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现在有些小学、中学语文老师很少亲自读课文,这个现象你怎么看?
课文,老师,学生现在有些小学、中学语文老师很少亲自读课文,这个现象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无论小学还是中学,朗读都非常必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的朗读非常必要,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做得少呢?我想有这么几个原因吧!
1、底气不足是朗诵的最大短板。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了解作者想些什么,并且能与作者心灵相通。朗读课文不仅对声母、韵母发音要求准确,对声调也有很高的要求。字字饱满,抑扬顿挫,字正腔圆,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很多中小学教师不具备朗读课文的能力,能达到要求的也少之又少,同时,语文老师上课也不一定用普通话,当然更谈不上普通话标准了。
2、新时代媒体资源替代了老师朗读,老师更没有底气朗读了。
网络视频、音频资源非常丰富,有朗读名家朗诵的,有中央广播播音主持朗读的……读的可以说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感情饱满,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语文课堂上播放媒体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有这么省时省力的事情,为什么不干呢?媒体资源代替了人工朗诵,人慢慢的也就不读了。
3、大学师范类专业课只有普通话课,没有朗读技能课。
当下中学老师大部分是师范类专业,现在学校也越来越多的招收非师范类的综合性大学综合性专业的毕业生,师范类语文学科大部分大学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课有普通话课,只不过这个普通话课是为了拿到普通话证准备了,很大一部分是为了纠正发音,离真正的专业朗读差的很远,即使有的师范大学开设课堂技能专业课,普通话朗读练得也很少。本身学的不好,到了工作岗位上一样,还是不好。
4、朗读,脸皮要厚,勇气要足,还得具备实力,很多人达不到。
再好的视频朗读也不能和教师的师范朗读相提并论,学生还是期待老师的朗读。但是,蹩脚的朗读容易引起哄堂大笑,所以很多人为了避免尴尬,直接不朗读了。
作为语文老师,晨读、大声朗读的时候与同学们一块朗读,朗读得多,自然就会变得好。
总结
朗读少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是,据笔者所知,愿意朗读的老师还是非常多的,自从参加工作以来,笔者参加过很多市区举办的赛课活动,每每比赛,都要大胆的朗读一段,朗读很重要的一点:能不能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我是“绘语文”,如果觉着对你有帮助,请点赞和转发,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也欢迎您关注我,了解主页更多有关教育的内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小学语文老师很少亲自读课文,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很常见。 小学的时候还有语文老师朗读课文,但是初中三年的语文老师基本没怎么朗读过课文,原因也很扎心。
就是语文老师都是用家乡土话上语文课,朗读起课文来那也是听不下去了。
唯一一个说普通话的老师就是英语老师,语文老师用家乡土话上课,英语老师用普通话上课,说起来像笑话,但就是很多农村学校的普遍现象。
所以初中的老师一般是请同学读,自己很少读。 由于是老师自己都是讲家乡土话上课,所以学生读的时候也犯难,因为没有一个好的语言环境给到同学。
同学们也读的战战兢兢的,平常下课同学们都是家乡土话交流,到上课老师也不讲普通话,让同学读普通话,感觉就特别别扭。
所以感觉初中时代最沉闷的课就是是语文课,还有古诗词讲解,老师直接手拿一本翻译书,一字不漏的说一遍,其实大部分的同学自己都备了一本古诗文翻译。
所以一节课下来好像更多的同学是昏昏欲睡,尤其是初中又不学生词,词句什么的,没有范文朗读,没有语言环境,那样子的语文课堂效率低下,但又是无法改变的现状。
语文老师朗读课文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1.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也有助于同学的发音。
小学的时候还蛮喜欢听语文老师朗读课文的,大部分也是年轻女老师,声音都特别好听,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让课堂更加生动,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也高了很多。同学们也是在学生词的重要阶段,多听老师朗读,有助于同学的发音。
2.老师朗读课文可以更好的创造语言环境,提高同学们参与朗读的积极性,一起感受语文朗读的韵律美。
有幸在小学学生词的时候遇到过几位能带我们朗读的语文老师,语文课堂生动有趣,还会让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也让我在小学阶段还是蛮喜欢语文学习的。
进入初中后,语文课堂更多的是流于形式,课堂学习比较枯燥沉闷,老师更多的是为了考试而考试。
所以希望有更多的语文老师能在课堂上朗读课文,带同学体验朗读的韵律美,尤其是农村学校,如果语文课堂上不说普通话,学生平常说普通话的几率是很小的,平常跟同学和父母基本都是家乡土话交流,如果老师不创建一个语言学习和交流的环境,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不会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语文老师不愿亲自范读课文,大概有以下原因:
一是考试不考,花工夫去朗读是白费力气。你看现在高考中考哪有考朗读的?既然中高考都不考,其它形式的考试自然都免了。不仅语文不考朗读,就是英语听力测试也没考朗读。没有人不追求功利,语文老师也不例外。
二是许多人认为朗读不属语文老师管的事,思想上也不重视。十年前我到华师一附中去学习听报告,其中有一个作报告的专家公开说,语文课程管的东西太多了,应该把汉语语音和朗读能力培养交给外语老师去管,属于播音主持范畴的事。你看,专家都这么认为,我们这些普通语文老师越发不会去刻意训练朗读。
三是许多语文老师不会朗读。就我的观察和了解,现在在职的中小学语文老师,特别是初高中语文老师,有不少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中专毕业生。那时候的师范院校虽然开设了语音课,但等同于现在的副课,教师随随便便教,完成任务,学生也不当回事,大都不会下工夫去学。正因为当年没学好,任教后也不太要求普通话教学,所以不少老师自己就不能说标准普通话,更不说在正确理解课文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去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