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孩子总说因为粗心丢分,怎么办?
粗心,孩子,考试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孩子总说因为粗心丢分,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二、演算工整
解答数学题时很多计算都会在草稿纸上进行。草稿纸嘛,又不用给别人看,所以很多同学的草稿纸就乱成一团糟。
相信孩子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遇到复杂题目,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很多方程、计算式。
然后费劲仔细观察这些方程,找出隐藏的关键信息,才能解出题目。
这时候,如果自己的草稿纸上的计算过程比较整齐,干净醒目,那么发现已知条件中暗含的关键信息就比较容易,更不会发生挪错数字,弄错符号等情况。解题过程自然一帆风顺!
三、回头检查
做完一道题目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结合本题的结果,判断一下结果的合理性。比如:解出来发现结果的数很难看;或者解出来要求的时间竟然是负值。
这时候就需要回头仔细检查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那么,干净整齐的草稿纸就发挥了它的另一项重要作用——方便检查!
四、深挖根源
有些题目老师稍稍一点拨,孩子就知道正确的解题方法啦。这些看似粗心导致的错误,其实是概念不清晰。
那么,这时候不能一改了之。应该抓住小问题不放手,深入挖掘根源,运用类比,对比等方法,把相关的知识统统过一遍,彻底理清楚。
五、专心做题
平时练习题目,作业要重视,把它们当作考试题目看待。做题的时候先把电脑,MP3关掉,然后集中注意力,快速的完成。
之后再去听音乐,休息。慢慢养成专心做题,专注做事的习惯,粗心自然就会远离孩子。
六、信心、决心、耐心
粗心是一种坏习惯,每一个人经过努力,都能改掉这个坏习惯。
需要的是自己树立信心,下定决心,同时耐心的坚持。
慢慢的就能把这个坏毛病,用细心的好习惯去替换掉。细心的习惯一旦养成,粗心将彻底离开孩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总说因为粗心丢分,家长就信以为真,觉得真是孩子粗心大意导致成绩不好。这样一来,真正的问题就被掩盖了,最后孩子自以为什么都懂,只要下次注意一点就行了。
可实际上,真正因为粗心丢的分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孩子粗心只是借口,更多的其实是“积懒成笨”,孩子并非不聪明,只是懒得学习,没有责任心的孩子不会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也就习惯了偷懒,做题不彻底,过于依赖参考答案;学习没有针对性,做题贪多求全;不懂归纳知识点,学过了就忘了;没有笨孩子,只有被“懒惰”拖垮的孩子。
找出了孩子问题的根源,家长只要去尝试一些方法,选择最适合孩子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我给孩子选的是OK(学习机),这个学习机的设计正好就能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孩子牢固掌握知识点,首先它能用数据来分析你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之后推送有关这个知识点的练习和资料,这样孩子就能逐步掌握知识点的考察形式和答题方法。至于粗心等问题,学习机有错题本功能,能够收录错题并提醒孩子时时复习,记住自己到底是怎么做错的,这样就能养成仔细认真的习惯。所以当家长不能判断的时候,不如交给工具来判断,这样能让孩子更精准地学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粗心,就是不扎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辅导孩子写作业,是最让家长头疼的事情。
孩子一放学就只想玩,丢下书包完全不管作业,还得三催四请才不情不愿拿出作业本。
好不容易坐下来了,却迟迟下不了笔,不是拿着笔抓耳挠腮,就是对着书本发呆。
问他怎么回事,他却说:“妈妈,我不会做。”
多少家长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产生怀疑:我的孩子就这么笨吗?
“今天才学的知识,现在就忘了?”
“老师上课不是讲过吗,怎么就不会做了?”
老师想说,孩子并非真的不会,而是懒得学会。
上课的时候,老师把新知识都详细地讲解了,孩子听懂了,也就以为学会了。
可若缺少课后的复习、思考和作业,只是「听过」的知识不会被真正吸收。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越聪明的学生,越懂得课后学习的重要性。
平时辅导作业的时候,很多家长习惯了“陪读”,有的始终在旁边指点督促,有的实在看不下去,直接动手帮孩子完成作业。
家长的过度干预,会让孩子觉得学习不是自己的事。
反正做错了有人帮忙修改,不做了有人代劳,考差了还有人帮自己找借口。
没有责任心的孩子不会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也就习惯了偷懒,不动笔,不动脑,也不学习。
懒惰是一种坏习惯,会严重耽误孩子的学习。
很多家长以为只要督促孩子就行了,却不了解,孩子表面上的懒惰容易发现,深层次的懒惰却无迹可寻。
孩子认真听课,回家后也一直做题,为啥成绩就是上不去?
别的孩子也没我家孩子努力,为什么别人总拿第一,我家孩子却不上不下?
……
面对这些疑惑,最好的答案就是:永远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曾经有清华大学教授大胆评价:
在中国,至少有一半学生在“假努力”!
表面上看非常刻苦,任劳任怨,实际上学习时懵懵懂懂,成绩一塌糊涂。
他们看上去用了十二分的功,但因为方法不当、效率过低,导致最后只有6分的收获。
不是学习时间越长分数就越高,不是不停补习就能脱胎换骨,不是每天只睡5小时就是勤奋。
「伪勤奋」对于孩子的伤害,是很严重的。
上一篇:想问一下本人零零后,现在想去学校学化妆进组工作,可行吗?怎么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