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楚汉之争,我们知道刘邦胜了,但除了刘邦会用人之外,还有其他胜利的因素吗?
项羽,刘邦,关中楚汉之争,我们知道刘邦胜了,但除了刘邦会用人之外,还有其他胜利的因素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同样是两个学渣,却都有朗朗上口、慷慨激昂的诗作传世,这说明古之学渣,比之今日之学霸,不遑多让!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垓下歌》
刘邦的诗歌里,只有狂风、战士、天下,而项羽的诗歌里是哀愁、悲情、气短。
所以,从文学素养来评判,刘邦在意境上,高远于项羽!
三、没文化真可怕!
刘邦和项羽同样作为学渣,对待文臣谋士的态度却截然相反,所以结局疏途!
刘邦鄙视的是“摇头换脑,口若悬河,絮絮叨叨、好为人师”的腐儒,而对胸怀“经天纬地之才,气吞山河之志”的画策谋臣则敬仰有加!众多谋士中,执牛耳者,当属张良!
张良张子房凭借一部《太公兵法》,胸藏韬略,画策于天,是刘邦打天下、安天下的首要功臣之一,与萧何、韩信并驾齐驱,世称“汉初三杰”。
谋士张良加持刘邦、亚父范增加持项羽,是历史上非常经典的“帝王单挑、帝师对决”
刘邦和项羽读书都不多,兵法也都只是略知一二。如果单挑,刘邦死翘翘,霸王胜,全剧终!
但历史不是武力的单挑,而是最顶级智囊的巅峰对决!
刘邦在得天下之后,曾经对这场千古帝师对决,给了精准的打分: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取也。”
刘邦对张良等谋事的画策言听计从,所以在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抉择上,都做出了精准的选择!
如果没有张良七出奇计,刘邦早就死一万多次了!
1、如果没有张良“财帛动人心”之计,重金贿赂峣关守将,刘邦怎能兵不血刃,先入咸阳?
2、如果不是项伯念及张良旧情,在鸿门宴上从中作梗,刘邦早就被项庄一剑封喉了!
3、因为有张良和樊哙的力谏,刘邦才从关中温柔乡里苏醒,厚待秦王子婴、不取关中财宝、看护秦陵遗冢、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为日后“东出函谷关、还定三秦、定都关中”奠定了坚实群众基础
4、如果没有张良“火烧栈道”之计,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将失去照耀古今的光辉!
5、刘邦采用了张良的“下邑之谋”,才成功策反项羽分封的九江王英布和游击战神彭越,此二者后来与韩信并列“汉初三将”。
6、如果没有张良的直谏,刘邦将按照郦食其之计分封六国后人为王,那么汉军将士将失去职业军人的理想和目标,悲催无望,分崩离析!
7、因为听取了张良和娄敬的建议,刘邦才定都关中,进可攻、退可守,百姓拥戴、固若金汤!
关中左肴、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而项羽账下除了龙且等猛将,谋士就仅有“亚父”范增一人,已介七旬高龄,且对当年的“执戟郎中”韩信没有提前察觉,所以谋略水平尚在张良之下。但即便这样,项羽仍然没有重用范增,鸿门宴无视范增的三次暗示果断杀刘邦,导致千古遗恨!后来,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对范增开始猜忌,范增含恨归隐,在颠沛流离的归途,突发背疮溘然长逝!
项羽还是度量狭小之人,容不下旁人的真知灼见,所以“执戟郎中”韩信才觉得在楚营不得施展,转投刘邦,项羽无异于放虎归山。
在迁都的问题上,项羽和刘邦、张良的高下立判!
韩生说项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破,又心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韩生退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闻之,烹韩生。
仅仅因为韩生建议定都关中,项羽就烹了韩生,其残暴可见一斑!而刘邦之所以最后定鼎中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选择了关中这块战略要地。而项羽则目光短浅,定都彭城,也就是今天的徐州,请注意,中国古代历史上,除了项羽,没有哪个朝代或者诸侯定都彭城,这说明此地无险可守,所以,这是项羽的重要战略失误:选错了一座城!
所以,项羽虽然力拔山兮,万人敌,但是身侧缺少谋臣,只知道杀、杀、杀,本质上跟张献忠、李自成之辈没有分别,这些单挑实力很强的武人都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所以古人才说: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文臣武将缺一不可!
四、傻傻的呆萌!
项羽的性格奔如烈火、势如闪电,刚烈、直率、犀利,更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观,所以在世人眼中,王不过霸,赞誉有加!而刘邦则显得猥琐、宵小,小人得志!
但历史就是这样吊诡,关羽、项羽、刘备此等豪杰,只能叱咤风云、王霸一方,而问鼎九五、君临天下者,皆是刘邦、曹操、司马懿、朱元璋、朱棣这等人品有瑕疵、道德无底限的狠人!
因为有节操,所以瞻前顾后;因为有底限,所以妇人之仁;因为有涵养,所以措手不及!
历史选择的人王帝主,不是仁者,而是枭雄!
枭雄是不按套路出牌的机变之人,是“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独夫民贼,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士!
项羽嗜杀,脾气暴躁,坑杀秦军降卒20万、火烧阿庞宫、杀秦王子婴、杀上将军宋义、杀楚怀王雄心,一路挡我者死!但是项羽一碰到刘邦就呆萌,藏獒变二哈!
项羽第一次呆萌:项羽的谋士范增精心策划了“鸿门宴”,欲置刘邦于死地。项羽的倒霉叔叔项伯念及张良当年的救命之恩,连夜泄露机密给张良和刘邦,结果刘邦当夜就跟项伯结成了儿女亲家。次日,刘邦一副倒霉德行,向项羽示弱,一顿恭维,极尽谄媚,霸王项羽很吃这一套,反倒觉得自己违背“先入关中者为王”的契约,而羞愧起来。范增三次暗示项羽出手干掉刘邦,可项羽不为所动,错失良机。范增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结果还是那个“胳膊肘朝外拐”的叔叔项伯,用身体阻挡项伯行刺,张良急唤樊哙入账救刘邦。
此时,项羽充分暴露了他是白羊座的性格特点:他居然对勇士樊哙惺惺相惜,相见恨晚,还饶有兴趣地看樊哙干掉了两碗酒和一个大肘子,这是千钧一发的生死时刻,项羽居然能保持如此呆萌,世人皆醉!
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
项羽第二次呆萌:从鸿门宴借如厕机会跑掉的刘邦,被项羽封在巴蜀之地,相当于被项羽软禁在西南半壁,此时张良要回韩国,刘邦赏其“金百镒,珠二斗”,张良分文不取,转增项伯,还是这个叛徒项伯,再次游说项羽,居然为刘邦争取了汉中之地,所以刘邦据巴蜀、汉中三郡,为日后“东出函谷关、还定三秦”积累了地理优势!
上一篇:每天遇到最头疼的问题是吃什么菜?快餐又不想吃。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