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长平之战中,赵国向齐国借粮,齐国为何不借给赵国?
齐国,秦国,赵国长平之战中,赵国向齐国借粮,齐国为何不借给赵国?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话说回来,所谓春秋无义战,就是每个国家从切身利益出发来维护自己的统治或者兼并,这样很多问题都好理解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其实不止是长平之战齐拒绝赵求援要求。自五国伐齐之后,差点亡国的齐对各国存在怨恨心里。秦对齐的外交又非常成功。齐与秦风马牛不相及,看着列国被秦攻打,心里还暗爽的很。所以战国最好得几十年,齐的外交就四个字,局外中立。知道秦军灭了五国到了家门口才悔之晚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原因如下:
其一,秦国相国范雎“远交近攻”策略的成果。打长平之战前,范雎逢秦王令带重金贿赂各国掌权人氏,因而导致齐不援粮于赵也属正常;
其二,齐王建为报“五国伐齐”时赵国参战的一箭之仇。五国伐齐差点儿把齐国灭掉,但之前赵国被魏国庞涓率大军战于邯郸,孙膑派军击大梁解了邯郸之围,所以齐王觉得赵背信弃义不愿意救;
其三,齐国君臣战略眼光短,不明“唇亡齿寒”道理;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王建立六年,秦攻赵,赵无食,请粟于齐,齐不听。齐国大臣周子说:不如听之以退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而齐楚之计过也。且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这说明齐国有识之士周子看出了秦国逐一击破的计谋,想要帮助赵国,并给齐王说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但齐国君臣不听,于是秦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遂围邯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长平之战我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战役,当时秦国大将白起,坑杀了40万的赵国军队,秦国和赵国都倾尽了全国之力,就在他们打到白热化的时候,赵国派出使者,像齐国借粮食。齐国当时就拒绝了,为什么齐国不愿帮助赵国呢?当时很多的齐国大臣都不理解,其中有位大臣叫周子,他就建议齐王借粮食给赵国,他的理由是赵国是齐国西方的屏障,两国应该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一旦赵国被秦国灭了,下一个灭亡的国家就该是齐国了。而且在这个时候帮助赵国,赵国一定会对齐国感恩戴德,也会在众多诸侯国中留下一个好的名声,一举三得。这个粮食应该借。但是呢,齐王建就是不听。任由你老周唾沫星子乱飞,就是铁了心的俩字“没门”。
众所周知,赵国国力不如秦国强盛,在秦国的猛烈攻势之下,赵国已经支撑不住,在赵国寻求其他诸侯国的帮助时,首先距离赵国最近的是韩国与魏国,但是这两国在秦国的打击下,只能勉强自保,已经无力救援赵国;附近的燕国曾与赵国关系亲密,但是自从邯郸之战后,燕国偷袭赵国,两国反目成仇自然不会再相互帮助;楚国也是极为强大,但是毕竟距离赵国太远,无法及时送粮;只剩下齐国有条件帮助赵国,但最后齐国坐视不理,他们拒绝赵国的求援,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齐国为了报一箭之仇
在战国中期,齐国极为强大,西秦东齐都是各自区域内最为强盛的国家,齐国击败了楚国之后,又趁热打铁击垮了魏国与赵国,随后又锐不可当地攻下秦国函谷关;另外齐国还拿下了宋国,附带一千多里的肥沃土地,要钱有钱要兵又兵,齐国一时气焰滔天,大有一统天下的趋势;这时其他五国感受到了深深的危机,随后秦、魏、韩、燕、赵五国联手攻打齐国,齐国一时难以招架,虽然最后齐国靠着丰厚家底得以自保,但国力也因此大大受损;赵国在此次事件中没少坑害齐国,在其他三国退兵后,赵国依然联手燕国痛打落水狗齐国,大有把齐国赶尽杀绝之势;因此受到伤害的齐国,在赵国遭难之时,齐国不乘火打劫已经算厚道了,拒绝赵国的借粮,就是为了报当年赵国伤害齐国的仇。
第二,秦国远交近攻计策奏效
范睢对秦昭王献计,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此战略也是秦国一统天下的基础;当时秦国奉行此战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击魏、韩两国,对于齐国与燕国则是百般拉拢交好;在五国伐齐之后,齐国国力一落千丈,周边国家纷纷落井下石,楚国趁机吞并了鲁国,魏国攻占了齐国的领地平陆,赵国霸占了齐国的土地昔阳,一时战国各国局势重新洗牌;齐国为了不被吞并,抱上了秦国的大腿,加入了秦国“远交”的战略成员国内,既然铁了心与秦国修好,自然不敢再给秦国的敌人赵国借粮。
第三,齐国君臣目光短浅
在五国伐齐之后,战国七雄中数秦国最为强大,秦国有统一天下的野心与实力,其他六国势必会遭到秦国的吞并;赵国地处秦、齐之间,可谓是齐国的缓冲屏障,如果秦灭了赵国后,齐国就将赤裸裸地暴露在秦国的利器之下,唇亡齿寒,赵国灭国后,齐国再也不会安稳度日;而当时齐国若借粮给赵国,不仅是帮助了赵国,也算是保护了自己;可齐国人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利益,放任了秦国击败了赵国;果然在秦国灭赵之后,就正式开始了统一天下的进程,公元前221年秦国攻临沂,齐国亡,而这一切都是齐国拒绝借粮给赵国,自取灭亡的后果。
综上所述,齐国拒绝借粮给赵国的原因复杂,主要就是为了报当年赵国伤害齐国之仇,也有秦国战略奏效的因素在内,而且齐国君臣目光短浅,无视唇亡齿寒的道理,拒绝对赵国伸出援手;根据蝴蝶效应原理,赵国粮草不济被秦国打败,秦国开始踏上统一天下的进程,齐国也因此失去外部屏障,最终被秦国所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