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孩子总说因为粗心丢分,怎么办?
粗心,孩子,考试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孩子总说因为粗心丢分,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当我们发现他在平常作业的时候出现粗心大意毛病的时候,一定要对他的这个行为作出惩罚,当他改正了某一个问题的时候,再对他进行奖励。
在对比中让他体会到认真仔细的好处。
三: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心理压力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很多孩子没考好就以粗心大意为借口,其实他是害怕,因为考试没考好,或者是没有达到父母的预期,看到父母的不好的脸色以及受到父母的惩罚
所以我们父母在面对孩子成绩的时候,一定要帮助孩子仔细的寻找原因,而不是一味的用惩罚或者暴力的手段,冷漠的手段去处理,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心理压力,有的时候会适得其。
同时父母一定要学会在某一方面培养孩子的自信,在日常生活当中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没有原则性的错误,一定要温和民主的去对待孩子,他在这样的家庭当中才能够养成自信,才能够正确的面对自己学习中的问题。
总之:父母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需要瞒父母长期的去坚持,在平常的生活中认真的去总结一下自己身上的问题,然后再去总结孩子的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次考试成绩一出,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每次跟孩子分析试卷,他们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这些题我都会,只是太粗心了。”真的是粗心吗?一次两次的失误,或许是因为粗心。
孩子总说因为粗心丢分,家长也就信以为真。这样一来,真正的问题就被掩盖了。孩子自以为什么都懂,没啥问题,下次注意一点就行了。可实际上,真正的问题却被忽视了。多少孩子成绩差,不是因为粗心,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积习成笨”。
异曲同工,一个跳水运动员即将要参加半年后的比赛,他知道所有的跳水动作,也练了几次,其中有那么一两次的标准动作,但是失误也有几次,不过他认为比赛的时候一定没有问题,马上比赛就到了,他站到跳台时,心里很紧张,结果一定出现了失误,离开赛场的时候说:“唉,这些动作我之前都做过,这次疏忽了,主要因为太紧张,”
看完这个故事,你是怎么想?我想你会喊出:她练的这么少,出现失误是必然的。或者你会说,这个故事很不实际,运动员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可以看出当家长问孩子粗心的问题,可以这样讲:没有粗心这回事,考试失误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没有打好,练的太少,一个很基础的概念不理解,不熟练,最后导致准确率低。
判断“粗心”的标准是在:
“一些简单的,不该错的,但是错了”
----那就问问自己,熟练度达标吗?
“原本是会做的,考试就做错了”
----那就问问自己,基础概念真的清楚吗?
“审题马虎了,不是不会做”
----那再问问自己,准确率是多少?比如平时做题就只审一遍对吗?
我们经常认为,平时做过的,甚至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考试就能做出来,其实事实并不是想象的这样,为什么?
一.知识掌握的不熟练,没关注精深学习
上课的时候,老师把新知识都详细地讲解了,孩子认为简单,听懂了,也就以为学会了。可若缺少必要课后的复习巩固、思考和作业,只是“听过”的知识不会被真正吸收。越聪明的学生,越懂得课后学习的重要性。
可以说粗心几乎是很多孩子的通病,也是很多孩子用来掩盖自己没考好的借口。很多家长以为只要督促孩子就行了,却不了解,孩子表面上的懒惰容易发现,深层次的懒惰却无迹可寻。孩子认真听课,回家后也一直做题,为啥成绩就是上不去?别的孩子也没我家孩子努力,为什么别人总拿第一,我家孩子却不上不下?……面对这些疑惑,最好的答案就是:永远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孩子并非不聪明不努力,只是懒得精深学习。“题量诚可贵,整理效更高”——主动整理,经过反复的体会才更好的温故知新。
尤其在孩子平时写作业的时候,时间比较充裕,即使对知识掌握的不熟练,写作业的时候也体现不出来。但考试的时候,时间仓促。在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的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索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对策:
1.限时写作业
让孩子限时完成作业,提高写作业效率,这样孩子如果对某些知识不熟练,也能提前在作业里看出来。当孩子在限时情况下,作业准确率越来越高,考试出现粗心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少。
尤其在平时作业中就要将解题思路转化为得分点,主要就是体现在准确、完整的推理和精确、严密的计算,要克服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而这些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严密推理和精确计算——也就是过程的书写,“会做”的题才能得分。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重视步骤的书写,特别是我们男同学们,用心书写过程,改变自己的“重思路,轻步骤,不计算”的不良学习习惯。
2.整理错题本
把每次做错的题目抄下来,然后按正确的方法再做一遍,分析错误原因进行总结,错题的整理总结一定程度上会使做错的题成为一个深刻的提醒加深印象,进而才能改正,积土成山,漏洞最后就成了知识的沉淀。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让人印象深刻,他给最近发展区定义是“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是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就更应该将孩子原本不会做但在他人指导下有会做的题以及我们做错过的题收集起来,提供给我们每一个学生最适合自己的温故知新资料。
二. 不注意学习效率学习策略及时调整,孩子真的会变“笨”
据调查粗心,更多是精力及注意力不集中。
对策:
虽然儿童的注意力发展有一定规律,即随着孩子年龄增加,孩子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学习能力会更强,但也可以给孩子做一些注意力的训练,防止孩子粗心。
从课本中任意挑选一篇文章朗读,比比谁在读课文的时候能一字不错。这个游戏不仅训练课文朗读的能力,还能训练孩子的注意力。这个要求看起来很容易,实则很难,因为既要朗读又要注意不读错,对注意力要求很高。
尤其应该关注极具伪装的“假努力”。
上一篇:想问一下本人零零后,现在想去学校学化妆进组工作,可行吗?怎么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