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孔子上任七天杀少正卯,以礼杀人理由是否过于牵强?
孔子,他的,儒家孔子上任七天杀少正卯,以礼杀人理由是否过于牵强?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孔子上任七天杀少正卯,以礼杀人理由是否过于牵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子曰;巨吾语女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语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言伪装而辩。四记丑而博。五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处足以聚成群,言谈足邪营眾,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是桀雄也,不可不诛。孔子说;人有五恶,都表现在一个人的身上,有惑众造反的能力,一内心险恶,二说话虚伪有辩才。三行为邪僻,但是坚定不移。四志向愚陋,但知识广博。五行为不正表面好施恩泽。凡事有一种恶的都该杀,而少正卯有五种罪行,所以先杀了他。后来被学着质疑。当时孔子为鲁摄相谢谢!祝学习进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除掉少正卯,也是为了国家。
孔子为何杀少正卯,那绝对是有原因的。过去批孔时,这还算是孔子的一大罪状,可今天看来,杀少正卯也是合情合理的。
首先来看一下这个少正卯吧,少正卯在历史没有什么记载,只知道“少正”是他任的官名,名字叫“卯”,不知姓什么,据说他和孔子都是鲁国人。
少正卯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官至少正,此人能言善辩,在当时可是一个社会名流,被们称为“闻人”。他也是一个比较有学问的人,办私学,传授学问。
究竟是为什么,孔子非要杀少正卯?孔子不是儒家创始人?他不是“克己复礼”?提倡以“仁”为本吗?难道我们想错了?
分析孔子杀少正卯,必须要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政治社会环境中去思考,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才能还原历史真相。
有人说孔子和少正卯是由于学术纷争引起的矛盾。两人应该都是教育工作者,都办教育授课,一开始两人公平竞争,过得相安无事。后来孔子发现听自己课的人居然也去少正卯的课,心里不是滋味。一次孔子在众弟子关注下侃侃而谈,突然,人们纷纷离去,只剩几人。孔子感到奇怪,就问弟子人都哪去了。子路说他们都去听少正卯讲学了。同行是怨家,孔子一听,妒忌的怒火开始在心里燃起,他心里说,等着吧,会有机会收拾你的。
据《论衡》记载:少正卯讲学,很有吸引力,孔子的弟子都跑到少正卯走廊上去听他讲课。
“少正卯在鲁,与孔子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去。”这正是少正卯惹来杀身之祸的原因。
这靠谱吗?我看不靠谱,当时孔子弟子三千,不会在乎这几个学生的。
我想孔子杀少正卯不会是学术上的缘故,而是政治意识方面的问题。
孔子讲“仁”,讲“德”,他最恨的品德不好的人,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孔子说的小人就是喜欢成人之恶,以致幸灾乐祸,这种道德品质不好的人就是小人,他们是与君子相对的。因此,在孔子看来少正卯就是一个小人。
孔子认为少正卯是“五恶”的“小人”。他的那一套学说在孔子看来,必将冲击当时的社会制度。他口若悬河,定有着妖言惑众,引发民众造反的能力,使社会处于动荡之中。这才是孔子下决心杀掉少正卯的真正原因。
少正卯是哪“五恶”小人呢?
孔子说过: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这五种恶,连盗窃都未能达到的程度。
一曰心达而险。意思是说有险恶用心的人如果没有才华的话,还不至于能够乱国;但险恶的人还有过人的才华,如不能为国家所利用,那对国家是最大危害。
二曰行僻而坚。行为乖僻又固执不肯改变。
三曰言伪而辩。意思是说乱妖言惑众,夸夸而谈,内心虚伪但又能鼓动人心。
四曰记丑而博。意思是。学习来的知识,而要用在对国家有用的地方,还要遵守国家的法律。
五曰顺非而泽。意思是说如果你一直顺应错误的事,慢慢你就会认为错的也是正确的了。
如果一个人只具备这五种罪恶中的一个,别人也不会说什么。但如果一个人同时有这五恶,那才是小人中的大奸臣,极其可怕。
而少正卯正是孔子认为的这种人,所以孔子站在国家的立场上,杀掉少正卯,为国家除去隐患,保持社会稳定,也是情有可原的了。
注:图片来自网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个年代的法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儒家思想,仁义开篇,仁义之道,体现礼法,礼法有度,社会规矩,人类有节,废除礼法,无规无矩。乱则生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朝天钩还要用铅坠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