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长平之战中,赵国向齐国借粮,齐国为何不借给赵国?
齐国,秦国,赵国长平之战中,赵国向齐国借粮,齐国为何不借给赵国?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一般人眼中,所谓的战国时期,似乎就是秦国一统天下的这么一个过程。但事实上,这只是战国时代的一个小阶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秦国都不是那个时代的主角,诸如魏国、齐国、楚国还有赵国,都曾像秦国一样登上天下霸主的位置,或者参与到争霸行列中来。所以,战国时期的主调乃是诸侯混战,不光有秦国打六国这一条线。既然是混战,那就没有绝对的阵营和盟友,他们只会做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哪怕是同出一家的三晋,那都是互相攻伐不断,更不要说其他国家了。
依据这个背景,我们再来看长平之战,其实你会发现,那就是秦国和赵国的一场争霸战。
当时的秦国已经崛起,挥师东进的战略目标显露无疑,山东六国中与之相邻的三晋与楚国,都被秦国给揍了。比如伊阙之战,韩、魏两国二十四万联军被全歼;鄢郢之战,打得楚国被迫迁都;华阳之战,魏赵联军十五万被斩,魏国大片国土沦陷。所以对于五国来说,秦国绝对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但是,赵国也好不到哪里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军事实力大增,逐渐成为东方六国最强大的国家。而这对于东方的其他诸侯国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儿。毕竟赵国强大了,作为邻国的他们就该遭殃了。尤其是对于燕国、齐国这些离秦国较远的国家来讲,赵国的威胁要远大于秦国。在长平之战前,赵国没少揍他们。
比如公元前276年,廉颇伐齐,攻陷九城;公元前276年,廉颇攻魏几,拔之;公元前265年,赵将田单攻韩,拔注人;公元前265年,赵将田单攻燕拔三城。
所以,长平之战对于秦赵之外的各个诸侯国而言,其实谈不上什么立场,双方都是威胁,坐山观虎斗乃是最为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
有了这么一个结论,我们再来看齐国不借粮食,那就变得十分合理了。对于当时的齐国而言,他们是不想看到赵国赢的。齐国希望秦国去帮助自己最大限度的削弱赵国,从而缓解赵国对于自己的威胁,至于所谓的唇亡齿寒,那该是后面考虑的事情。
换个角度来讲,如果自己帮赵国打赢了秦国,或许自己能瓜分一些好处,但最大受益者必定是赵国。等到他们消化完毕,势必会对齐国发动新的攻势。此外,齐国还会因为出手帮助赵国,而受到秦国的嫉恨,那么无论胜负与否,齐国便会为自己无端树立一个强大的对手。当然了,站在齐国的利益角度而言,他们同样也不希望,秦国过分强大,所以他们没有选择背后捅刀子,夹击赵国。
所以,齐国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赵国和秦国死磕,双方都被削弱,自己才能有机会从中获利。这个结论不仅适用于齐国,也适用于楚国、燕国,甚至连同为三晋的魏国与韩国,也都是有着这样的想法。
关于长平之战,魏王曾询问过底下大臣的看法,结果有人说,赵国输了,其实是我们的福气。虽然这样的话有些短视,但就当时的背景而言,并不是没有道理。毕竟没有谁愿意看到身边的盟友,过于强大。
大夫曰:“纵其胜赵,于我何损?邻之羞,国之福也。”《资治通鉴》
此外,秦国的外交策略也一直弄得挺不错。
在上党以及长平对峙期间,秦国一直都在放烟雾弹。明明前线剑拔弩张,却对赵国的议和使者隆重接待。弄出一副随时有可能罢兵言和的状态。这让魏国、楚国这些颇有想法的诸侯们,有些摸不着头脑,他们或许有着出兵的想法,但是却又担心赵国和秦国已经议和。届时自己不仅什么都捞不着,还会白白惹来秦国的愤怒,那就得不偿失了。
郑朱,贵人也,入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
所以,总结来讲,齐国等诸侯,之所以在长平之战中不帮赵国,一方面是想坐山观虎斗,一方面则是害怕得罪秦国。这些想法放在现在来看,自然是有些短视,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而言,其实都是情理之中的想法。我们总是站在上帝视角看问题,容易将事情简单话。
毕竟他们也没想到,赵国会输得这么惨,四十多万青壮,仅仅一两个月就被秦军给全部歼灭了。这也是赵括两千多年来一直被人所笑话的原因之所在。
如此短的时间,如此之大的伤亡,各位诸侯根本就来不及反应。而正是在见识到秦国的强大之后,魏、楚等诸侯国才有了唇亡齿寒的想法,于邯郸之战出兵相助赵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赵国会缺粮。长平之战爆发以后,廉颇没战多久就被赵王换成了赵括,一个纸上谈兵相当了得的人物,和其对战的可是秦王大将武安君白起,结果可想而知,赵括顺利进入白起设的圈套被困四十几天,而且是隔困,其粮道也早已被白起阻隔。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粮食该不该借?
围魏救赵的故事语文课本中就有,有名的典故,主人公是谁?自然是围魏救赵的齐国。当时赵国的都城邯郸都已被破,若不是齐国出手相救赵国恐早已亡国,这是何等恩情。
赵惠王十五年,五国攻打齐国,赵国尽然助力破齐,攻都城,毁宗庙,使得齐王建的老子流亡民间,险些丧了性命,这是什么?恩将仇报的典范。
如今,赵国确实有难,齐国不打是仁慈,攻之是常情,现在,已仁至义尽难道还要历史重演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光是齐国,其他国家也不会帮。当时,赵国是唯一可以秦国抗衡的,时不时也欺负其他弱国,这些国家不希望秦赵任何一方胜,希望他们互相斗杀,然后各国就趋于势力均衡,坐收渔利,加之赵国外交失败,因此长平之战时赵国已被秦国成功孤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