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德信无线(德信无线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亿元,半导体,泰科德信无线(德信无线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德信无线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德信无线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创业14年来,张学政带领闻泰科技一步步从电子产业链上低毛利、低技术门槛的代工厂,蜕变成上游业务壁垒最高的半导体厂商,华丽转身成A股最炙手可热的科技公司。
闻泰科技的成功,带有典型的中国产业升级印记:靠低价策略左右逢源,最终借大势站稳脚跟;而后在芯片寻求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敢下重注,坚定选择风险最高、收益最大的路径,向技术壁垒更高的产业链上游延伸,以高杠杆收购芯片商安世半导体,成功晋级。
在这场金额超过300多亿元的并购中,闻泰科技自有出资仅17亿元,其他均通过借款+股份支付的方式筹得。并购完成后,闻泰科技估值从借壳上市时的35.8亿元暴涨至最高1800亿元,而张学政的股权稀释不到一半。
收购安世半导体后,闻泰科技偿债压力陡增,商誉高达227亿元,其近2000亿市值能否得到有力支撑?
来源:新财富(ID:newfortune)
作者:程华秋子
2020年6月10日,闻泰科技(600745)发行股份收购安世半导体(Nexperia Holding B.V.)剩余股权事宜,获得证监会并购重组委无条件审核通过。
7月28日,闻泰科技发布非公开发行结果,配套融资申购名单中,出现了高毅资产、睿远基金、湾区产融投资、葛卫东、UBS(瑞银集团)、JPMORGAN(摩根大通)等知名投资者, 最终16名发行对象以130.1元/股大幅度溢价认购,总共募资58亿元。其中私募大佬葛卫东获配金额5亿元,高毅资产获配金额1.41亿元。收获大佬加持,29日闻泰科技开盘后一字涨停,报收于145.8元/股,市值冲击到1816亿元。
2016年借壳中茵股份上市时,闻泰科技主营手机代工业务,估值只有35.8亿元。2019年控股安世半导体后,闻泰科技华丽转身,最高峰时市值超过1800亿元,3年时间翻了足足50倍,成为A股最炙手可热的科技公司之一。
从3G时代生产功能机主板,4G时代制造中低端智能机,再到 5G时代收购安世半导体、占领芯片技术高地,为什么曾是低端代工厂的闻泰科技能逆袭成功?
01 随行业起舞,千元机背后的大佬
智能手机刚出现时,很多人可能曾在华为、小米、魅族、联想中左挑右选。其实怎么挑,都绕不过闻泰科技。这些品牌旗下的爆款千元机,大都由闻泰生产设计。小米与华为在中低端机领域打得“头破血流”时,闻泰科技却在背后闷声发大财。
从3G功能机到4G智能机,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抓住时机,先是跟芯片商展讯合作,后绑定小米的低端机“红米”,成功引起了国内各大手机品牌的注意。2015年,闻泰通讯成立不到10年,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达到5950万部,成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的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原始设计制造商)企业。
国内那么多手机ODM贴牌厂商,为什么闻泰能做到第一?这要从张学政10万元创业说起。
10万元起家,与展讯合作一战成名,跻身一线IDH厂商
2002年前后,中国的ODM厂商陆续出现。它们多聚集在北京,给国内外品牌厂商做设计,比如给日本客户做外包。
摩托罗拉贡献了中国最早一批ODM创业者。当时,国内很多手机厂商有牌照,却没有设计能力,摩托罗拉不少技术骨干看准机会,开始尝试做ODM生意。董德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创办的德信无线,当时客户囊括阿尔卡特、西门子、三菱、TCL、波导等品牌,年收入很快超过千万美元,并于2005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2005年前后,中国手机市场进入最好的掘金期,“随便一块主板能赚100多元”。大家纷纷往这一市场挤。当时的ODM厂商,更确切地说是IDH(主板方案设计)厂商,最多时一度接近500家。
1997年,22岁的张学政从广东工业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意法半导体、中兴通讯等多家手机厂商工作。9年后,31岁的他决心放手一搏。
2006年,张学政以10万元起家,组建起三四十人的小团队,开始做IDH。有深圳手机业人士称,当时为了卖主板,张学政亲自扛着两台电脑,带着手机,在华强北挨个推广,一遍遍演示主板结构图、ID设计等。
深圳华强北有许多手机集成商,初出茅庐的张学政还只是“小弟”,不过,他发现双卡双待手机大多是双芯片结构,厚且笨重。于是,他找到展讯,一起开发出单芯片的双卡双待主板。凭借单芯片的轻薄,以及便宜的价格,张学政一战成名,迅速在华强北崛起。
2006年12月,张学政设立闻泰通讯,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2007年,闻泰卖出1800万片主板,拿下了海尔、海信、长虹、TCL、夏新、波导等手机品牌客户,跻身中国一线IDH厂商行列。
闻泰巨大的出货量,主要源于低价。2007年,在一般IDH/ODM企业都选用联发科(MTK)的平台时,闻泰坚定地站在了展讯这边。
展讯是一家颇为传奇的国产半导体公司,2001年由陈大同、武平等硅谷海归回国创办,主要针对双卡手机,瞄准中低端的基带芯片、多媒体芯片和射频芯片市场。2007年,展讯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芯片上市公司。
2013年12月,清华控股的紫光集团,以17.8亿美元完成对展讯的收购。2014年,紫光集团收购了展讯的竞争对手瑞迪克,并将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紫光展锐。2020年7月5日,紫光展锐宣布,计划在国内建设DRAM芯片工厂。一旦成功,美韩的垄断地位将被打破。目前,紫光展锐已启动科创板上市准备工作。
相较于联发科,彼时的展讯能给闻泰更大的合作空间和更有竞争力的价格,让其从激烈的价格战中杀出血路。
与展讯的合作,还让闻泰拿下了中国移动。3G时代,中国移动受命运营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网络。由于TD-SCDMA芯片不够稳定,主板研发周期长,极少有品牌厂商愿意拉出单独的团队做TD-SCDMA。闻泰与展讯合作,拿出了许多基于TD-SCDMA的手机设计方案。每次中国移动招标,十款手机里面最起码有两三款是由闻泰制造的,但品牌可能是华为、长虹或者其他。
闻泰一度成为展讯最大的客户,占到展讯芯片整体出货量的50%。不少ODM厂商看到闻泰的成功,也开始与展讯合作。这时,张学政显示出“逆向博弈”的智慧,为了分散过度依赖展讯的风险,闻泰开始寻求与联发科的合作。
联发科与展讯在低端市场竞争已久,与闻泰合作遭到了联发科IDH/ODM供货商强烈反对,但联发科依然力排众议,选择“挖角”闻泰。
这也让张学政意识到了风险:IDH竞争太激烈,而且门槛较低,从成熟的手机厂商里拉出十几个人都可以做设计方案,必须向产业链上游延伸。
“绑定”小米,成为国内手机ODM霸主
2008年,闻泰投资8000万美元,在浙江嘉兴建了自己的手机制造工厂,占地200亩,员工规模也由不足百人逐渐扩张到千人。这意味着,闻泰帮客户设计完手机方案之后,可以向手机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厂商采购零部件,在自己的工厂里生产、组装。
进入4G时代,闻泰再次迎来新的转机。
小米2010年诞生,2011年推出第一款手机,凭借着价比和互联网饥饿营销的模式,一炮打响。2012年,小米手机销量达到719万台,收入达到126.5亿元,成为互联网手机的代表。
上一篇:拉姆齐法则(拉姆齐法则名词解释)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