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长平之战中,赵国向齐国借粮,齐国为何不借给赵国?
齐国,秦国,赵国长平之战中,赵国向齐国借粮,齐国为何不借给赵国?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齐国的体量原本就大,要是再让它吞并宋国,那岂不是比秦国还可怕,一个秦国就够呛了,再加一个齐国,战国七雄就得变成战国二雄。
两次伐宋的失败,致使齐湣王明白了一个问题,要是没有得到多个国家的支持,一旦灭宋,将会惹来大祸。
眼看着就要成功了,可是齐湣王却动了退却的意思。情急之下,苏秦站了出来,表示他能够让赵国支持齐国。
苏秦到赵国与赵国的当权者李兑说,只要齐国拿下宋国,就将宋国一部分的领土送给他。不出兵就能够得到土地这种好事,李兑没有理由拒绝。
得到了赵国的支持,下一个就是燕国。燕国当然也是支持的,要不然怎么样报那深仇大恨。
当年燕王哙脑子进水,想当圣人,于是学着尧、舜退位于贤者,而这个贤者就是大臣子之。
自家的王位莫名其妙的就成了别人的,太子当然不干,率领大军与子之发生了冲突。
燕国内乱,与燕国接壤的齐国想趁机捞一把,率领大军横冲直撞的进入了燕国。
由于内乱的原因,齐军并没有受到任何有效的打击,轻而易举的就到达了燕国的都城,还顺手把燕国的宝物全部抢到齐国。
各国眼看着齐国就要把燕国给灭了,一个个都在暗地里谋划着如何将齐国赶出燕国,其中最卖力的就是赵国。
赵国仗着有各国撑腰,将在韩国的燕国公子职护送回燕国(太子已死在冲突之中),继承燕国王位。
齐国迫于各国的压力,只能退出燕国,但燕国却因为这场内乱,元气大伤,这也是为什么燕国要苏秦颠覆齐国的原因。
有了赵国与燕国的支持,齐湣王放开了手脚干,一举就歼灭了宋国的主力,吞并了宋国。
吞并宋国的齐湣王将之前答应李兑的条件抛之脑后,这下赵国可不干了,好你个齐国,竟然敢出尔反尔。
完成了第一步的燕国,随之进行了第二步,将乐毅派往各国游说,希望各国能够联合起来讨伐齐国。
被齐国忽悠了一把的赵国第一个答应,随后韩、魏、秦也答应,只有一个楚国不答应。
楚国不答应,并不是因为它好心,而是它有着自己的算盘,因为齐湣王就是死在它的手里。
乐毅率领燕、韩、魏、赵、秦五国联军,在济水以西大败齐军主力,直捣齐国的都城临淄。齐国主力都没了,怎么有可能抵挡得住气势汹汹的燕军。
此时的齐湣王已经意识到中了苏秦的奸计,抽空杀了苏秦,就急匆匆的从临淄出逃。很不幸,他在路上碰上了楚军,结果被楚军将领淖齿抽筋吊死。
此时的齐国已经乱成了一锅粥,由于齐湣王的死,齐国各座城池各自为战,以至于有七十多座城池的齐国,一下子被乐毅攻的只剩下了莒和即墨两座城池。
但由于这两座城池物资丰厚,乐毅围了五年都攻不下来,然而燕国的国内却发生了大变。
支持乐毅的燕昭王去世,新上任的燕惠王不信任乐毅,将乐毅撤职,换了骑劫上去。
骑劫就是一个饭桶,自从一上去就被既墨的田单牵着鼻子走。
田单叫他割掉城外齐国百姓的鼻子,他就割;田单叫他把齐国城外的坟墓全部刨了,他就刨。估计田单的儿子都没有这么听话。
骑劫的所作所为导致了即墨内的齐国人全部凝聚起来,一个个情绪激动,有着要将骑劫撕成碎片的势头。
田单知道时候到了,派人到骑劫那里表示愿意投降,当然是诈降。
骑劫不知道这是诈降,到了第二天开开心心的准备受降。结果不成想,齐军他倒是没见到,反倒是见到了一千多头的牛。
这一千多头的牛径直往燕军的方向冲来,因为牛的尾巴起了火,更要命的是牛的头上还绑着一把一把的尖刀。
不要命的牛一下子就冲散了燕军的军营,燕军阵形大乱,齐军倾巢出动,仅用一战就击溃了燕军的主力,重新收复整个齐国。
虽然齐国已经收复,但是却步入了燕国的后尘,元气大伤,自此之后一蹶不振,再也没能与秦国抗衡。
齐国要吞并燕国的时候,赵国出来插了一脚;齐国吞并宋国的时候,赵国又出来插了一脚。这两脚,每一脚都影响到了齐国的国运,你说齐国怎么可能借粮给赵国?
借粮给赵国,无异于等于借粮给仇人。
不敢得罪秦国
赵国为什么向齐国借粮呢?不是还有魏国、韩国跟它接壤吗?况且魏国与韩国都是与赵国一样从晋国中分离出来的国家,论情谊肯定比其它的国家更近一点。
但为什么它不向魏国、韩国借呢?不是它不想跟魏国、韩国借,而是魏国、韩国根本不可能借给它,因为秦国盯着。
魏国、韩国都没有那个胆子。这也是为什么长平之战期间,魏国、韩国的使者都在秦国,而不是在赵国。
一方面是为了获得第一手信息,一方面是显示出自己站在秦国这一边。
齐国作为战国七雄中最东方的国家,向来与秦国没有任何的纠纷,如果说敢于借粮给赵国,得罪秦国。
以当时秦国的国力,完全可以借道其它国家或者胁迫其它国家共同伐齐。
战端一开,可没有那么容易结束。
秦军的威力是众所周知的,要是出现什么意外,就比如齐军的主力被击溃。
那齐国可就惨了,说不定休养生息多年的积蓄,再被毁于一旦,乍一看根本不合算。
国内高层被渗透
齐国有大臣知道秦国灭掉赵国,就等同于齐国失去屏障,与秦国直接接壤。
以秦国虎狼的个性,怎么可能会放过齐国,倒不如借粮给赵国,如果可以的话,再给予赵国一点军事方面的援助,帮助赵国渡过难关。
况且帮助赵国的话,会被各国视为义举,能够击退秦国的话,更是能够扬齐国国威。
“且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当时齐国君王齐王健年幼,掌权的是他的母亲君王后。
对于大臣的好言,君王后根本不听,其中有君王后仇恨赵国的因素在里面,也有他的弟弟相国后胜的因素在里面。
后胜经常接收秦国的贿赂(当时秦国有一条国策就是贿赂各国的高层,如果不能贿赂就杀掉),怎么可能不为秦国办事。就连后胜的门客秦国也是不计成本地进行贿赂。
齐国的相国都是秦国的人,再加上相国与掌权者是姐弟关系,齐国就算不与赵国有仇,也有很大的概率不借粮,更何况与赵国有仇。
君王后去世,齐王建真正掌权时,更加能够体现出齐国高层被渗透的是有多么的深。
堂堂的齐王竟然差一点就去朝见秦王,向秦王称臣,如果不是雍门司马知道,进行阻止,齐王建就得闹出一个大笑话。
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战国七雄中每一个被秦国消灭的国家,都进行过抵抗,直至大军彻底被歼灭,只有齐国直接投降,秦国不费一兵一卒。
如果齐国的老祖宗在天有灵看到齐国这个样子,不知道会做何感想,肯定恨不得跳下来,将齐国的高层全部处死。
“君王后死,后胜相齐,多受秦间金,多使宾客入秦,秦又多予金,客皆为反间。”——《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结语
其实齐国是最能够遇秦国抗衡的国家,因为到战国后期,齐国是领土仅次于秦国的国家。再加上临海,渔业发达,盐业发达,富到流油,工业也不落后,冶铁、纺织,完全能够在战国七雄中排得上号。如果齐国的君王是个明君,依靠着强大的财力,必将成为秦国兼并六国的过程中最坚硬的阻碍,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