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工作效率高但是准时下班,工作效率低但是经常加班,为什么后者会经常被肯定?
领导,边际,工作工作效率高但是准时下班,工作效率低但是经常加班,为什么后者会经常被肯定?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不同的是资源要素A,这是学习时积累的基础知识、思维方法、宏观的行业视角、还有行业人脉资源,这些东西就像一家工厂的厂房、机器设备、知识技术等等,要一次性先行巨额投入,还不能独立产生效益。
可一旦进入工作阶段,固定要素A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大部分职校生同事的A起点很低,很快就与B的投入达到了平衡水平,此后B的持续投入,就进入了“边际效益递减”状态,就是薪水涨不上去。
而他四年的大学专业学习让A的起点很高,在B持续投入三年后, 才能与A达成平衡,这三年里,他一直处于“边际效益递增”的阶段,从一线操作人员升级到工程师,薪水很快就涨上去了。
人的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从“边际效益递增”到“边际效益不变”,再到“边际效益递减”的过程,而拐点往往取决于一些需要提前大量投入的、你看不见的要素A。
职业发展中的固定要素A并不完全不变,特别是知识和思维,随着B的投入,A也会缓缓增长,使“边际效益递增”到“边际效益递减”的拐点出现得更晚。
前面说的加班,就是加大要素B(时间)的投入,但低效率的原因其实是要素A的水平不高。
所以加班最重要的,不在于B(时间)的长短,也不在于完成任务,而在于补充要素A的积累,把专业知识变成业务技能,并拥有自己的方法论……
“边际效益递增”就是逆流而上
职业发展中的固定要素A并非仅仅指思维和知识。任何一种固定不变或增长缓慢的资源要素,都会成为A。
比如金融行业,汇聚了大量专业精英人才,学习能力都很强,大部分底层员工的要素A都不是“思维和知识”能力——换句话说,他们的职业发展中,都有一层低于他的能力的“玻璃天花板”。
这个“玻璃天花板”就是他们拥有的社会资源和所处的社会阶层,这才是金融行业真正的要素A,一旦公司榨完了他的所拥有的要素A,他就必然进入“边际效益递减”的状态——除非他能扩扩展社会资源或进入金融行业少数几个比拼专业能力的职位上。
所以,“边际效益递减”其实是人生的正常状态,而“边际效益递增”属于逆流而上,需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行。只不过,大部分人都把努力的点放在可变要素B上,都会出现“越努力,越绝望”的结果,这就叫“你只是看上去很努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效率高做完工作,然后你闲着。老板很慌觉得花钱雇你很不值得,给你发着工资却让你闲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种事情在私企少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这个问题在职场上很现实。
第一:一般私企公司都会要求加班,这对公司来说有利的。
第二:人们通常只相信自己看到的。
第三:加班在人类的思维内归为勤奋。
不管身处何处,我们都要学会独处,无法左右别人的评价,但是要经得起一人承受,扛下来就是王者。
小小意见,望有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后者看起来很努力,我原来也很困惑
现在觉得没什么
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多了
你觉得在这里得不到坑定
工作起不愉快就换个
要么改变自己同流合污
要么换个环境找个对你坑定的工作环境
私企老板还是挺看重个人能力
国企事业单位就拖吧
具体问题从你自身实际出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肯定与否,是依据公司的环境氛围和领导而定。
1. 有些领导是注重成果和效率。那必然整个办公环境都是属于雷厉风行的,把今日重点有效地完成,会被认为是一种有能力的表现。
2. 然某些领导注重工作态度。整个办公室都属于勤恳,有规矩的风格,即使是工作完成了,也有可能会拖一会加班。这体现领导不下班,员工不能走的日系精神。若你是特立独行的,往往会被大众舆论和领导影响所压垮。
个人想法:
1. 若个人属于外向,有效型,适合一些较为开放和重视成果的公司。这样不仅是如鱼得水,也是在自我上进行成长。
2. 若是倾向于安逸的,喜欢固定化流程的。可以考虑加班氛围的。(当然要依据行业和公司而定,有些是不得不加班)
总结:作为职场人都需要短期和长期计划,不管你现处于哪种环境,都要明白你能获得什么,并且勇于承担自己所做出事情的后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