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想打赢战争,将领指挥能力与战士英勇善战能力哪个更重要?
将领,项羽,能力古代想打赢战争,将领指挥能力与战士英勇善战能力哪个更重要?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古代想打赢战争,将领指挥能力与战士英勇善战能力哪个更重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二者缺一不可,将领排兵布阵,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将士战场勇敢,舍命杀敌,缺一都不可能取胜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论在什么年代,想打赢战争,指挥能力和英勇善战都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兵是将的胆,将是兵的魂。失去了哪一方作战都不可能取得胜利。任何一个优秀的将领都不会把自己独立于士兵之外,胜利是缺一不可的。
作为一个优秀的将领,他首先就需要一个特点,练兵。一个不会练兵的将领那绝对称不上一个好的将领。指挥魏武卒的吴起才是战无不胜的吴起,指挥大秦铁骑的王翦才是平定六国的王翦,指挥岳家军的岳飞才是无往不利的岳飞,指挥戚家军的戚继光才是惟愿海波平的戚继光,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其实每一个能够在历史上留下自己一笔的优秀的军事将领都有他们对于练兵的不同看法。
这里跟大家举几个例子,咱们来看一看将领们对练兵看的如何重要。首先来看看孙子对士兵的看法,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这是孙子对于练兵的思想,记载于《孙子兵法》中,核心思想就是兵在精而不在多,需要的是士兵的服从。
咱们再来看看岳飞对于练兵是怎么做的,岳家军之所以能够战无不胜,成为名扬后世的一只部队,就是因为他们的作战英勇和作战纪律,可是这样的作战风格,是离不开岳飞的练兵。在《金佗稡编》中有这么一段话:御军之术,其大端有六。曰重搜选;贵精不贵多,背嵬所向,一皆当百。上初以韩京、吴锡二军付先臣,皆不习战斗,且多老弱。先臣择其可用者,不满千人,余皆罢归,数月遂为精卒。上喜,赐报曰:“可见措置有方,忠诚体国。”二曰谨训习:止兵休舍,辄课其艺,暇日尤详,至过门不入,视无事时如有事时。如注坡、跳壕等艺,皆被重铠,精熟安习,人望之以为神。三曰公赏罚:待千万人如待一人。张宪之部卒郭进有功于莫邪关,顿解金束带及所用银器赏之,又补秉义郎。臣云赏以重铠习注坡,马踬而踣,先臣以其不素习,怒曰:“前驱大敌,亦如此耶?”遽命斩之,诸将叩头祈免,犹杖之百,乃释之。馀如傅庆以夸功诛,辛太以违命免,任士安以慢令受杖,过无大小,必惩必戒。张俊尝请问用兵之术,答曰:“仁、信、智、勇、严,五者不可阙一。”请问“严”,曰:“有功者重赏,无功者峻罚。”四曰明号令:授兵指画,约束明简,使人易从,违者必罚。五曰严纪律:行师用众,秋毫不犯,有践民稼,伤农功,市物售直不如民欲之类,其死不贷。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诘其所自得,立斩之。六曰同甘苦:待人以恩,常与士卒最下者同食。樽酒脔肉,必均及其下,酒少不能遍,则益之以水,人受一啜。出师野次,士卒露宿,虽馆舍甚备,不独入。诏词有所谓“绝少分甘,与人同欲”,又云“甘苦同于士卒”,“虽万众而犹一心”者指此。……有是六者,用能恩威兼济,人人畏爱,重犯法。部众十数万,本四方亡命、乐纵、嗜杀之徒,皆奉令承教,无敢违戾。这些都是岳飞的练兵思想。
戚继光的戚家军,名声不低于岳家军,而戚继光又以练兵而闻名天下。在《纪效新书》中的开篇他就说了选兵的重要性:兵之贵选,尚矣,而时有不同,选难拘一。若草昧之初,招徕之势,如春秋战国用武日久,则自是一样选法。方今天下承平,编民忘战,车书混同,卒然之变,自是一样选法。大端创立之选,势在广揽、分拣,等率均有所用。天下一家,边腹之变,将有章程,兵有额数,饷有限给,其法惟在精。第一切忌不可用城市游滑之人,但看面目光白、形动伶便者是也。奸巧之人,神色不定,见官府藐然无忌者是也。第一可用,只是乡野老实之人。所谓乡野老实之人者,黑大粗壮,能耐辛苦,手面皮肉坚实,有土作之色,此为第一。可见戚继光对于兵士的看重
这样一来,其实大家应该就明白了,即便是古代名将,他们也从来没有忽略过士兵的重要性,虽然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但如果想赢,那么就必须有指挥得当和作战勇猛缺一不可。所以,我们在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也不应该厚此薄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古代,大多数的情况下,战士的英勇善战,比将领的指挥能力更重要。由于宋朝以来,我国有文官指挥武官的传统。明朝也是如此。文官们为了争夺军权,压制武将,夸大了运筹帷幄、计谋的重要性。以此来抬高文官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一些写演义小说的人,当然其本身也是文人,也会不停的鼓吹这种观点。经过数百年的时间以后,普通大众的头脑里,就会觉得计谋、指挥肯定最重要。而战士,甚至包括武将,都只不过是一些体力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夫。只能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谈笑间就能让敌人灰飞烟灭的文官们的手中,如棋盘上的棋子,被放来放去,让他向前就向前,让他退后就退后。而实际上,这些文官大多数时候都是把手下的军队,指挥的一败再败,最后灰飞烟灭。宋朝和明朝都是如此。
战士越是英勇善战,军队的组织、训练,越是严密、完善、成熟。对将领的指挥能力的要求,就会越低。反之,对将领的指挥能力的要求越高。另外,战争的规模越小,对将领的指挥能力要求越低。战争的规模越大,对将领的指挥能力要求越高。但是古代的战争,由于受道路条件,物质运输条件的影响。万人以上的战争,其实只能占很少数。战争,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力量强的战胜力量弱的,人数多的战胜人数少的。只有在自身实力弱的情况下,才会特别需要用计谋去限制、削弱、误导敌人来取得胜利。即使是大兵团作战的情况下,战士英勇善战的一方肯定也更占优势。所以说大多数情况下,战士的英勇善战,比将领的指挥更重要。
上一篇:现在大家办理的ETC都是哪家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