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曹丕的九品中正制度导致了东晋士族门阀政治吗?
中正,士族,门阀曹丕的九品中正制度导致了东晋士族门阀政治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陈群为吏部尚书,制九格登用,皆由于中正。考之薄世,然后授任。
————《太平御览》卷二一四引《晋阳秋》
所谓“薄世”就是这个人家世的纪录,可以理解为家谱之类的东西。由此可见,九品中正制问世伊始,家世门第便成为考察、品第人物的主要标准之一,发展到后来,没成为品第人物的唯一标准。豪门士族嫡子所关心的并非自己的德才,而是自己的血统。为防止有人假造谱牒,混淆士庶,在但是谱牒之学竟然成为了一时流行行当。
“状”即位中正所写的评语,是其对所评人物给出的一个整体评估,通常包括德才两个方面。“品”则是中正综合了“薄世”和“状”之后,给所品第者定的一种等级。这种等级虽然分为九等,但实际上最高者为二品,即通常所说的上品,三品以下即位卑品。
结语
总之,一方面负责品第的大小中正由士族出身的人充任,另一方面被品第的人的家世作为主要的或唯一的定品标准,九品中正制因而成为士族垄断官员选举与考核的政治工具,导致满朝文武,“非其子孙,则其曾玄。”从而控制了军政大权,保证了经济特征,为士族门阀制度的确立铺平了道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导言:
曹魏的九品中正制确实是造成了晋朝(东、西两朝)门阀政治,但曹魏集团的九品中正制只是一个历史的推动的产物,并非是曹魏集团所独创的。
九品中正制的前生——汉朝的“察举制”
东周时期及之前的王朝,施行的是“世卿世禄制”,直到西周春秋时代,西周王室旁落,各诸侯国为了本土利益,开启了改革旧制,破格启用了各种阶层的有才之人,富国强兵。正因为这种由上而下的大变革,促进了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的“百家争鸣”时代。
秦国法家变法,一统六国,还完成打破旧有制度就早早亡国,连绵十多年的战乱,导致了豪强结堡自保、寒门子弟为了生存投附豪强的乌堡之内的状况。
因此到了西汉时期,已经出现了门阀的雏形,汉高祖刘邦为了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首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察举制”先河。惠帝、吕后诏举“孝弟力田”,“察举制”逐渐形成定例。
虽然这种“察举制”具有科举考试的雏形,可这时刻书籍由于是竹简为主,所产生的费用是寒门子弟无法承担的,因此汉代时期,为了确保“察举制”的有效推进,汉代并没有将权利收归中枢所有,而是将“察举”的权利交付给郡国的长官所管控。
西汉时期,由于勋贵集团还未牵涉到世家大族、儒家门阀之内,开始时“察举制”还能有效完成向中枢供给优质人才,可随着时间的推进,勋贵集团逐渐形成了世家大族,寒门子弟转向投附,又让这些世家大族逐渐成为了儒学世家,成为了垄断人才的小型集团。
到了东汉时期,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在诛杀王莽之时,刘秀并没有通过战争形态摧毁这些世家豪强,而是选择了一种合作了形态(当然不服者已经消失在屠城之中)。因此东汉时期,“察举制”逐渐变质。
通俗点说:东汉时期中枢只向地区派遣最高级别的行政、军事长官,这些郡国长官拥有自主的招募权利,在他管辖的区域内,对世家、豪门、寒门进行考察,最终征辟这些子弟为官。即:总公司给予子公司自主招募权,同时子公司又能向总公司举荐人才的渠道。
州郡长官拥有自辟属吏的权力,这就导致了一种现象出现,州郡长官与属吏之间的关系就逐渐形成了一层君臣关系,最终中枢内部的所派遣到地方的州郡长官,成为了各方势力争夺人才的毕竟之道,同时地方属吏又反过来哺乳了中枢世代侯爵家族。
慢慢地汉代皇权就会被架空,因此东汉时期,皇室不得不提拔外戚、宦官作为制衡官僚集团的必要手段【这是没办法的,毕竟读书人和懂武艺的都是官僚的家臣了,皇家只能相信亲家和身边的宦官】。
东汉后期汉桓帝、汉灵帝时期,发现外戚也逐渐形成新的世家大族,为了避免王莽外戚的再次出现,因此启用宦官集团的建议,由皇家、宦官为主,设立了新的学校,用以培养新的忠于君主的渠道,可很快,作为掌控舆论的“清流”世家大族们,开始不断在民间抨击这种不符合“祖制”的现象,同时也是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一种“月旦评”的舆论导向工具。
由于黄巾军起义,汉灵帝集团害怕世家大族转向张角集团,同时宦官集团的也有参与黄巾军的迹象,因此此役官僚集团获胜,为了彻底架空皇室,在汉灵帝刚死不久,一场官僚与外戚之间的战争在京城内爆发了……随后就是东汉末年的诸侯混战时代。
曹操时代的“察举制”及“求贤令”
曹操是宦官集团与官僚集团的结合体,其祖父是大宦官曹腾,曹腾将曹操父子及曹氏家族、夏侯家族(曹操父亲来自于夏侯家)开始培养向世家门阀转向。
曹操募兵反董卓时,深感到自身的“缺陷”,因此连续三次颁布了“求贤令”,越过世家门阀,破格从寒门、小门阀、小的儒学世家招募更多的辅助人才。
可“察举制”已经深入人心,且书籍、印刷术等等的时代制约,导致了曹操集团在随后的三国混战时期,也不得不运用了“察举制”,即州郡长官拥有自辟属吏的权力。
一个新的集团,一个旧的制度——新瓶换旧药!
曹操在世时,战争摧毁了许多世家大族【如对战袁绍时,屠了邺城;又或者其他诸侯也屠了其他的世家大族】,但很快曹魏、蜀汉、东吴,三国同样快速进入到了一个新勋贵替代旧门阀的局面。
曹丕时代的九品官人法
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史书说,九品官人法其实是曹操晚年时,陈群向曹操提出的意见,并获得了曹操的认可,但很快曹操就病逝了。曹丕“获得”汉献帝的禅让后,命陈群制定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制度。
九品官人法的本意就是将州郡长官拥有自辟属吏的权力,再次扩大,同时又能避免州郡长官与属吏之间的君臣关系。
让州郡长官选拔人才举荐给中枢。即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到中枢任职。同时大中正又分为小中正,选拔出来后,由中枢给予这些大、小中正一份表格,要求大小中正在表格中填写所在区域内的人才,而这份表格将人才分为九等份: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这项制度,其本身就拥有那个时代的明显印记,即拥有了汉代乡举里选的遗意,又保留了“察举制”,同时有给予寒门子弟晋升的机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