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物极必反是否符合中庸思想?
物极必反,中庸,中庸之道物极必反是否符合中庸思想?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先谈中庸思想
中庸思想是儒家伦理思想。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态度,认为是最高的道德标准。《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第27章说“极高明而道中庸”。至诚的道德情感,至善至美的终极价值追求,是中庸的实质所在。
“中庸”二字传统代表解释为朱、程之说。朱熹云:“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程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即不偏叫中,不变叫庸。
宗白华说:“中庸之道,并不是庸俗一流。并不是依违两可,苟且的折中。乃是一种不偏不倚的,综合的毅力;综合的意志,力求取法乎上,圆满地实现个性中的一切而得和谐。所以中庸是‘善的极峰,而不是善与恶的中间物。’”
潘守宇认为,中庸,是中国最高的思维观念和行为准则。事物若至臻至完美,若保住完美状态,它的运行就必须在恰当地位,恰当的时间,恰当的限度,即最佳、最好、最合适,也就是适度把握,追求最佳状态,就是天人合一,和谐!
二、 再说物极必反
物极必反是古代哲学概念。认为事物发展到极度时,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语出《鹘冠子.环流》:“物极则反,命曰环流。”也就是说,任何事物发展都有一定的度,超过了这个度,事物就转化为他的反面。
三、物极必反符合中庸思想
中庸思想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是适度、是恰到好处,是一种内在的实质性的平衡,是一种真正的勿过、勿不及的状态。
物极必反是事物至极度时向反方转化,就是要把握适度、把握分寸、适可而止。这里的“适度”、“分寸”,正是要追求中庸思想里的“中”,即“无过”、“勿过”,即“恰到好处”。
中庸思想是儒家一重要观念,又是一重要方法论。“物极必反”、“过犹不及”等都是中庸思想体系中揭力避免的方面。
日常生活中常说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真则无友。”、“弦崩太紧易断,人思过度会疯。”以及“欲速不达”、“拔苗助长”、“适可而止”等成语都是说的物极必反之哲理,均符合中庸思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物极必反”是一个规律,根据这个“规律”可以推理出“中庸思想”的合理性。所以,我们大抵可以看成“物极必反”是“中庸思想”成立的基础,至于说它是不是“符合”中庸思想,这“符合”二字描述二者关系可能有些不准确。
中庸虽然是儒家的经典思想,但要了解中庸思想与“物极必反”的关系,首先得准确把握“物极必反”的内在含义。而“物极必反”的深刻含义,其实结合道家“物壮则老”思想,就比较好理解了。
1、道家之“物壮则老”与“物极必反”
所谓“物极必反”,其含义也是比较好理解,当事物发展到达一个极端以后,事物会向反方向发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极端,不是“消亡”,而是“繁盛”的顶点,也就是道家的“物壮则老”思想。
《老子》一书的原文是这样写的: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意思就是,事物发展到顶点的时候,就会开始走下坡路。去一味追求强大,过早达到“顶端”,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违背了自然规律,就会衰颓。
基于此,我们不难看出,老子这是在提醒我们,不要为了达到目的而去逞强,事物发展有一个兴衰变化过程,一味追求强大,实则是让衰败更早到来。举个例子,花朵绽放固然好看,我们都希望花朵早早到达开放得最艳丽的时期。但是,当花朵开放到最艳丽的时期,它的下一步,就是渐渐走向枯萎了。所以,事物发展到“极盛”未必是好事,这便是“物壮则老”给予世人的深刻提醒了。“极盛”之时往往蕴含着“走下坡路”的祸患,这一点需要注意。
而“物极必反”的意思,实则和“物壮则老”的内在含义大抵一致,描述的都是事物发展到极端后,会向对立面转化。
2、中庸思想中“度”的把握,就是对“物极必反”那个“极”之度的把握
从上述分析,我们理解了“物极必反”的含义,大抵明白事物展到了极端以后,就会开始向对立面发展。就像月圆月缺,月亮变得最圆的时候,它便会开始向“月缺”转变,这是事物变化的发展规律。
而中庸之道,讲究“不偏不倚”,这个“不偏不倚”可不是“老好人”之一味强调退让,更不是两边不得罪的意思。这个“不偏不倚”有对“物极必反”之“极”的灵活性之把握。“道”的变化,难以把握,但是并不是说我们寻不见它的影子。我们可以根据“物极必反”这个大规律来做准备。例如,我们当知道,在事物走向极盛的时候,衰败会紧随其后。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握中庸之道,不要让自己做事做得太满,同时时刻对自己的处境进行反思。比如在一帆风顺的时候,要有“居安思危”的准备;在人生低谷的时候,也要耐心等待转机。这才是中庸之道的灵活性之体现。
3、总结:根据“物极必反”这个规律,我们可以推理出“中庸思想”
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根据“物极必反”这个规律,我们可以推理出“中庸思想”。“物极必反”思想告诉我们,事物在极盛的时候,会走向极衰,在极衰的时候,又会走向极盛。而对这个“极”的把握,往往就需要“中庸思想”这种大智慧。
中庸思想所强调的“度”,从来不是固化的,在具体表现上,更趋向于“居安思危”,以及在绝地时依旧冷静,寻求“绝地逢生”机会的一种人之素养。要知道,自己虽然有“不偏不倚”的态度,但是世事无常,总有陷入“极端境遇”的时候,而一个懂得“居安思危”的人,定然知道存在一个“物极必反”的“度”,一个在绝地而不绝望的人,大抵是知道有“物极必反”这个道理,继而在绝境下寻找“逢生”的机会。而这种人,往往对“中庸思想”有灵活的把握和运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非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