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楚汉之争,我们知道刘邦胜了,但除了刘邦会用人之外,还有其他胜利的因素吗?
项羽,刘邦,关中楚汉之争,我们知道刘邦胜了,但除了刘邦会用人之外,还有其他胜利的因素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刘邦知民心,一心创统一大业,项羽迂腐,仍欲维持诸国林立之态势,实不知这已背离民心,是祸乱的本源。
刘邦有以上三胜,只要军事上没有毁灭性的失误,便注定了刘邦最后会走向胜利。
羽有三败
一败:自剪羽翼
扬长避短往往也是一个取胜之道,项羽的长处就是拥有一只勇猛无敌的精锐军队,能够一力破万法的军队。但是项羽却在天下未定之时便削减了这只军队,实乃自剪羽翼,取败之道!
项羽自剪羽翼从两件事可以看出。
1.出卖投靠者曹无伤
鸿门宴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其中的主人公有项羽、刘邦、张良、樊哙、项庄、项伯、范增,但很少有人知道其中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曹无伤。
曹无伤本是老一辈追随刘邦的人物,但在刘邦驻居霸上之时,曹无伤却做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他背叛了刘邦,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王之心,要对他进行防范,项羽听此大怒,于是要发兵霸上,擒拿刘邦,接下来便有了鸿门宴这个流传千古的故事。
曹无伤的行为对于刘邦来说,自然是彻彻底底的小人背叛者,但是对于项羽而言,曹无伤却是可被自己利用之人,而若用的得当,其作用不亚于一支军队。
但是项羽是如何做的?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史记》
项羽不但被刘邦说服,违背了原本要处罚刘邦的想法,还直接对刘邦说道:
“这都是你身边的人曹无伤对我说的,要不然怎么能这样呢?”
曹无伤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个群体,这个群体是想要投奔项羽而获得更多利益的人,项羽直接出卖了想要投奔他的人,并将投奔他的人置之于死地,自此之后,天下再也没有人敢弃原主而投项羽。
此为项羽自剪羽翼之一。
2.裁军
项羽破釜沉舟打败秦国,分封天下诸王,自称西楚霸王,达到人生巅峰。
此时的项羽错判了天下形式,一厢情愿的以为天下将要太平,不在需要过多的军队。于是下令裁军,使诸多将士卸甲归田,回家种地了。
项羽虽是好心,想让自己的属下过上安逸平静的生活,但是这些常年经历战乱,在刀尖上舔血过生活的人,又怎能本本分分的种地呢!甚至有些人已经无法离开军旅去过生活。
因此,很多刚被项羽裁军的士兵转身便去投靠了刘邦。待刘邦出山与项羽争夺天下之时,他们直接成了刘邦的助力,而成为了项羽的敌人。
此一增一减,大大的消耗了项羽的实力,此后项羽再也没有压倒性的军事力量了。
二败:错估形势
项羽带兵打仗可以说得上是军神,本人英勇,用兵如神,军队中威望也是极高,但是项羽对天下大势的掌握却有不足,也可以说他目光不够长远。
项羽打败秦国后,没有顺承民意继承大统,反而分封天下,再现春秋战国,这是其一。
项羽分封天下却不能论功行赏,而是凭借自己的意愿进行分配利益,导致人心尽失,暴乱不断,这是其二。
项羽分封诸国后,大家本是平等关系,项羽却仍对他国指手画脚,干预他国内政,而其本以为可以一举扫灭动乱,却没想到最后的结果是深陷战争泥潭,这是其三。
项羽对变化莫测的天下形势判断的不准确,也是他最后失败的一个原因。
三败:格局不足
项羽虽勇,但是他的格局却不够大,他所看重的利益仅是“楚国人”的利益,导致他最后形单影只,被天下人所弃,们也从三件事情来分析一下项羽的格局。
1.屠戮秦人
项羽在鸿门宴不久便带领军队杀进咸阳城,杀死已经投降了的秦王子婴,放火烧毁秦朝的宫殿,大火烧了三个月都不熄灭,项羽又抢夺咸阳百姓的财宝与妇女,咸阳城因此成为了人间地狱。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史记》
项羽将秦国视为敌人,待打败了敌人后,却又迁怒于无辜的秦国百姓。对于反抗秦国的人来说,项羽是英雄,但是对于秦人来说,项羽就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秦人因此无不恨项羽,就像项羽曾经恨秦人一样,这是项羽格局不足的表现之一。
2.镇压齐国
项羽对楚国百姓很仁慈,但对他国人却心狠手辣。
齐国发生叛乱,反对项羽,项羽便派大军前去镇压,项羽打败田荣之后还不够,还活埋了齐国投降的士兵,烧毁齐国城市的房屋,抢夺齐国的妇女金银。
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阬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史记》
项羽所过之处寸草不生,项羽恐怖的破坏力使齐国百姓震惊,这个真的是我们曾经拥戴的反秦英雄吗?而震惊过后则是无比的愤怒,齐国人化悲痛为力量,组织起来,共同反抗项羽,自此,项羽深陷战争泥潭,受阻于齐国。
3.怀疑军中将领
范增、季布、钟离昧等,均是有才之士且在最早便追随项羽,可以说是忠心耿耿。
但是自刘邦使用了陈平的离间计后,因季布、钟离昧三人均是之前秦国的将领,因此项羽越来越不能信任他们,逐渐排挤他们,甚至连自己的亚父范增都不再信任,而只重用自己亲族之人项庄等人。
项羽的这个行为使得将士们寒心,范增更是一气之下引辞,死在了回乡的路上。
由此可见,在项羽的心中只有楚国,项羽代表的利益也仅是楚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是项羽的一个做人准则,项羽不相信任何他国人,他国人自然也不会再支持项羽。
项羽火烧咸阳遭到了秦人的憎恨,项羽残酷镇压齐国,则失去了除楚国外的民心,项羽排挤非楚国出身的将领更是使得将士们心灰意冷。项羽没有足够大的格局,而他代表的利益也仅是楚国人的利益,因此项羽逐渐被天下人所抛弃。
刘邦有“善于用人”、“目光高远”、“得民心”三胜,项羽有“自剪羽翼”、“错估形势”、“格局不足”三败,最终刘邦战胜项羽成为了必然。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直接说。都说会用人,但这些人凭什么让你用,这才是关键。
第一点,两人的用人方法不一样
没错,刘邦取胜,会用人是个重要条件,这不仅我们知道,而且刘邦自己也是这么认为,在《史记》中就记录了刘邦和手下群臣的谈话。
高祖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上一篇:每天遇到最头疼的问题是吃什么菜?快餐又不想吃。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