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孔子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
孔子,鬼神,儒家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孔子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遗憾!只见文字,难闻其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对生的看法不同,对死的看法也就不同。对生的定义不同,对死的定义也不同。生与死,前后相续,有无相生,有生必有死。比如,认为生就是我来到这个世界,那么,死就是我离开这世界。当病床前,面对刚离世的亲人,你望着他的肉身,不再认为他是你亲人,而是你亲人离开以后的尸体,送火葬场火化,谁都不认为杀害生命。因为他确实离开了,谁也眼不见,但心灵知道一切活着的人都与他无关了。凡认为生是肉身活着,也必认为肉身死便是死亡。比如,佛教认为人的生是由各种罪福判定的结果,对生以后的所作所为也有死后有报的认定。是圣伦,是六道轮回,死以后也依对生前罪福论定。由于对生前讲究多,死以后名堂也大。再比如《圣经》,对生的要求是,你只要信了独一的活的真神,死后在天父身边安息;如果不信,死后受火狱之罪吧!唯知真生,才知真死。这就是孔子“未知生,焉知死”的含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范畴之界定
儒学之范畴,基本是围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世间法”。
儒家对于鬼神、来世等非世间的问题,基本采取“六合之外,存而不论”的态度。
题目所援引“未知生,焉知死”的语言背景就是在宣示孔子的立论范围。与此类似的还有一句:“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关心的是为人处世、世道人心、经世济民。儒家学说不否认世间之外的存在,也不否认鬼神的存在,但不探究这些课题。
界定之必要
笔者认为,孔子在这个方面是高明和圆融的。他不解答所有问题,而对自己“非专业”领域保持开放和尊重。
正因为儒家思想如此这般,使得出世间的学问也可以与儒家思想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界定之局限
当然,这也可以解读为孔子思想的局限。“不知生,焉知死”的另外一个侧面是“不知死,焉知生”。
怎么说呢?假如有来世,今生又与来世紧密相关,那么今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意义就要重新审视了。
显然,孔子并没有展现“跳出今生看今生”的高山视野。
再当然,孔子也没有限制学人的探索精神。比如“君子不器”之告诫,以及“一事不知,儒者之耻”之劝勉。
总结
真正的国学大师,一定不只是儒学大师。“究人天之际”者,一定会跨越门派之限,经纶三大教(儒、释、道),出入百家言。学人亦当“心向往之”。
孔子给儒学预留了一个“接口”,如果我们学有余力,不妨继续探寻吧!
究极真理,其乐无穷,一起加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呵!还不知道啥样的才算活着,却超前想整明白死是咋回事儿,那不是瞎整嘛!不信?可以问遍熟悉的人,看他们怎么说:啥样才算活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已经是一个定律。没说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未知生,焉知死”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和学生季路问答中的一句话。从这句话可以引申出几种意思。
1.这句话,表面可以理解为,没弄清楚怎么好好活着的问题,又如何知道死后的事情呢?
2.因果报应。先弄清楚活着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做好现在的事情,行善积德;死后,自然有好的结果。否则,死后怎么会有好结果呢?人活着是有因果报应的。
3.事情地发展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要想知道以后怎么样,就看现在怎么做了。世上万物都有它发展的自然规律,有内在地必然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在认真做事,打好基础,以后结果怎么会差呢?
4.处理事情要有正确地先后顺序。先生后死,先做好活着的事,再去想死后的事,不要当下的事情没做好,光在那里想着怎么做好死后的事情,那就把做事的顺序弄颠倒了,不会有好结果。要懂得珍惜当下,抓住眼下的机会,好好干出一番事业来。
5.先做好活着的事,把活人养好了,再去管死去了的人,不要活着的时候不管,人死了,装样子,大操大办,装给谁看呢?为了操办丧事,借了许多钱,活着的人也过不好,就把事情弄颠倒了,没有意义。
觉成个人观点,不到之处,见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