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资治通鉴》告诫了世人怎样的人生哲学?
资治通鉴,的人,自己的《资治通鉴》告诫了世人怎样的人生哲学?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居视其所亲。
看一个人平常都与什么人在一起,如与贤人亲近,则可重用;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当心。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我们从一个人平时喜欢和什么人接触以及和什么人关系亲近,就可以看得出这个人大致是怎样的人了。比如《射雕英雄传》中潇洒英俊的金国小王爷杨康,豢养了一批江湖恶汉,比如侯通海、沙通天等等,都是江湖上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之人,可见杨康也好不到哪里去。
富视其所与。
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只满足自己的私欲,贪图享乐,则不能重用;如接济穷人,或培养有为之士,则可重用。看一个人对待自己财富的态度,的确可以看得出这个人是私欲为重还是恢弘大气,在满足生活所需之后,不会太迷恋财富,这种人值得交往。《水浒传》里的柴进享受爵位,富贵逼人,但他却好结交江湖好汉,所以博得了个“仗义疏财”的美名。
达视其所举。
一个人处于显赫之时,就要看他如何选拔部属,若任人唯贤,则是良士真人,反之则不可重用。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果一个人发达了,显赫了,就大搞裙带关系,这种人必然是不屑于再与从前的故交为伍的。反之,如果他显赫了看人还是不论出身只看人品和能力,这种人就值得交往。《水浒传》里的高俅,一旦发达了就鸡犬升天,豢养了高衙内这样的人渣。
窘视其所不为。
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就要看其操守如何,若不做苟且之事,不出卖良心,则可重用,反之则不可用。一个人身处困境时,最能看出其人的品格高下。比如《水浒传》里的陆谦,贪图荣华富贵,昧着良心帮高太尉父子干着伤天害理的事,对无辜的林冲赶尽杀绝,置之死地而后快,最终丧命于林冲刀下,其人可耻。
贫视其所不取。
人在贫困潦倒之际也不取不义之财,则可重用,反之不可重用。 处于穷困潦倒之际,最能检验一个人的品格,现在一些人过得不好了,就干起了偷鸡摸狗甚至伤天害理的事情,还有的人更是莫名其妙报复社会,伤害无辜的人,这种人就是品格下三滥,应该远离。《水浒传》里的杨志,落魄到只好把祖传的宝刀卖掉,而没有去做打家劫舍的事,可见杨志这人还是有些骨气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试着用这“识人五法”去看人、识人,相信可以帮助我们远离小人、远离是非、远离灾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本人很喜欢看资治通鉴,而且不止看了一遍,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它给我的帮助。
刚开始看的时候,感觉所有的大事都是小事,一会儿就是谁挂了,谁成功失败了,那么大的事情,在历史上也就一句话。生死一瞬间、成败一瞬间。真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还有在看到南北朝、五代十国的时候,有些悲伤,也不想看下去,总觉得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黑暗的时候,看到汉唐不由自豪感十足。总之情感在不断变换,但是后来发现读史书就要读失败和不好的地方,从而反省,正如唐太宗说的“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所以后来看的时候总是会看失败的例子,比如项羽、晁错等等,结合道德经,真是物极必反,祸福无常,道法自然。
我想列举一些其中对我有帮助的名句。
1.何谓君子?何谓小人?德大于才便是君子,才大于德便是小人。
如果看看周围的人,真是这样,德大于才才是最重要的。
2.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佩服范蠡等事成功退的勇气,对普通人一样,不可把事做尽,把福享尽,时刻有忧患意识。
3.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
人无完人,历史已经证明了,要知其雄,守其雌。
资治通鉴是一本相对基于历史的故事,从它的一些失败案例中可以找到适用你的智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悟空之邀!
据载,《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写给皇上治理天下的治世著作,后人又多有添加。
据载,毛主席读过《资治通鉴》十七遍之多。主席看的是线装无标点符号的竖写本;于此,可见主席的古文言文阅读能力功底之深厚!并且,在书的字里行间与空白处,写下了大量的眉批。
我略翻过!此书是一部数百万字的大作,并且,文句字辞晦涩。所以,知难而退。
现在的人能通读此著者,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如题主之意者,网上怎么可能有呢!
能静下心来通读《资治通鉴》者,也就不可能在头条上扯闲篇了。[大笑][大笑][大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谈及《资治通鉴》,我想不知道他的人很少。他是北宋司马光一生最骄傲的作品,也是当时史学研究划时代的唯一作品,影响之大,世所罕见。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涵盖了16朝1362年的历史,可谓包罗万象。据传,毛泽东生前,曾读过17遍,每一遍都仔细批注。
《资治通鉴》全书以总结历朝历代历史教训,以供统治者借鉴,但是书籍里蕴含的诸多道理,却不止对于统治者,而是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学习和借鉴。
据记载,司马光当时作为朝廷的栋梁之才,肩负着宰相之职。曾经给宋神宗提出“修心三要素”法则。分别是“仁”“明”“武”,旨在教皇帝选拔人才,治理好国家。但是看似简单的3个字,其实也蕴含着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做人的准则。
一、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