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盆菜和佛跳墙有何区别?
跳墙,放入,干贝盆菜和佛跳墙有何区别?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盆菜和佛跳墙有何区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盆菜是把各种食材分别处理好,整齐的摆入盆中加入汤汁放入炉中加热就可以吃了
佛跳墙是把各种不同成熟程度的食材,分不同的时间放入坛中或砂锅中用高汤熬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盆菜
盆菜是广东沿海地区和香港新界的汉族饮食习俗,据传起源于南宋末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一种杂烩菜式。传统的盆菜用木盆或锑盆盛载,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居入伙、祠堂开光或新年点灯,新界的乡村均会举行盆菜宴。现时多数改用不锈钢盆,餐厅亦有采用砂锅的,可以随时加热,兼有火锅的特色。
中文名
盆菜
主要食材
鸡,鸭,鱼
菜品介绍
盆菜渊源
盆菜作为客家菜的菜式出现由来以久,一般也称为大盘菜,大盘菜源于客家人传统的“发财大盘菜”,顾名思义就是用一个大大的盘子,将食物都放到里面,和在一起,融汇出一种特有滋味。丰富的材料一层层叠进大盘之中,最易吸收肴汁的材料通常放在下面。吃的时候每围一盘,一层一层吃下去,汁液交融,味道馥郁而香浓,令人大有渐入佳景之快。
盆菜,这种源于元朗围村的传统菜式,一盆菜里可荟萃有百菜百味,共冶一炉,基本原则是“和味”。过去,农村里有喜庆事,便在空旷的地方,配以木台木凳,以木炭加热,大家围着热烘烘的盆菜,一边品尝,一边庆祝。人们喜欢逢年过节时吃盆菜,盆菜就有了喜庆团聚的意义。
盆菜
香港元朗围村把盆菜当作地方的招牌菜(围村菜)向世人推介;关于围村菜的渊源。食家韬哥介绍,元朗平原乃鱼米之乡,原料丰富。但也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原因。比如有点历史的氏族,家境富裕,自耕自给,丰衣而足食。家长害怕二世祖们外出惹事生祸,多设法给他们娶姨太,容许他们抽大烟,使他们整天猫在家里。少爷们呆在家里,当然是吃了早餐想午餐,吃了午餐想晚餐,逼得厨娘们用足心思,变尽戏法整出好吃的满足他们的口腹之欲。就地取材、美味而又变化多端的围村菜就应运而生了。
盆菜比之有来头的“一品锅”更富有乡土气息,看似粗粗的盆菜实质烹饪方法十分考究,分别要经过煎、炸、烧、煮、焖、卤后,再层层装盆而成,内里更有乾坤,由鸡、鸭、鱼、蚝、腐竹、萝卜、香菇、猪肉等十几种原料组成。盆菜吃法也符合中国人的传统的宗亲法度,一桌子食客只吃一盆菜,寓意团圆,一派祥瑞气象。大家手持筷子,在盆中不停地翻找,定然会呈现出情趣盎然的情景,而且越是在盆深处的菜,味道越鲜美。传统的盆菜以木盆装载,现时多数改用不锈钢盆,餐厅亦有采用砂锅的,可以随时加热,兼有火锅的特色。
历史起源
很耐人寻味的是,虽然广东沿海地区和香港新界乃至东南亚都有吃盆菜的习俗,但是追溯起盆菜的渊源,大概有两个版本。
宋末大将文天祥率麾下被元兵追杀,过伶仃洋狼狈逃至现时深圳市(当时的东莞)的滩头,通常会有文章写成是新安县,其实新安县设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别说宋,即使元时都还未出现此县。当其时,文天祥登陆滩头时天色已晚,部队只有随身带备之米糕,缺乏菜肴。“惶恐滩头说惶恐,伶汀洋里叹伶汀”,文天祥的心境可想而知。船家们同情忠臣,用自己储备的猪肉、萝卜,加上现捕的鱼虾,船上没有那么多碗碟,只好将就些,拿木面盆一齐盛出来。文天祥是客家人,现在的深圳下沙村人多以客家人自居,因此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客家人和下沙村民对盆菜有如此的热诚。
另一版本是:南宋末年,宋帝为逃离金兵追赶,落难到如今的香港元朗,正当随从四出张罗食物之际,当时的村民得悉皇帝驾临,为表心意,纷纷将家中最珍贵的食物贡献出来,仓促间以木盆权充器皿,盛载佳肴,这也成就了盆菜一向把最贵重的食材摆在最上层的方式。不过,这个传说也只是传说罢了,要研究起来,总有让人有生疑之处,因为用洗身体的木盆当作食器毕竟是大不敬的行为,怕且当时的民众亦不至于对皇帝如此不恭。 不管历史如何,盆菜作为餐饮业的一个特色,其烹饪方式的多元化,食材结构可随意变换,享用时营造的那种乐也融融的团圆氛围,所有这一切归根到底是难得的“和味,美味”的享受。
所需材料
传统盆菜的制法都是父子相传,又或是村民之间互相传授,极富商业秘密的味道。
材料
盆菜的用料并没有特别规定,但一般都会包括萝卜、枝竹、鱿鱼、猪皮、冬菇、鸡、鲮鱼球和炆猪肉,现时不少盆菜更可能包括花胶、大虾、发菜、蠔豉、鳝乾等。当中炆猪肉是整个盆菜的精粹所在,亦是最花工夫制作的。
盆菜的食物会按一定的次序一层叠一层地由上至下排好。上层会放些较名贵和需要先吃的东西,例如鸡及大虾;最下层则放些容易吸收汁液的材料,例如猪皮和萝卜。吃盆菜的时候,会由上至下逐层逐层吃下去。
虽然传统上盆菜以木盆盛载,但现时大部份经已改用金属盆或者陶瓷盆,方便食用之前加热消毒。
步骤
古代盆菜是用传统方法泡制的,主要采用、南乳、面豉酱等作调味。而近代的盆菜一般用豆瓣酱、头抽、南乳、等来烹制,绝不添加味精之类的添加剂。也许有人会问为何品当一席盆菜往往都要於三日前预订作准备,理由很简单,只因烹煮一个传统盘菜是相当繁复和辛劳的工作。一道具有乡村风味、正正宗宗的盆菜,其实是由很多人分工合作,在祠堂内预备和烹煮的。现在就让我们看看制作盆菜的三天预备功夫,便知道盆菜的价值在那里。
第一天要上山斩柴。由于古代并没有石油气或煤气,所以必须预备充足之木柴以便日以继夜去烹制盘菜材料。现今仍有不少围村坚持以木柴为燃料,因为围村居民觉得石油气的火气不及柴火强久耐温。他们认为只有木柴火才可以煮出 盘菜的真正风味,然而,若围席数目太多,他们都会改用石油气。假如邻近有荔枝园的话更是理想,皆因荔枝柴木的火力较强劲。正如俗语谓:你有牛白腩,我有荔枝柴。当然,随著科技的日新月异,现代化的食肆和食品制造工厂已经完全利用电力、柴油、煤气或石油气来烧菜。
第二天则要购买充足的新鲜材料。盆菜通常不会用冻肉或冰鲜的产品,原因是古代农村社会根本就没有电冰箱。再者,没有新鲜的材料又怎能制作出新鲜美味的传统盆菜呢,更重要的是,传统盆菜用于拜天祭祀和祠堂喜庆的宴会。假如只是随意求便宜便利的使用罐头、冰冻、 即食产品之类去制作,围村人便有感对上天神灵、祖宗乡亲不敬。而今,名贵的盆菜则会配上海鲜和鲍参翅肚之类为材,成为现代社会演变出来的产品。
上一篇:欧美女人做老婆,你觉得怎么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