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写出“粒粒皆辛苦”的诗人李绅,最后为何成了祸害百姓的贪官?
他的,百姓,的人写出“粒粒皆辛苦”的诗人李绅,最后为何成了祸害百姓的贪官?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正是依靠这首诗,李绅才得以上位的。
当年,李绅考中进士之后,回乡探亲,偶遇同榜进士李逢吉,二人把酒言欢,吃饱喝饱之后,二人登上了亳州城东的观稼台。
二人远望巍巍高山,近看涓涓细流,不禁诗兴大发,于是一人吟了一首诗。
说到写诗,在唐朝非常流行,旅个游写诗,吃个饭写诗,访个友写诗,赏个月写诗,坐个牢写诗,就算马上要砍头,也要吟个诀别诗。
唐朝人无诗不欢,就像现代人每天都要发个朋友圈,刷存在感一样,唐朝人就靠写诗刷存在感。
凝思半晌,李逢吉吟出“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迁任如登台……”,这句诗写的一般般,主要表达了作者登科后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而李绅呢?写了首非常接地气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立意,这品味,这深度,一下子比李逢吉高出了许多倍。
李逢吉嫉妒李绅的才华,回去就参了李绅一本,说他对“朝廷不满”,借诗发泄私愤。
哪知道,唐德宗看了李绅的诗后,非常欣赏,说此诗接地气,品味高,体恤民情,这样的人做官,一定是个爱民如子、心系天下的好官。
提拔重用!就这样李绅做了尚书右仆射,成了一名高官。李逢吉偷鸡不成蚀把米,本来想陷害李绅,没想到却帮了他一把。
李绅诗写的如此悲天悯人,如此心怀百姓,那他是个好官吗?
据《云溪友议》记载:
李绅未考取功名之前,经常去家乡一李姓财主家串门,每次见面,都是“叔叔长”“叔叔短”的,可热乎了,嘴巴可甜可甜了,像是吃了蜜一样。
可是,李绅考取功名之后,李财主再也不敢以“叔叔”自居了,而是在李绅面前自称“弟弟”,辈分免了一辈。
哪知道,李绅十分不满,我是父母官,你敢比我辈分高,李财主只得再降一辈分,自称“侄子”。
李绅仍然不满,李财主只得又降了一辈,自称“孙子”,李绅这才欣然接受。
还有一则传言,说李绅喜欢吃鸡舌,我们知道鸡舌非常非常的小,炒一盘鸡舌,通常要宰三四百只鸡。而唐朝的鸡都是散养的鸡,厨师为了给李绅整一盘鸡舌菜,通常要杀光一个村的鸡。
这真的是穷奢极欲了!
刘禹锡有首诗叫作《赠李司空妓》:
高髻云鬓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这个司空就是李绅,说的是刘禹锡被贬到苏州做刺史,李绅邀请他来喝酒,刘禹锡见山珍海味、珍馐佳肴堆了满满一桌,席间还有歌姬载歌载舞助兴,于是发了一通感慨,暗讽李绅奢侈无度。
刘禹锡啊,刘禹锡,人家好心请你喝酒,你却写诗暗讽别人,真心是一点都不讲究啊!
那么,到底李绅有没有成为贪污腐败,祸害百姓的大贪官呢?
没有,上述种种,其实是政敌故意抹黑,故意栽赃陷害。
诗由心生,能写出“粒粒皆辛苦”的大诗人,怎么会是贪污腐败分子呢?
我不相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七哥。
李绅,算是典型的士人大夫代表了,青年奔波,同情底层农民;跟随李党得势,治理地方,百姓流传有李绅的酷吏名号,但没有李绅贪腐的传言。
说起李绅,他的悯农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历历在目。对于这样一位十分同情底层农民生活境遇的唐朝诗人,我是很欣赏他的。关心民生疾苦,我觉得这是每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坚守的一点,不然就白读了这么多圣贤书。而李绅,在青年时期也确实如此。
李绅生活的时代,是唐朝中后期,唐帝国面临着地方割据、宦官干政、文臣相斗的艰难困境。出生在这样的混乱年代,27岁的李绅亲眼目睹了普通农民的艰难生活,感慨万千,留下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这两首悯农诗句。(奸相李逢吉)
与李绅偶然相遇的李逢吉,为人奸猾阴险,听到李绅的诗句,不禁大喜,知道李绅有指责朝廷的意思,便想拿着李绅的诗句,去揭发他,自己好邀功。于是,接着怂恿李绅写下更为直白的诗句:
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看到这样直白指责朝廷的话,李逢吉将这首诗好好保存,以备将来不时之需,但李逢吉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却让后来的唐武宗,对李绅留下了刚直之臣的好印象。
青年时期的李绅,性情耿直,敢于针砭时弊,是真正的士大夫典范。
随后,李绅结交李党领袖李德裕,卷入牛李党争,并逐渐成为李党的得力干将。在官场环境的日益浸染,也使得李绅的思想渐渐转变,有了不少官性。(李绅与李党领袖李德裕,交情甚好)
有两件小事情,已经表现了李绅的思想转变:
第一件,李绅有个族叔,叫李元将。李绅以前籍籍无名的时候,拜见这位族叔的时候,一直称为叔叔;后来,李绅发达了,成了一方大员,对这位昔日的叔叔,也有了几分傲气。而这位族叔,也想巴结李绅,于是降低自己的身份,先自称是李绅的弟弟,侄子,但李绅根本不买账。最后,李元将把脸一横,直接自称孙子,这才得到李绅的认可。滑稽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件,有一位姓崔的官员,和李绅是同科进士。一次,姓崔的官员的一个仆人与人发生争斗,惊动了李绅。李绅抓捕两人,得知这人竟是当年同科进士的仆人,也知道这姓崔的就在本地,顿时大发雷霆,先是把这两人处以极刑,随后派人把姓崔的官员抓来,当面质问他,你既然到了本地,为何不来拜见自己。姓崔的官员立马道歉,但李绅不依不饶,依旧打了这个同年20大棍。
这多少,就是古代士大夫逃脱不了的魔咒,一朝发迹,权势升天,就忘乎所以,丢失了当初的本心,此时的李绅,已经不是年轻时期的李绅了,已经成了李党的得力干将了,凌驾于百姓之上,效力于党争。(牛李党争)
有明确记载的李绅的一大政治污点,只有“吴湘案”。而此案,也使得李绅背上了酷吏的名号。
已到古稀之年的李绅,出任节度使,在任上遇到了一件案子:江都县尉吴湘被人举报贪污受贿、抢去民女阿颜。对此,李绅一口咬定吴湘有罪,直接处以死刑。但当案件卷宗上交朝廷的时候,谏官对此十分怀疑,随后便派遣御史前去复查。一番调查,真相是吴湘受贿是真,但贪的很少,也没有强娶民女。
面对如此清晰的结果,李绅依旧不依不饶,依靠自己的权势,强行将吴湘送上法场。(吴湘案)
上一篇:红头鱼营养怎么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