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如何看待“中庸”二字?
中庸,孔子,的人你如何看待“中庸”二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你如何看待“中庸”二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中庸"之道,即为人者,说话做事,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走极端,中道而行之,依规而行,方为正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说: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是一种辩证思维,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对待事物不过激、不偏狭,以中为度,合理适当,把握分寸。用这样的方法处理繁杂棘手的问题,往往能得到比较好的效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说中国人有什么劣根性,中庸一定当之无愧。因为它教诲人的就是伪装,哪怕怒火中烧,也要把住,不可以暴露真性。正因为有这样的精神束缚,我们总是回避针锋相对的指正,却乐意笑里藏刀,勾心斗角。因此,我们活得很累,遇事必要三思而后行,见人一定得话留七分,把精力全用在琢磨人上了,居然很少做实事。因而,我们的中医历经了几千年,到了今天还可以被人质疑其科学性,一个本可以影响世界,成为我们的经济支点宝贵遗传,还只能在困境中苟活。我们的四大发明,竟无一项成为领先世界的标兵,反过来还要向别人学习,求得别人的技术支持。真的想再问一问,中国人就不能活得简单一点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拿出一点气势,绝不允许任何欺辱。这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是在遏制邪恶。道理很简单,一切罪恶均滋生于懦弱的忍让,在你让一寸时,它就会进一尺。所以,中庸看起来是让人修身养性,体现度量,表露绅士风度。其实是让人消磨斗志,忍气吞声,做好奴才。醒醒吧,国人们!今天的社会风气,就是因为儒家思想盛行的作品。自古以来,我们的国风就是这样。因为这样可以防止民众抱团,可以让国民俯首听命,可以让大家忍气吞声,争做乖孙。因此,统治者很喜欢。尤其是那些心怀鬼胎的投机钻营者,因为可以在大家的沉默中大胆地干坏事,更是疯狂地在推波助澜,用金钱利益引诱一些吹鼓手们为这些腐朽的东西大唱赞歌。如果我们的历史教训仍不能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那么,我们就不会真正走向强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努力做好自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庸者,中用也。是指在恰当的时候用恰当的方式做恰当的事。并非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黑不白地和稀泥。朱熹的解释导致中庸被曲解上千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凡事太过,必生灾祸!执守中道,可进可退,可屈可伸。中则正,正则稳,稳则安,安则久。失中则偏,偏则失衡,失衡则危,此乃极端主义,一时呈强,终究覆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庸在民间很深入,很接地气,是老百姓为人处事的准则。只是少有人知道中庸出自何处,中庸在文字上怎么解释。在历代君王和圣贤等上层社会,既知来龙去脉,又极为推祟执其两端用其中的道理。所以,自子思著中庸以来,历经二千多年还在流传。中庸是中国之国学之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如何看待“中庸”二字?
“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和方法论原则,既具有哲学意义,同时兼具伦理意蕴,是符合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孔子最早提出来的,即“中庸只为德也,其至矣乎!”,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是基础,“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中庸”是贯穿始终的道德原则,即至德。既具有道德性,又具有实践性。中庸思想的主要内容
上一篇:人们总喜欢亲近和帮助自己觉得有好感的人,那么人们这行为形成的因素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