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庄子》和王阳明,三者的理念是否大致相同?你怎么看?
道德经,庄子,思想《道德经》、《庄子》和王阳明,三者的理念是否大致相同?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德经、庄子、王阳明三者的理念是否相同,我怎么看”。 这三者,道德经给我们提出了如何的观察万物、如何证明这种观察结果、我只能说我个人认为我们需要用“握固”这种反应在我们自己身体上的反映来检查我们对万物“上察天体、下察己身”有什么收获。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其正察察、其民缺缺”,我把这句话的理解从我自己身上出发,理解成“只有用自己的(正)上察天体、下察己身,才能知道我自己的身体细胞(称之为民)缺什么”。 很多人把这句话用来批评执政者,,我个人认为我还是先批评好我自己更好,我个人认为“道德经中没有一句话是指责别人的、都是在指责自己”。 “庄子”的书没有读过,但是在头条上学习到庄子的一句话“夏虫不可语于冰”“井蛙不可语于海”,这是“庄子观察(夏虫)、观察(井蛙)得出的结论”。 这是庄子观察万物得出的部分结论我个人有疑惑。“井蛙”不是“蛙”吗?“白马”不是“马”吗?“井蛙”不能脱于井,那么“人类”观察不到月亮的背面,永远不能吗?“井蛙”不能脱于井,如果“一口井”有一个“湖”那么大,“井蛙”能不能脱于这个“湖”呢?难道只有“鹏”大于九万里,没有“井”大于“湖”吗?事实是,“湖蛙”可语于““海”。 “夏虫不可语于冰”?难道“夏虫”的“虫卵”没有经过“冬天”吗?我个人认为这是“庄子”观察万物的部分结论。 但是我并不真正明白庄子是哪种意思。望有老师能给我解惑。 “王阳明”的书我没有读过,但是“龙场悟道”这四个字也是从头条里面学到的,“龙场悟道”的“道”和“道可道”的道,是不是一个“道”?“龙场悟道”可不可以说成是“龙场得道”,如果不可以说成是“龙场得道”,那么只能永远的说成“龙场悟道”,难道在看的每一个人不都是正走在“悟道”的道路上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同于德,归于静。玄珠有象,太乙归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部分相同,但都是道教最主要的经典。中国道教都源自这几部经典,但其中教义也有所不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只是老子,庄子,阳明先生,古往今来的圣贤讲的只有一个字“道”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是核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者都是对事物和人的见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德经》开篇的第一句话其实就是一个字,“心”,明白心的作用。
天地万物是道是名的关系。万物开始的时候是没有名字,是”无名“的状态。万物有了名字,是人的意识产生”有名“的状态。王阳明说,汝未来看此花时,汝花于汝心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汝心之外。这些是需要人的意识去领会的,是”无名“与”有名“的领悟,一分为二,合而为一。
如面前一张凳子,凳子的材料、形状、位置、色泽等等构成完整现实存在,它的本身是“无名”,而“凳子”则是客观存在人脑中的反应,“凳子”(名词)与凳子的客观存在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即使作为物体的本身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但我们说凳子时就包含了“凳子的名字”和“凳子的物体”。
王阳明的传习录与道德经什么关系?
王阳明的心学,其实是糅合了儒家和禅宗的一些理论,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懂的。而且按照古文发展的规律,通常是越晚越好懂。王阳明是明朝人,跟我们只隔了一个朝代,读他的原文辅以注释,足以看懂,一般不至于产生阅读上的障碍。
阳明心学在日本很受推崇,对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形成,功不可没。但在中国,貌似不受官方待见。
禅宗和道家,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如果只是喜欢道德经,而又困惑于它的玄奥难懂,建议可以从南怀瑾的《老子他说》入个门,而大可不必如此迂回,从阳明心学走到道德经。
上一篇:跟朋友约好去报健身房私教,结果价格太高自己承受不了,感觉朋友是想报的,怎么跟她说呢,直接说有点贵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