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二战中的“午餐肉”意味着什么?美国大兵为何对其“不屑一顾”?
午餐肉,美国,罐头二战中的“午餐肉”意味着什么?美国大兵为何对其“不屑一顾”?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二战之后,曾经流行这样一个说法,美国之所以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除了精良的武器装备,优秀的将军士兵,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午餐肉。
这样说你可能不相信,“午餐肉”不就是个罐头吗?这有什么特别的,它还能比飞机大炮利害吗?
你还真别说,“午餐肉”在二战中对美军的贡献,还真不亚于那些坚船利炮。
咱们先看一组数据:
日本军人在二战中,平均一个人一天摄取的热量是2000大卡。德国军人是多少呢?平均一个人一天是3000大卡。你猜猜美军平均一个士兵一天摄取热量是多少?4300大卡。而从个体新陈代谢的角度讲,二战的那个年代,一名从事中等体力劳动的成年男性,每天需要摄取2800卡路里左右的热量;而一名作战的士兵,每天则需要至少3400卡;如果是在东线战场的苏联高寒地区作战,每天则需要摄取4200卡以上的热量。
在二战期间,美军给美国士兵定下的伙食标准是每天4300卡路里,这样的热量摄取基本上能满足他们在极端条件下作战了。你再看看日本,日本军人的伙食标准大概只有美国军人的一半。
为什么美国能在太平洋战场上打败日本?先不说装备什么的,就拿伙食标准来说,就能看出美、日双方的实力不是一个档次。
看到这,你可能会说,美军热量摄入多,是国家有钱啊,给士兵吃得多,摄入的能量就多,跟有没有午餐肉关系好像不大啊。
我们之所以说“午餐肉”特别,是因为它的意义可远远不只是提供更多的热量这么简单。
其次,“午餐肉”——它还是一套关于战争后勤保障的标准化解决方案
看看我们前面提供的美、日两国士兵每天的卡路里摄取量对比,日本军人卡路里摄取量之所以和美军相差那么悬殊,可不仅仅是一个“穷”字就能够概括的。
美国是地大物博,士兵吃的话是应该的。但是,战场上的后勤保障可不是你国力强、供应足那么就可以了,战争可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在二战期间,美国总共有上千万人的军队,而且这些军队分布到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如果将后勤任务细分到每个兵种,每个部队的话,战场环境不一样,执行的任务也不一样,很多军队还不停的移动。如果是你负责统筹美军的后勤保障,就算你手上有丰富的资源,面对如此复杂的任务,你是不是要疯?
如此大规模的物资供应,重点考虑的已经不是供给的数量问题了,而是面对复杂性的细分难题。这问题解决不了,稍一出错就要惹大麻烦。
咱们别的不说,但就是如何让士兵在战场吃饱肚子这件事,就够后勤部门“喝一壶儿”的。每个作战小队都配备炊事班?那炊事班带锅具、食材吗?带多少?带少了不够,带多了浪费还影响行军任务。后勤部门如何保证把合适数量、结构的食物以及物资,投放给需要的部队,这是个大难题。
日本军人每天每人只能摄取2000大卡的热量,其实不完全是因为日本穷,粮食资源不够。还因为他们习惯吃饭团。就算你只给日本兵吃饭团,不给提供肉类和蔬菜,后勤的复杂程度都高得吓人。首先,得带着大米?还得有锅、有水,有柴火。仅仅这样简单的条件,战场上都很难满足。其次,米饭时间长会馊,尤其在东南亚的热带气候下更容易变质。所以,饭团不能长期储存。而且,战场上生火很危险,因为炊烟很容易被敌人侦察到。因此,就算日本的军队有米有柴,在打仗时配送不上去,或者不方便做,日本兵也得饿肚子。
弄明白这一点,咱们再回头来看“午餐肉”,就知道它真正的意义了:
首先,“午餐肉”为军队免去了食物的加工过程。“午餐肉”本来就是熟食装在罐头里,吃的时候不需要额外加工,想吃热的,开水烫一下就可以,开罐即食,食用方便。炊事班、柴米油盐、做饭时机,美军统统不用考虑。“午餐肉”解决的不仅是热量的总量问题,还有食物的营养搭配问题。人体在大量体力消耗之后,光吃干粮(补充碳水化合物)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得摄入蛋白质、油脂。对午餐肉来说,只要在生产的时候改变一下配方就行了。一盒午餐肉里不仅有肉,还有淀粉,还可以加入你想加入的任何其他营养物质。提高物资利用率,消除食物差异化。美国再怎么富,二战开打后也出现了资源短缺。如何保证战场上的士兵都能吃到肉呢?还是靠“午餐肉”。美国人一般不吃碎肉,更是不吃内脏下水。但是,在资源短缺的战争时期,这些“边角料”也都是宝贝。你不吃?我做成午餐肉,你还分得清碎肉和内脏下水吗?如果供应整块的肉,肉质稍有变化,士兵看得出来,这非常影响士气。但是,把肉和淀粉搅在一起的午餐肉,成分变化就不容易察觉了。午餐肉还有运输上的优势。这个好理解,罐头嘛,怎么运输就可以,还不怕变质,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能放3年。它的标准化,大大降低了运输的复杂性,永远不会出现只配备了蔬菜,没有肉蛋奶给一个部队的错误。午餐肉到底意味什么?“午餐肉”不仅是为美军提供了可靠的热量供应来源,更重要的是:它在复杂多变的战争环境中,将畜牧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化学、交通运输业等多个领域,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一个庞大的认知体系,全部封装进了一个罐头里,提供了一套关于战争后勤保障的标准化解决方案。
最后我们看看,为何美国大兵对午餐肉“不屑一顾”?
二战期间,相比于其他国家的盟友,美国大兵的伙食实在是太好了。
1943年,一个叫巴克尔的英国皇家海军少尉,有一天和战友们一起去参观美国军舰。这次参观期间,他们在军舰的食堂里享受了一顿美军的正餐,让他深受震撼。吃的是什么呢?法式烤土豆与酸奶酱、现烤的剔骨牛排配洋葱汁、蔬菜沙拉,最后还有大杯现磨咖啡配有苹果派。
那么美国的野战陆军吃什么呢?如果他们远离配备大型综合厨房的兵营,通常会携带野战伙食,包括通心粉、燕麦片、米饭、果酱、糖浆、番茄酱以及肉罐头和蔬菜罐头,这种后勤保障着实是让盟友们羡慕嫉妒恨。
太平洋战争期间,一名驻扎在新几内亚的澳新军团的空军地勤军官,曾经在他的日记中抱怨说,美国大兵什么都有,新帐篷、蚊帐、除虫剂、热带雨衣和军靴,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每天早晨都从他们那飘来咖啡、煎蛋和培根的香味。
你看看,二战时美国大兵的伙食水平可以说是吊打全世界,这也难怪他们会对“午餐肉”不屑一顾了。
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美国大兵们,到了二战后期,即使是美国,食品供应也出现了紧张。因为肉的短缺,生产厂商只能往午餐肉里疯狂添加淀粉,一个罐头淀粉的比例不断上升。到了后来,甚至肉的成分都变了,从肥瘦混合的猪肉、变成纯肥肉、最后甚至都是些“边角料”。
结语
战争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美军之所以能够在战争中所向披靡,所依靠的不仅是资源、科技力量、军事决策这些因素,更重要的是,他们面对复杂性系统时能够化繁为简,这样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地暖寿命一般是多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