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花齐放,最终封建王朝一统后独尊儒家是为何?
儒家,思想,董仲舒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花齐放,最终封建王朝一统后独尊儒家是为何?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儒家,经董仲舒改造迎合皇权,才换得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南宋“程朱理学”更是让儒家沦为灭绝人性、维护统治的工具,成为大家印象中的“犬儒”。可是,日趋保守的儒家,才能生存,才能苟活,也是日趋没落的封建王朝逼迫下的生存之道!
打断中国人脊梁的,是高高在上的皇权专制,让中国人跪下的,是世袭罔替的皇权专制。中华的尚武之风,是伴随着封建王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而不断没落的,这不是一两皇帝的突发奇想,而是千年以来集思广益坚持下来的成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儒家是最会跪舔的一家,孔子是搞丧葬的,孔子为了多挣钱,天天要回复周礼,他的礼就是多磕头,变着花样的给死人磕头,弄的埋死人成了繁门褥节的礼仪别人真干不了,他成了埋死人专业户,他可谓是挣的是锅满盆满钵满,这就是他为什么天天呼喊礼坏乐崩了,要回复周礼,回复周礼好骗钱吗?老百姓也不知道什么是周礼,他怎么胡说八道都行,真的有周礼吗?奴隶社会有什么礼,奴隶主们是弱肉强食,老百姓穷的夜不闭户了,因为为穷也不怕贼来偷东西,那有什么周礼,周礼就是他编成来骗钱用的。
到了董仲舒把这花样的磕头,再把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弄成三纲五常,给百姓套上枷锁,儒家这谄媚皇帝的本事也达到了高峰,达到了极点,皇帝们很多受用。就给了儒家一席之地,儒家靠招摇撞骗出身,把一席之地说成独尊儒术,儒家这偷天换日的骗术就成功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封建生产关系要求政治上的集权和专制。在经历了春秋战国时代短暂的百花齐放之后,封建统治者找到了维护封建制度的意识形态,即儒家学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儒家和谐社会的政治目标是正确的,但道路是反的。他们想回复到上古圣贤的时代,逃避现实血淋淋的霸权竞争洪流创造未来的必然趋势。而真正在封建社会起核心作用的是从儒豪衍化出来的法家,更符合统治阶级的意志,但需要儒家的美化装饰,所以称外儒内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我简要回答一下对此问题的看法。
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大一统国家未形成之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和观点激烈交锋,促进了当时各王国的思想理论和文化的发展繁荣。
秦始皇灭掉六国,建立大一统的秦帝国后,各种思想家为了自身发展,都不仅着力推进思想文化进程,而且竞相与统治者联手,以争夺制高点与思想统治权,以压制其他思想流派。
最先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人是董仲舒,而在汉武帝时期才得以真正施行。但此时的儒家思想,杂揉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派思想在其中。因为其核心在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美化和神化了皇权的地位,因而被历代封建专制统治者尊崇,成为了两千年来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了解儒家思想为何能在西汉成为统治集团唯一推行的思想,就要了解一下儒家思想发展的轨迹和它倡导些什么,换句话说就是儒家思想迎合了统治者的什么需求?
儒家是西周始创的治国理政的思想,它的主旨是一个“德”字,即倡导德政,它强调统治者和民众都遵守道德,这样国家内部人与人就能和谐相处,在利益冲突面前,人们把道德摆在首位,互相谦让。这样社会就会祥和、安定。在“德”的思想下,它倡导三纲五常,君为臣纲,就是国家官吏都要绝对忠诚和服从君主,这样国家就会好。夫为妻纲,就是家庭里,妻子要绝对忠诚和服从丈夫,父为子纲,就是绝对遵从长幼尊卑,这样家庭关系就好。家庭是社会最小单元,每个家庭都很融洽,国家上下就很和谐,当然就好了嘛。五常是礼义仁智信这五常道。它提倡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相处讲究礼节,互相谦让,君主要要施行仁政,朋友之间要讲究仁义,所有人要有诚信,它把这些作为治理一个国家的重要思想。
西周建立之初,周公旦作为儒家思想的首创者,全面推行儒家思想。社会一片祥和。但是过了二百多年,封建制维持不住了,当初的亲戚过了很多代,大家彼此互相不认了,互相攻伐。到了东周,天下就大乱了。到了孔子,他很痛心这种礼崩乐坏的局面,他就大力呼吁全社会要坚持儒家思想不能变,他就系统的整理儒家思想,到处去宣扬。但是大家都在争权夺利,没有人再对他这一套有兴趣了。儒家思想过时了,吃不开了。最主要的问题是在诸侯争霸时,儒家思想不能使诸侯国强大,这套东西不适用。这时法家思想应运而生了。法家思想促成了秦国统一天下。
上一篇:怎样鉴定印章印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