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庄子》和王阳明,三者的理念是否大致相同?你怎么看?
道德经,庄子,思想《道德经》、《庄子》和王阳明,三者的理念是否大致相同?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所以,《道德经》所针对的对象,不能说仅限于人世,它有更庞大的世界观,说宇宙都不为过。因此,我个人觉得,可以保守认为《道德经》更多是在阐释自然之理,是围绕着“道”展开议论的。
2、《庄子》里的无用之用
而《庄子》里面表现出来的思想,其继承了“老子”对“道”之无为特色的阐述,整本书里面有许多内容运用各种巧妙的寓言来强调“无用之用”的大智慧。要说《道德经》这本书更加贴近于没有人为的“自然”,那么《庄子》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即是带着老子“无为”的特色而“生长”于“烟火人间”,更加贴近于人世一些。
庄子巧妙运用各种寓言,直接揭露了人世间“强作妄为”造成的苦果,庄子虽然在讲道家的“道”,道家的“无为”,但是其许多议论大多都是建立在人事上的。诚然,庄子文章中透露出其对“逍遥人生”的追求,但是,我们也能感觉到庄子大抵在用出世的态度议论人世。庄子将老子思想中的“道”变得更“亲民”了一些,旨在展现道的“无用之用”。这里的无用简单解释一下,大家大抵可以理解为“不强求”。
3、王阳明:从动机断善恶,人先天就拥有良知良能
王阳明的知,并非“念头”,“念头”在王阳明那里才是“行”。在王阳明的思想体系里面,人先天就拥有美好的道德品性,先天就有“良知”、“良能”。人拥有先天的“知”,而指导行为的念头亦是善的,这个时候,先天的美好道德品质与指导人善之行为的念头“合一”,这才做到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很显然,王阳明此举是以人的动机断善恶,对人之道德品性要求更加严苛,实则也是对“伪君子”的否认和打击。因此,从王阳明之动机断善恶,认为人先天就拥有良知良能,不难看出,王阳明思想属积极入世的,只是这先天的“良知良能”之存在显得过于主观和唯心。
4、从《道德经》里的老子思想,到庄子思想,再到王阳明思想,三种思想不一样,也各具特色,但与人世的关系越来越近
从《道德经》之“不可名之道”,再到《庄子》之“无为”的处事世智慧,再到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我们不难看出,三者思想虽有相似点,但是绝对不能说相同。因此,我们可以总结,三种思想各具特色,各不相同,但是从《道德经》之老子思想,再到庄子思想,再到王阳明思想,三者思想与人世的关系属越来越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阳明,集大成。儒释道,皆精通。重实践,建奇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者都含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都对我们提高自我修养,修身养性,指导和思考我们的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者又是不同的。《道德经》和《庄子》更多抽象和上升为哲学理论,探讨了人与我,我与人,我与世界、我与自然的关系;而王阳明更多是向内探求,认为心即理,实现了知行相连、辩证统一,是知行合一,以行践知的典范。
木心先生曾经对老子和庄子进行过一番有趣的比较:中国哲学家只有老子一个,庄子半个。老子是阿波罗式的,冷静观照,光明澄澈。庄子是狄俄倪索斯式的,放浪形骸,郁勃汪洋。老子是古典的,庄子是浪漫的。老子是苦行的,庄子是享受的。老子内敛克制,以少胜多,以柔克刚;庄子外溢放射,意多繁华,傲慢逍遥。
三者具体来看:
1.《老子》大部分是关于老子“证道”之后所体验和感受到的存在的描述,是对自身所感受到的真相的描述,是一种高意识层次的描述。一些由此而产生的论断,譬如争议较多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在老子体验到“真相”之后做的判断。而人们读《老子》常常是在缺少体验的情况下解释文意,故容易偏离本意。或者说,《老子》这部书更多的是用来体验而不是做某种理论的解释。尝试着往这方面去读,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庄子一直在讥讽万代颠倒的世界,嘲笑那些为功名利禄蝇营狗苟之徒,讽刺那些为眼前蝇头小利毁坏天人和谐的小人。那些谋取权力之人以心灵的残缺和人格的扭曲来换取世俗所谓的福气,而庄子却宁愿做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的老龟,也不愿做供在高堂的占卜龟壳。庄子的飘逸和洒脱,正是他卓尔不群、高傲不羁的性格魅力托起的自由天空。
在《庄子》天下篇中,阐述了最高的学问是探讨宇宙和人生本原的学问。打开庄子的世界,有限的内篇无不昭昭弘道,万物依天道而行。何谓万道之本源?唯道。何为万物之源泉?唯道。人生本原又何在?庄子微笑轻轻点拨——人最大的智慧是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人生不过蚁穴一梦。
3.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 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率文吏弱卒,荡平了江西数十年巨寇;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以几封书信,一场火攻,三十五天内平定了宁王之乱;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从根本上扫清了困扰明政府多年的广西部族匪患。
王阳明心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心即理,二是知行合一,三是致良知。心学认为心即理,就是说天理=人本来就有的良知。这是王阳明的假设,这个假设表明良知拥有所有的一切,与生俱来、人人都有,所以你不需要向外界去求索,只需要向内心探寻就可以了。王阳明心学认为知和行是统一的。知就是行,行就是知,两者是不可以分割的。不能行,反映出的正是不知。不能没有知的行,也不能没有行的知,割裂开来的知和行都不是真的知和真的行。王阳明心学的第三部分内容是致良知,讨论的是怎么做才可以让自己的良知光明,不被物欲和私欲蒙蔽。良知指的是能分清善恶的品德和能分清是非的智慧。私欲和物欲指的是心中产生的和在外界的刺激下产生的各种超过一定度的不合理的欲望和心理。
上一篇:跟朋友约好去报健身房私教,结果价格太高自己承受不了,感觉朋友是想报的,怎么跟她说呢,直接说有点贵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