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俗语“千里不贩马,百里不贩葱”是为何?有道理吗?
千里,百里,马匹俗语“千里不贩马,百里不贩葱”是为何?有道理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四,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现在全国各地的交通运输十分发达,道路网络建设不断健全,道路平坦,车辆长途运输更加便捷,且高速路、铁路,甚至空运产品等都已经很发大了,直接解决了新鲜蔬菜的运输问题;同时,现在大型机械化的投入使用,农民早早都从牲畜耕作的现实中解脱出来,贩商牲畜的现象相对较少了。本身交通运输体系的快速发展,过去这些农村老俗语也就失去了意义。
总之,过去这句老俗语是在当时的生产活条件下,人们对现实情况的总结,对于当时贩马、贩卖蔬菜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而如今,社会物流体系变得如此健全和发达,电商发展日新月异,因此这些牲畜、蔬菜的异地运输、销售已经十分普遍,也根本不存在上面所说的情况了。
我是职业农民【乡村关中】,我们一起关注“三农”动态,解析“三农”热点,剖析“三农”万象,探索“三农”规律,推动“三农”发展。你对此有何看法?欢迎留言分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祖宗对做生意有一句俗语“千里不贩马,百里不贩葱”。虽然这句话换到现在并不适用了,但是背后的逻辑换到现在却还适用,那就是“运输成本”。
千里不贩马
在古代的时候,交通不便,马匹在那时候是很重要的交通工具,再加上经常发动战争,马匹是稀缺资源,物以稀为贵,马匹稀少了,价格也就相应的高了。但是却很少有人把马匹拉倒很远的地方去卖。
想把马卖出一个好价格,就要把马样养的壮状得,牙口好身形好。这就需要给它提供大量的草料。把马匹拉倒比较远的地方贩卖,马匹经过长途跋涉,时间又长,中间要好好的照顾他们,避免他们生病,还有给他们补充养料,这样一来,由于路途的劳累,使得马匹看上去没有精神,这样也不会卖上什么好价钱,再加上人的花销,成本提高,有时候会出现亏本的情况。
百里不贩葱
大葱是我们常用的一味蔬菜,正是因为这样,市场的需求大,利润也不低。而蔬菜想要卖上一个好价格,首要的因素就是新鲜,只有保证了新鲜才能使大葱卖上一个好价格。
运输成本
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便利,物流行业非常发达,在运输方面,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把东西运输到位。现在很多南方有的水果,通过空运很快就能到达北方,何止千里,运到的时候还是很新鲜的。
虽然这句俗语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但是老祖宗总结出来这些经验的背后逻辑却还是有用的:要想取得产品利益最大化,那就要考虑到产品的质量和成本的问题。
关注#盘中咸鱼#,带你开启不一样的民俗文化之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祥哥赶海,很高兴来回答你的问题。
农村的俗话,是老一辈人的智慧结晶,是他们好几代人总结出来的经验。
而所谓千里不贩马的意思就是,马儿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家畜,它在农业生产和出行上有着很大的引导作用,因此那时候的马儿价格比较昂贵,但做生意的人是不会将马儿拉倒异地贩卖的。毕竟想要让这些马儿有更高的价格,那就需要长得更肥一些,看起来更壮实精神,买家才愿意多出一些价钱。如果将这些马儿运送到千里之外的地方,这其中的路途可是非常遥远的,而在此时就会导致马儿需要消耗着大量的能量,在这个路途中需要补充的养料也最多一些,就算是这样,体重还是会减轻很多,马儿看起来更瘦,这样卖出去的价格就会更低一些,算上来回的花费,可能还会亏本。
千里不贩葱,因为葱的叶子里有大量的水,对包装非常严格,而且掉称又很厉害,包装好,不能挤压,不能热,葱是热量大的东西,温度高就开始坏,过去的物流比较落后,如果将这些葱运到100里之外的地方,那就需要1天以上的时间,在颠簸之中这些葱也会变得更加的萎蔫,同时水分也会最大化的消散,以至于重量上的减轻。这样一来卖上的价格不会太高,以至于可能会导致亏本的出现。因此农民不会将其运送到很远的地方。
当然在今天的理解上就不同了,毕竟如今的物流体系变得更加的健全和发达,因此这些牲畜、蔬菜的异地运输十分普遍。但我们依旧要看到它带来的意义,那就是农产品想要获得最大化,那就需要考虑到成本和产量的问题。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感谢你提出的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村俗语里有些话有道理,有些话没有什么道理,但是这句”千里不贩马,百里不贩葱“倒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话,可能说现在千里贩马,百里贩葱已经没什么问题了,但是这句话所包含先辈们对于诠释原始经济学的意义却是非常实用的,现在仍然不老。要知其用,先知其义,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首先这句”千里不贩马“。大家都知道马这种动物体型比较大,那它每天消费的食物量就很大,这些食物的来源都和主人的经济是挂钩的,只所以以前不提倡到千里之外贩马,原因很现实,你想马每天要吃东西吧,一千里地以前全靠步行,这得走多少天,一路上马的消费要多少,而且走路本来就是非常好的”健身运动“,马这一路走下来,到了目的地该有的膘估计都差不多走完了,自然在体量上,卖相上都不好了,那价格肯定也不会好,一路风尘仆仆,到头来马没有卖上价格,这一千里地不但没有赚到什么钱,辛苦一点都不值得,还不如在周边随便卖出的价格呢?这就是”千里不贩马“的原因。
再看”百里不贩葱“。葱大家都知道,谁家做饭基本上都离不了,而且葱香味很能增进人们的食欲,但是因为葱小利薄,价格就是那样,本身从地里拔出来的时候水汪汪的,但是放上几天马上缩水,重要变轻了,如果长途贩卖的话,不计算水份流失导致重要的减轻,就是加上变坏的,叶子再变黄砍去些,以前的大车又慢,卖一车葱还得在外面留宿几天,这样算下去,别说一百里,就是几十里就已经卖不上原来的价格了,因为葱的重要减少了,就是外面的价格比本地高一些,但是除了重量除去坏的等因素,其实卖不到原来的斤数了,这还没考虑出行中的其他花费,所以以前说百里外贩葱不是个好主意。
上一篇:织毛衣伤眼睛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