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员工流失严重,如何挽留?
员工,公司,企业员工流失严重,如何挽留?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员工流失严重,如何挽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悟空邀答!
员工流失严重,如何挽留?
用诚挽留,让员工感到你企业想留他的真诚,调整与改进企业管理不到位与员工看不惯的地方。
用情挽留,人都是感情动物,总有几个合得来的同事,让他们共同挽留,给予更多关怀。
用薪挽留,嫌收入少了,分配不合理,这是员工流失的主要原因,挽留是为让员工更投入,在薪酬上若太抠门,有能力的员工不可能不另谋出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俗话说的好:“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企业的人员流失在职场中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但是员工的流失情况严重,那么企业在管理上肯定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实与环境的破坏,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的道理是一样的。企业的问题导致力员工的流失。
一、员工流失的原因梳理
情况一:钱少了,心委屈了
马云曾说:人离职无非两种原因,一种是,钱少了;另外一种是,心里觉得委屈了。其实很好理解,毕竟大家出来工作,无非就是为了赚钱。都希望多赚点。要是企业的福利很好,比如说五险一金等等的各项福利待遇很齐全,甚至可以说优渥,估计不是员工流失,而是挤破脑袋都想进公司。但是有些公司,在工资待遇上可以说是毫无竞争力,还希望员工像奶牛一样,吃的是草,挤的是奶!自然而然员工就呆不下去了。或者是员工的辛苦付出,老板领导毫无表示,甚至视而不见,人自然觉得委屈了,就不敢了。
情况二:发展机会太少,晋升空间有限
谁在工作中,没有个盼头;谁不想升职加薪。但是公司的管理制度和晋升制度存在着缺陷。让员工们看不到发展的机会和晋升的机会,比如说,公司任人唯亲,升值加薪的都是关系户,或者是都是与领导亲近的小人。这种情况之下让绝大部分的人肯定会绝望,想要跳槽换工作。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之常情。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谁都渴望成为将军,但是成为将军的道路都被堵死了,再努力也是没有用。那肯定会换个地方或者换个途径去发展。
情况三:公司经营不好,面临着危机
公司在经营情况上,出现了问题,面临着较大的危机挑战。比如说,资金链短缺、货物堆积、销售渠道的断裂等等一系列经营管理上的问题。让员工没有了安全感,甚至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拖欠。这个时候公司企业的员工肯定流失严重。毕竟员工背后还要一家老小要吃饭,他们也不得不离职或者跳槽寻找新的机会、新的饭碗。
二、企业发展,人才是根本
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人才是根本,人才是核心要素。没有人,即使你有破天之功,照样没有任何用处。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德鲁克有一句名言,“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一个公司要发展迅速得力于缺少不了好的人才,尤其是需要聪明的人才。
三、挽留员工,减少损失
1.合理的薪资待遇
虽说,谈钱伤感情,但是用钱来说话却是最有效的。对于情形一,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考虑到员工的薪资待遇问题,用合理的薪资待遇,甚至优渥与同行的薪资待遇来留人。毕竟生理需求是人的第一需求,要是你能给出更优渥的条件,让人们在追求更体面、更舒适、更宽裕的生活上更进一步,肯定会让人心动留下。好的经济收入,是每一位员工梦寐以求的。但是这歌时候就要平衡好收入与工作的情况,不要为了留人就无乱涨薪,这样不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反而会加快企业的消亡。让员工需要从工作中得到应得到的合理的工作回报,是最有效的。
2.给出机会、合理晋升制度
面对情形二,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要想真正的留下员工,就需要真正的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比如说,他们需要更多的展示机会,那公司就创造机会。比如说合理的晋升制度,让大家都能有所憧憬,和期盼。这样有目标的憧憬,远比一些心灵鸡汤、或者画的大饼更实在!自然而然能够留下人。
3.企业文化建设
面对情形三,这个时候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让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在面对企业危机和困难时,可以风雨同舟,同舟共济!比如说,可以给出更好的承诺等等。让大家能够安心工作,解决企业的危机。
所以说,当员工流失严重,肯定在企业管理上有所缺失,企业一定要寻找病根,对症下药,挽留人才,减少损失!毕竟现在的企业竞争核心要素之一就是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希望对你有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员工流失严重,问题就出在公司内部,最主要的是要从根上解决问题。
01
收入与付出严重不符。
我们进入职场最后想得到的就是高岗位高待遇。可是当进入公司之后,却发现该单位和我们平时的职场不太一样。
职场中提倡的是三个人做五个人的活,拿四个人的工资,工作既不会出现闲时,也不会忙得不可开交,还能多拿工资,这才是职场正确的薪资待遇之道。
在大多数情况下,收入>付出,如果不是相差过多,还是能够接受的,毕竟先就业再择业。但现实的公司却出现收入和付出差距甚大的情况。
上一篇:如果你是40~60岁的中国人,那么你在网上一般购买的商品是什么?为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