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易经五十二卦详解(从卦变到成卦)
乾坤,易学,周易易经五十二卦详解(从卦变到成卦)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对比李之才的相生卦变与虞翻卦变说可发现,两者整体上颇为相似。李之才以乾坤为诸卦之祖,以消息卦为生卦之父母卦,以两爻相易实现卦变,以阴阳爻数区分卦之大类,此皆继承自虞翻。不过,李之才与虞翻之说也有重要不同:李之才将虞翻十消息卦改为六消息卦,调整了各消息卦所生之卦,并将虞翻说中存在矛盾的屯、颐等七卦按卦变原则分别置于恰当位置(18)。朱震比较两种卦变后指出,两说相合者“三十有六卦”,“不合者二十有八卦”(《周易卦图》,第276页),两者的区别十分明显。
图一 李之才《六十四卦相生图》整理图
李之才对虞翻卦变说的调整看似琐碎,但并不是枝末之见。从根柢上讲,李氏的改动中贯穿着一个不同于前人的基本见识:任何一套卦变体系都不可能同时兼顾辞与象两端,因此卦变方案必须在解经与明象两套标准间作出取舍。李氏的方法是,不再考虑解经的目的,而是完全遵从卦象自身的形式规律,由此形成的卦变方案不存在任何矛盾之处,这就与虞翻强卦变以从经文而造成诸多特例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说,李之才的相生卦变是对虞翻卦变说形式化、逻辑化、系统化的发展。这种脱离文辞、直明卦象的卦变说,是卦变说历史上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李之才又有《卦变反对图》,见朱震《周易卦图》。(19)其又收入于杨甲撰、毛邦翰补《六经图》和佚名者撰《大易象数钩深图》以及林至《易裨传》,前二者题作《六十四卦反对变图》(20),后者题作《李氏卦变反对图》(21)。诸本所收此图亦多分裂离析,故此仿前引郭彧先生《六十四卦相生图》整理图形式,将《卦变反对图》整理为如图二形式。
图二 李之才《变卦反对图》整理图
所谓反对,是说两卦卦象彼此颠倒,如屯之反对为蒙,需之反对为讼。此类卦象共有二十八对。除反对卦外,六十四卦当中又有不反对卦,即一卦上下颠倒卦象不变,如乾之反对仍为乾,坤之反对仍为坤。此类卦共有八个。
李之才将反对与卦变关联起来。其反对卦变的具体方法是:以乾坤为基本卦,首先乾坤相交,得坎离、小过中孚、颐大过六个不反对之卦;继而乾坤分别下生一阴一阳、二阴二阳、三阴三阳合计三十卦,每卦各自反对,共得六十卦;最后六十卦加上乾坤等八个不反对卦,再减去三阴三阳重出的泰否、既济未济四卦,即得六十四卦。
与相生卦变相同,反对卦变同样以描述卦象而非解说经文为目标,同样严格遵循以阴阳爻数区分卦之大类的原则——反对卦变之下生一阴一阳、二阴二阳、三阴三阳,正相当于相生卦变之五阳一阴与五阴一阳、四阳二阴与四阴二阳、三阳三阴与三阴三阳。两种卦变都是李之才对传统卦变说所作形式化、逻辑化、系统化改造,内在有其一贯之处。但二者也有区别。与相生卦变相比,反对卦变虽未明言,但事实上同样安排了消息卦的位置,一阴一阳、二阴二阳、三阴三阳之卦分别从复姤、临遁、泰否变来,这在结构与名义上都同于相生卦变。不同的是,反对卦变不再仅仅遵循两爻相易原则,而是提出反对为卦原则作为辅助。以乾卦一阴下生六卦为例:乾实际上是先生出姤,姤两爻相易得出同人与履,再由姤、同人与履分别反对,得出夬、大有及小畜。这样,反对作为生卦的方法实质性地参与到了卦变之中。这是反对卦变最大的特色。不过,这毕竟只是枝节性调整,若就整体宗旨、原则与结构来说,反对卦变仍不脱离相生卦变的脉络,可认为是后者的一种特例或变形。
四、邵雍易学与李之才卦变说
李之才的卦变学说颇有影响,南宋项安世曾言:“世之言卦变者皆自挺之出。”(22)邵雍传李氏之学,按常理来说,邵雍自然会祖述李氏卦变。前人论邵雍学术,往往亦持此为说。然而,邵雍著作中实难寻觅李氏卦变说的痕迹。
前人认为,《观物外篇》论复姤之语与相生卦变有关:
无极之前,阴含阳也;有象之后,阳分阴也。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父。故母孕长男而为复,父生长女而为姤,是以阳起于复而阴起于姤也。
夫易,根于乾坤而生于姤复。盖刚交柔而为复,柔交刚而为姤。自兹无穷矣。(23)
前辈学者认为上述两句是论相生卦变(24),实为误解。从内容上看,上引两段讲的不是卦变,而是《伏羲六十四卦圆图》。在《伏羲六十四卦圆图》中,复姤两卦处在乾坤前后,分别是左半圈阳生与右半圈阴生的开始。所谓“阳起于复而阴起于姤”“根于乾坤而生于姤复”,不是说复姤两卦生出五阴一阳与五阳一阴之卦,而是说复姤两卦是阴阳流行的起点。朱子早已指出,这是“就图上说循环之意”(25)。据此,《观物外篇》论复姤之语,实与卦变无关。
《观物外篇》又曰:
诸卦不交于乾坤者,则生于否泰。否泰,乾坤之交也。乾坤起自奇偶,奇偶生自太极。(《邵雍全集》第3册,第1240页)
张行成认为邵雍此语是“发明李挺之变卦图”(26),以其所论为反对卦变(27),此观点似可商。从数量上讲,在反对卦变中,复姤、临遁的生卦总数明显多于泰否。若《观物外篇》此语是论反对卦变,邵雍为何以偏概全,专言泰否而不及复姤、临遁?从结构上讲,反对卦变的消息卦起自复姤,泰否自复姤、临遁来而非相反,这与“诸卦不交于乾坤者,则生于否泰”之说也有不合。本文认为,“诸卦不交于乾坤者,则生于否泰”与反对卦变无关。明人黄畿注意到,《观物外篇》此语似是就《伏羲六十四卦方图》(以下简称方图)而言(28)。在方图中,乾坤、否泰分居图之四隅,两线对交,划分全图。就大方位言之,不交于西北、东南乾坤一线之卦,即可认为当属东北、西南否泰一线,此即所谓“乾坤定位,否泰反类”(《邵雍全集》第4册,第350页)。依此理解,《观物外篇》此语只是对图式的解说,不涉及对卦变的具体说明。与张行成相比,黄畿此说更为合理。事实上,在卦变说体系下,“诸卦不交于乾坤者,则生于否泰”是难以严格实现的,因否泰所代表的三阴三阳之卦只有二十个,无论如何也无法覆盖除了乾坤所生之卦的所有卦。据此,《观物外篇》论否泰之语,与反对卦变应无关联。
以上分析表明,《观物外篇》关于复姤、否泰的文字皆非讨论李之才卦变,传统的看法可能出于误解。不过,这并不是说邵雍完全没有受李之才卦变说的影响。《观物外篇》云:
体者八变,用者六变。是以八卦之象不易者四,反易者二,以六卦变而成八也。重卦之象,不易者八,反易者二十八,以三十六变而成六十四也。(《邵雍全集》第3册,第1177页)
卦之正、变共三十六,而爻又有二百一十六,则用数之策也……四者乾坤离坎也,八者并颐中孚大小过也,十二者并兑震泰既济也。(《邵雍全集》第3册,第1179页)
卦之反对,皆六阳六阴也。在易则六阳六阴者,十有二对也。去四正则(29)八阳四阴、八阴四阳者,各六对也;十阳二阴、十阴二阳者,各三对也。(《邵雍全集》第3册,第1186页)
离肖乾,坎肖坤,中孚肖乾,颐肖离,小过肖坤,大过肖坎。是以乾坤、离坎、中孚颐、大过小过皆不可易者也。(《邵雍全集》第3册,第1198页)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