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庄子》和王阳明,三者的理念是否大致相同?你怎么看?
道德经,庄子,思想《道德经》、《庄子》和王阳明,三者的理念是否大致相同?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首家五色阅读俱乐部 汇聚独特五色悦读者
SINCE 2009
小一大书悦读会,让你的阅读更缤纷,周三绿色乐活日快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庄是道家,王阳明的主流思想是儒家的。道家的思想核心是“道”,这个道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客体存在,“道”是道家思想的本体论;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是良知,即心即理,心是王阳明哲学的本体论。
老子与庄子的道学强调的是宇宙万物源于道
在哲学史上,道家以老庄并称,是因为它们同样推崇道,其学说的许多方面都有一致性。
《道德经·第42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 是天地万物的法则。老子主张只有顺其自然才是生存法则。老子庄子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们把道说成是宇宙的最高本体,认为道之所以能够成为宇宙万物的总根源,是因为道的“无为”。
道是老子和庄子追求的最高价值,他们认为与道融合即是生命最高价值的实现。老子说“道常无名,朴”,朴即是道的本真状态。老子强调“道”的“朴”即是强调以真为人性之本,人为的一切道德教化都是对人自然本性的侵害。
庄子说:“性者,生之质也”,认为性是是生命的本质,与生俱来,因此人的天性是至真至纯的。
因此,道家从自然真朴的人性论出发,对施行仁义礼智的主张进行了驳斥。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慧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指出仁义的出现是自然大道被毁坏之后的产物。庄子更直接地说儒家“以仁义易其性”,实惠灭人性本真的罪魁祸首。
但庄子并非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子唱和,庄子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因此不少地方与老子存在着差异。
比如老字将人与天地道并列,说“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而庄子提出齐物论,认为人等同于物。人没有特殊性,与天地万物具有相同的起源和地位。
再如,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主张顺应自然规律来治理国家。而庄子提倡齐物论,认为世间的一切差异都是暂时的、相对的,是又提出无名、无功的修行要求。
王阳明“心学”与老庄思想的接近处
王阳明著名的学说就是“心即理”,与陆九渊“我心即是世界,世界即是我心”同出一撤。王阳明的意思就是“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一切事物。
但王阳明很多观点契合了老庄思想,主要变现为:
天赋人心观。王阳明认为,人的本心、本性由天所赋予,天赋人心纯粹至善、完美无缺,可称之为吾心自足。王阳明认为那些规范社会行为的规章条文有可能被物化称将死的 教条,而破坏人心的纯粹。如果心中有理,则可将规范内化于自律,最好的社会形态就是自己约束自己。这些观点与老子的“发璞归真”“复归婴儿”有其曲同工之妙。
诚。王阳明认为诚是分别善恶的分水岭、试金石,为善去恶即是诚,诚就是没有丝毫私意。他也反对主观意识及任何虚假伪善,强调扬善抑恶、改过迁善。这与老庄的“无为”“大道废有仁义”意思接近。老庄认为:越是人为的规范,越是距离纯真、距离大道更远。
致良知。王阳明认为,后儒舍心外求,不明白从自心之良知良能上体认外物,结果导致无所作为,要致良知必须反身向内,以求还原本心,再现内在的善。这与老子“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思想类同。
人人皆可成为圣人。王阳明的“心即理”,这个“理”就是王阳明的“道”。他肯定了道德主体性和道德自律性,而吾性自足、人人皆可为圣人的思想,反映了王阳明在道德意义上的平等与自由思想,打破了过去的儒家固有的圣人观念,这与老子的“体道者即圣人”接近,与庄子的物物平等思想更接近。
老子云“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能知之,能行之,则可为圣也。
总之,王阳明作为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博学多识,圆融三教,能够在前人理论基础上,博采诸家,独成一家之言,是明代影响最大,也是至今广为流传的哲学思想。他在理(道)本体论、人心之天赋、诚善、反身内求,致良知成圣人等诸方面,都有着跟老庄类似的思想观点,对明代中后期,一直当今的中国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子《道德经》、庄子学说、和王阳明心学三者的理念,都是探求宇宙人生的大道理。但是他们各自的主要学术观点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庄子学说认为万物生于“一气”,对宇宙万物的认识是从气的运动变化(即物质中)去探求,而王阳明则是主张从心理去探求,离开物质以心明理。这恰好是道家学说强调的“师心必败”。虽然都是能够离开物体探求,不落所谓格物致知的窠臼。但是两者的认识论还是根本不同的。
在人生方面,王阳明作为一代鸿儒,后人对他的评价非常之高,可谓是列入圣班。王的人生态度还是以齐家治国、入世济世为主张。而庄子则是认为无论做什么,做得再成功也不如清净无为,逍遥于江湖。两者人生观更是南辕北辙。
而老子《道德经》,虽然也强调道的玄冥幽微,即是说宇宙人生道理是玄妙莫测的,但他有从德入手的办法,修德以明道。这里的“格物致知”虽然也是超然物外,但要通过修悟才能明白,虽然和王阳明心学有点相似,但不是单纯的心悟,而是道家的性命双修。
相对来说,老子《道德经》对宇宙人生道理的揭示比较深刻,有对天道地德的深层次揭示,也有处世、治世的智慧。而解读老子思想也是要通过“修”才能悟,悟才能修,修悟才能明。而这也和王的“知行合一”不同,这是修悟而后知,不是行其所知,知其所行。
换个角度概括地说,庄子学说是出世之学,王阳明学说是入世之学,老子学说是既能够出世也能够入世之学
综上所述,老子、庄子、王阳明三家之学表面看有些相似,而深究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上一篇:跟朋友约好去报健身房私教,结果价格太高自己承受不了,感觉朋友是想报的,怎么跟她说呢,直接说有点贵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