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俗语“千里不贩马,百里不贩葱”是为何?有道理吗?
千里,百里,马匹俗语“千里不贩马,百里不贩葱”是为何?有道理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交通的发展真的是为我们这些吃货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条件的可以直接买到从果园里摘下的新鲜水果,直接快递到餐桌上,周末坐着飞机到北京去吃个烤鸭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千里或是百里,根本就不是个事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就是说卖马或者买马的事,如果去买马或者卖马要在千里之外,那么成本价会高,路途遥远马儿要吃,还要奔波劳累就算是千里马也会疲惫不堪,非常不值。做小本生意买卖葱,如果跑去百里之外去买卖的话,那就是傻瓜一个,等你买回来都已经黄了。去卖也是同样的道理。等你挑去百里之外卖早就坏了。这不就是傻瓜一个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千里不贩马,百里不贩葱”这句俗语是在古代交通不便的七年提下总结出来的,放在古代确实有其存在的价值,也非常有道理。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不管贩马还是贩葱,都是做生意做买卖,生意人做买卖的目的是为了赚钱,所以就要从能不能赚到钱,怎么去赚钱等方面考虑。
(1)“千里不贩马”。
马在古代不仅仅是作为交通工具的存在,更是作为身份的象征,马对于拥有它的主人来说,是财产,是面子。所以人们去买马的时候也会从马的实用性,以及马的附加值等方面去挑选马。
1、比如身材膘健,毛色有光泽的马,看上去就非常有品位也非常贵,就像我们现在买汽车,好车和差车的外形差距很大一样。所以买马的人一般会选择看上去健硕,好看的马匹。试想一下,一匹贩运了上千里路的马,它的外形必然会大打折扣,卖不上好价钱。贩马的人为了利润贩马,肯定不能辛苦了上千里却获得更低的利润。
2、再有就是,马匹也是生命,和人一样,在一个地区生活,吃着一个地区的水土长大,自然是在这个地区才能表现出最佳状态。如果说贩运马匹上千里,且不说马匹的辛苦劳累,单单水土不服的问题都能坑死马匹。这样的话贩马人还做什么生意。
因此“千里不贩马”正是生意人站在现实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道理。
(2)“百里不贩葱”。
“百里不贩葱”也是同样的道理,而且葱这种蔬菜又极其容易坏,对储存条件要求极高,贩运百里葱都烂掉了,贩葱人还赚什么钱。
另外葱的生存能力很强,比如在山东能种出葱来,在河北也能种葱,在其他地区同样能种出葱来。葱作为人们饮食上不可或缺的蔬菜,要吃新鲜的才最好,各个地区的人也都能买到葱吃。
这样来看,贩葱人除非是傻子,否则断然不可能做这种傻事。
(3)总结。
古代的交通不便,贩马或者贩葱的成本都是非常高的,存在很多局限性。
放在现在,人们的交通四通八达,储存条件又多种多样,能够满足各种因素下的贩运工作,依然使其保持新鲜。所以现在来说别说百里千里,就是万里这生意也能做。
不过对于贩马来说,还是存在地域不同,水土不服的情况,所以即便在现在贩马依然要考虑周详。当然了,现在人们出行海陆空全方位,谁还会去买马,贩马在现在就是少数人的生意罢了,并不符合当下人们的的需求。
(文/李阿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两句经典老话说明了生意人的智睿。过去交通工具落后必然掉膘和舍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农村的老话俗语,是我们的前人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实实在在的经验。这都是前人的智慧,也是给我们后人留下的硬道理和赚钱的门道.
“千里不贩马”是说 做贩马生意的人 不要去太远的地方贩卖马匹。过去运输物品 出门远行 都靠马匹牲口 马在长途出行中肯定会耗费大量体力而掉膘 贩马人也要供马吃私聊 如果途中马匹在染上疾病 那这一趟百分之百是赔本的买卖 生意人以盈利为本 赔钱的生意何必做!
“百里不贩葱”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配料之一,我们去市场上买菜都愿意买新鲜的 而新鲜的蔬菜水分含量很高 尤其是葱保质期很短 放置三五天就会出现干叶 菜农辛苦种的菜都想卖个好价钱 长途运输不但要花掉运费 而且长途颠簸 温度高 葱很容易变质 很容易造成很大损失.
综上所述 古语“千里不贩马 百里不贩葱”是很有道理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黑嫂,我来回答。
农村关于做生意的俗话种类还是挺大的,但如果我们仔细去想这些话,明着说做生意,但其实里面还有别的意思。
比如这句“千里不贩马,百里不贩葱”。我们初看这句话时,会感觉一头雾水,因为大家都知道,卖东西讲究个缺,你想要挣钱,只有把这边有的东西贩卖到没有的地方,这样才能赚钱。
上一篇:织毛衣伤眼睛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