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学生如何做到快速学习和有效改变?
小组,学生,研究性学习学生如何做到快速学习和有效改变?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学校改革课堂教学,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应用与研究。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都验证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小组合作形式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在我们已有的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对接受性学习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证明。
研究性学习同接受性学习相比,在教学目标、学习内容、信息来源、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效果如何呢?
1.更适宜于让学生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 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科研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通常都是组建课题小组或项目小组,按照一定方案,由小组成员分工��作,有序地研究并最终达到研究目标的。而开展研究性学习目的就在于让中小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研工作者开展科研的情境和途径。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科研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十分相似。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收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尽管中小学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等同于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但是组织形式和探究过程的相似,为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相关体验提供了基础。
2.更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 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求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伴随着浓厚的情意色彩。学习行为又是一种社会化行为,唯有同他人沟通、互动,才能取得较大的成效。研究性学习具有多元目标,包括激发创造精神、增强主体意识、陶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会收集与处理信息、学习体验科学研究、学会人际交往养成合作精神、提高思维与表达能力等。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不仅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并且还通过情意因素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以及非认知品质(如人际交往等)的提高,同时也满足了每个学\"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需求。小组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将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好学\",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理所当然地成为研究性学习的比较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3.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 研究性学习并非培养天才儿童的超常教育,也不同于偏重少数特长学生的课外活动,它面向的是全体中小学生;它并不十分注重研究的结果,而是要让每个智力正常的学生历经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班级集体教学中往往出现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旁观\"、\"旁听\"地位的被动学习状况,赋予全体学生远比传统课堂教学中多得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利。每个学生都能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研究性课题,并在课题小组中担当一部分研究任务,随着研究的深入,参与程度的提高,自身的潜能得到发挥,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研究、创新能力。所以,对于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率的组织形式。
4.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在研究性学习中,合作学习小组基本由兴趣相同的学生自愿组成,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途径与手段的选择、实践研究并取得研究结果,也都由小组学生按自己意愿去完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以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方面的支持而已。
5.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在接受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往往体现为结构化的教学程度,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组织形式贯穿学习过程始终。课题研究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作的好坏。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舀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设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不仅如此,研究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学��还表现在同社会方方面面的联系中,社会调查、访谈、外出收集资料、向专家请教等等,不仅需要合作伙伴的同心协力,而且要独立地运用社会交往技能去争取成功。可以认为,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的机会。 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的实施方式 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式灵活多样。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每组3-6人。
在组建小组时,教师可视情况进行协调,给予帮助,例如,帮助个别因为某种原因自己未能落实到组的学生加入到合适的课题小组。
各合作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选择题目并据以建组的方式,可以取开放式、半开放式和集中式三种。
1.开放式 基本式:全年级或班级不设统一研究主题,小组研究题目由学生提出,学生自愿组成合作研究小组,各小组研究的课题互不重复。 这类组织方式的特点是,各组研究题目完全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决定,选题领域不受限制,对于学生兴趣与特长的发展比较适合;小组研究课题互不重复,其成果丰富多样,经展示交流,将拓宽同学的视野;选题领域广泛,学生同社会的联系面比较宽。 变式:与基本式有一点不同,即每一个研究题目至少有二个小组各自独立地开展研究。 变式基本保持了基本式的优点,同时又便于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
2.半开放式 基本式:全年级或者全班确定一个共同的内涵丰富的研究学习主题(例如:\"人与自然\"、\"科技与社会\"等),然后由学生提出一个在该主题范畴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将这些题目交全班讨论予以调整(如合并相近题目,删减不适当的题目等),确定一批可供开展合作研究的题目。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课题研究合作学习小组��实施研究。各小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但具体题目互不相同。 半开放式的特点是,学生必须在统一的主题范围内,自主选择研究题目。 设定统一主题有利于交珠关注目光引向当今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引导他们研究、探索科学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 变式:与基本式的区别就在于小组研究的题目可以重复,每个题目都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小组独立开展合作研究,易于达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效果,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
3.集中式 基本式:由全体同学讨论或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一个引起广泛兴趣的研究题目,作为唯一的研究题目,各合作学习小组独立开展研究。 这种组织方式研究题目非常集中,但各合作小组就同一个题目独立地开展研究,其研究的视角、方法、过程及至结果各不相同,差异性大,所以学习活动仍然具有开放性特点。但是\"组间竞争\"可能比较激烈,相应地引发组内学习伙伴间较强烈的合作动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全班(或全年级)就同一问题成功地开展讨论与交流。这种组织方式不仅适用于综合性活动型研究性学习,而且适用于学科教学。
上一篇:游戏关键时刻,女友来电该不该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