的正义,仅是去守护我们要守护的人而已。任何守护都要付出代价,不是我们就是别人。当然我们更应该通过自身努力去将对别人的影响降到最低,保佑世间的和平与繁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个人是从3年前开始学习阳明心学的,一路学习下来,最大的收获是:
第一个阶段: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阳明先生经历了诸多磨难之后,领悟到了圣人之道在自己的心中。我个人认为阳明心学在这个层面是学会了认识自己。
上一篇:怎么看待幼儿园凌晨4点老师布置亲子作业。一周七天,一天不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