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银行明明有好几个窗口,却只开一个呢?什么思想这种?
银行,业务,柜台为什么银行明明有好几个窗口,却只开一个呢?什么思想这种?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同时,普通老百姓去银行办理业务,往往是休息时间,这会导致很多人在同一时间去办理业务,当然会出现拥挤。但是事实上,在非高峰时期,银行窗口上是没有人的,如果一直开着窗口,这是资源和人力的浪费。
向自主办理业务引导
目前银行很多业务都可以自主办理,且效率更高,准确性更好,同时较少了银行的人员压力,有时间不排除强行引导人员去自主终端处理业务。
综上原因导致了很多窗口,切只开一个办理业务。
我是溯源归一,极简投资践行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去银行柜台办业务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没必要开那么多窗口,剩余人员出去拉存款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银行存款和贷款是按秒计算的。他们是让你。取也取不走。 还也还不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来回答:第一,银行前台只是银行的一个很小的业务窗口,绝大多数业务都是后台操作,都是你看不见的。银行有非常多的业务品种,对公、对私存款、贷款、理财、外汇业务、信用卡等等,数不过来。
第二,银行员工人数很少,因为养人成本很高,人多养不起,没有多余的人开窗口,多开一个窗口就要多安排2到3个人轮班值柜,一个网店多者也就7、8个人,多开窗口根本没有人。
第三,前台服务于零散客户,产生的效益非常有限,尤其现在一些大妈大爷们,工资一天也不存银行,一到账立马取出,银行完全是服务,不产生正向收益。而对银行效益贡献大的大客户的存款营销、贷款审查等业务,全部在后台。银行是企业,要核算成本的,亏钱的买卖也不做。
其实随着科技的进步,大部分业务都能在手机上办理,至少也能在银行的业务用机器上操作,不用到柜台排队等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银行的厅堂其实经历了三个阶段,窗口数量也随之有过变化。
第一阶段:计划时代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我国的经济模式主要是计划经济。所谓的计划经济就是所有的事物都要按计划来,不冒进,不畏缩。那个时候的经济并不是很活跃,银行发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银行存贷款产品比较少,甚至连理财业务都没有,更别说中收业务了。
那个时候客户量比较少,银行的网点装修也是偏保守,按照计划经济的思维逻辑,几个窗口能满足客户使用就建几个。所以你会发现,那个时代的网点窗口数量都比较少,大家排着队去银行办理业务。
计划时代的银行窗口是按需设立,延展性不强,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产品的增多,银行厅堂开始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市场时代
过了千禧年,市场经济逐渐发挥魔力,带动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也开始逐步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也为银行业带来了很多创新的产品和业务模式。市场经济的优点是优胜劣汰,竞争机制明显;缺点也很明显,它带来了金钱崇拜和浮夸作风。
走进外资银行,你会发现他们的厅堂高大、宽敞、明亮,但是转了一圈可能见不到一个客户。到了年底公布财报发现,外资银行的利润非常可观。外资银行的高大上吸引到了先富起来的客群。根据二八定理,银行的利润就是被这20%的有钱人创造出来。国内的银行开始模仿外资银行的装潢特点。先不管有没有那么多的客户,把窗口先建起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描述大跃进的贬义话语,反倒成为了银行多建窗口的依据之一。
市场时代的银行窗口一般比较多,也许是吃了过去网点不够用的亏,银行对窗口的规划都过于长远。那个时候的规划,没有考虑到移动互联网的强势袭来,进入银行的人越来越少。
第三阶段:智能时代
先是ATM机分流掉一部分存取款、转账的客户;再是互联网金融分流掉一部分存款、贷款客户;到了现在,几家国有大行率先设立了无人银行,彻底将人工窗口废除;5G时代马上就要到来,那个时候,如果需要人工,可能就是随时随地都能通过VR、AR技术获取到银行的人工服务,实体网点也会消失。
在智能时代,人的作用开始逐渐从台前走向幕后,银行的员工开始逐渐从直接服务客户转为收集客户需求,研发系统,再转而服务客户。
总结:
银行窗口经历了从少到多再到少的过程,每一家银行都在这时代浪潮中身不由己。现在绝大多数三四线城市的网点窗口依然是供大于求的状况,客户数量少,配备的柜员也少,但是前些年规划的窗口却很多。一二线城市的网点,尤其是国有大行的网点已经开始在转变,人工窗口会收缩一些,主要业务要通过机器和移动设备来办理。
上一篇:你们觉得《13号星期五》,这些电影综合起来给你们的感觉是怎样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