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孩子总说因为粗心丢分,怎么办?
粗心,孩子,考试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孩子总说因为粗心丢分,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曾经有清华大学教授大胆评价:在中国,至少有一半学生在“假努力”!表面上看非常刻苦,任劳任怨,实际上学习时懵懵懂懂,成绩一塌糊涂。他们看上去用了十二分的功,但因为方法不当、效率过低,导致最后只有六分的收获。
不是学习时间越长分数就越高,不是不停补习就能脱胎换骨,不是每天只睡5小时就是勤奋。“伪勤奋”对于孩子的伤害,是很严重的。请观察孩子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做题不彻底,过于依赖参考答案;学习没有针对性,做题贪多求全;不懂归纳知识点,学过了就忘了;
付出的学习时间越多,收效却越小。孩子饱受“伪勤奋”的折磨,就因为没找对方法。
没有效率的学习,没有目标的努力,没有计划的奋斗,不讲究学习策略,都只是作秀。
三.在学习行为上纵容是对孩子的莫大伤害
平时辅导作业的时候,很多家长习惯了“陪读”,有的始终在旁边指点督促,有的看孩子做作业太慢,实在看不下去,直接动手帮孩子完成作业。家长的过度干预,会让孩子觉得学习不是自己的事。反正做错了有人帮忙修改,不做了有人代劳,考差了还有人帮自己找借口。
没有责任心的孩子不会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也就习惯了偷懒,不动笔,不动脑,也不学习。“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这是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理念,只有坚信这一观点,父母才能真正做出改变,孩子的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从教多年,越来越发现教育的一个真相:没有真正的笨孩子,只有被“懒惰”拖垮的孩子。家长错误的教育方法,正是纵容孩子懒惰的根源。
每次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家长的应对态度,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态度。家长态度温和而要求严格,给了孩子尊重与必须遵守的底线;家长态度强硬而要求严厉,给了孩子底线,也施加了很大压力;
家长态度模棱两可,给了孩子讨价还价的余地;家长完全不管,给了孩子不努力、不学习的理由。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错误态度,正在导致孩子越学越“笨”。一定要明白:指望孩子自觉,是最无力的教育。指望孩子爱上学习,学会学习,是最难实现的愿望。
四.孩子成绩差异,就是习惯的差异。
伟大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小学阶段孩子之间的差异,归根到底,就是习惯的差异。
家长要学会真关心,用检查代替唠叨,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及时发现问题;狠得下心来管教,不纵容,不偷懒,守护孩子的成长。
孩子要学会真努力,积极主动,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把学习当做最重要的事;积极思考,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遇到不懂的一定要请教;积极学习,多动笔,多阅读,多练习,认真对待每次作业。
尤其不应忽视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到了中年级,孩子读数学题时很少会遇到不认识的字,所以一定要让孩子从依赖爸爸妈妈帮助读题过度到孩子独立审题。可以让孩子用手指着题目,一字一句地读题,读一遍不懂再读。
就像全国特级教师李镇西,曾对女儿说的那样:“孩子,不要用‘粗心’来原谅自己。”而对于粗心,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粗心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加以克服。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战胜“粗心”,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成长只有一次,教育无法重来,在孩子自觉性不高、不会学习的时候,父母及老师一定要正确教育、督促与引导,才能帮助孩子成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过,每当孩子考试考砸了时都会这么说:“这次考试是太粗心了,其实我都会做,下次一定做对。”
真的如孩子说的是粗心吗?
其实不然,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呢?
1、熟练度不够
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并不一定全对。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工作,很可能做的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解决方法: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这样才会在考试中能做对。
2、基本概念不清
还有一些题目,学生们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可以有哪些变化?并未深究。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的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素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所以考试订正时,这类题目,不妨再变形或者深究一下,举一反三,这时会发现同学们又疑惑或者糊涂了。所以,学过,并不等于是学会,更不等于融会贯通。
解决方法:试着去讲解题目,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这也是教学相长的意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3、准确率不高
家长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时,你是每个词是一次输入正确,还是不断删除修改?这个也是准确率的问题。
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用心投入和沉稳,还需要刻意自我要求,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
如果做错了,觉得“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常常会造成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状态。另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
所以如果平时单元的作业100题总要错3-5题,考试的出错率基本会翻2-3倍。而概率因素导致平时错误率越高,考试时失分率越成倍增大。因为考试时题目的类型更加宽泛和变化多端。
解决方法: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争取会的做题,建立错题本。
4、6个习惯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
一、慢慢读题
拿到试卷后,读题速度要慢,尤其是题目较长时,更要慢读,细细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同时把重要的信息记录下来。比如,把已知的数据标示在题目的图上。
切记,题目没有读完,不能妄下结论。
这样一遍读下来,基本也就只需要一遍,有用的信息都正确进入自己的脑海,做题就能正确运用所有的已知条件啦!那么看错题目,看漏条件这些事故,就彻底跟自己拜拜喽。
上一篇:想问一下本人零零后,现在想去学校学化妆进组工作,可行吗?怎么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