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招聘时的派遣制、备案制、合同制,该如何分辨?
合同制,劳动者,劳务招聘时的派遣制、备案制、合同制,该如何分辨?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备案制从一定程度上就是合同制,体制外的,不是正式的。它与正式编制相区分。
但在执行过程里,管理师参照正式编制来进行管理。但身份不是正式编制。
再者,合同制,就是我们平常在企业里上班签的全日制劳动合同,合同期满可以续签或不续签。它是员工与单位直接签合同。
最后,派遣制,劳务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公司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然后把劳动者派遣到需要用工的企业上班。企业需要支付劳务派遣公司一定的服务费用,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劳动者之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招聘时遇到的这三种情况,区别在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所确立的劳动关系形式不同,或者说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不同。
合同制
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直接建立劳动关系,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从而合同主体的双方,权力和义务可以得到法律的保护。
比如,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依法签订了劳动合同后,在合同期限内,用人单位无故辞退劳动者,那么用人单位所做的就是一种违法行为。
再比如,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依法签订了劳动合同后,在合同期限内,劳动者不辞而别,跳槽到别的公司,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甚至追究所跳槽公司的连带责任。
派遣制
这时的劳动者身份变成被派遣的劳动者;
用人单位的身份变为派遣单位;
而这两者之间,有一个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
签订合同的主体,是被派遣的劳动者和劳务派遣公司之间签订合同。
派遣单位通过劳务派遣公司,获得所需要的劳动者,然后向劳务派遣公司支付服务费。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受到损害,该向哪一方追究责任呢?
当劳动者被派遣到用人单位后,如果劳动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劳动者可以同时像劳务派遣公司和用人单位主张,也就是劳务派遣公司和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备案制
这种方式类似于合同制,它是针对于有编制的单位,是一种用人制度的改革。
比如事业单位,有在编人员和编制外人员,由于工作需要,需要扩招人员,单位和扩招人员之间签订劳动合同,并且在相关部门备案,不属于在编人员,但是和在编人员享受同等的待遇。
采用备案制招聘的人员和在编人员的区别是,在编人员不签劳动合同;备案制招聘的人员有劳动合同,当合同期满时,根据情况续签或终止。
面对着这些不同的劳动关系形式,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呢?我们又该思考些什么呢?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改革
比如备案制,就是一种用人制度的改革。人们对事业单位的印象是,只要进入事业单位,就可以始终享受事业单位的福利待遇,直到退休。
但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也在寻求改革,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向合同制的过度。
其次,我们想到的是适应变化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说法,我们不但会说这句话,还要会利用这句话来思考问题。
比如这三种劳动关系形式,就是一种变化的体现,如果我们的思维禁锢在过去的经验里,认为还有一成不变的铁饭碗,那样会阻碍我们的思考,从而对未来产生误判。
最后,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抛弃寻找铁饭碗的思想,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适应时代的变化,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胜出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通俗一点讲派遣就好比你和中介公司签合同,有活的时候公司派你去其他地方干活,其他公司把钱支付给中介公司。备案制就像你去帮别人干活,但是别人必须给你父母说一下你的情况,合同制也就是临时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派遣制就是用人关系是在派遣公司,派你到那个单位去工作,你和在工作的单位没有关系。工资也是派遣公司出,工作单位和派遣公司有合作关系。如果有一天工作单位的活儿做完了,不需要你了,你就只能离开工作单位,派遣公司给你另外派遣一家工作单位。像中介的关系,介绍你去哪里工作,不需要了你就回中介等待下一次派遣。
2.备案制就是用人单位聘用你做某个岗位的工作,这个工作岗位是有编制的,但是你自己这个人是没有编制的。后期工作表现突出,单位有人事编制招聘,你可以和领导沟通入编。
3.合同制就是用人单位和就业人员通过平等互相协商的原则,签订劳动合同,合同到期后可以选择续签也可以选择不签,双方自由平等。大部分小伙伴遇到的是这种。
从稳定性来说,个人感觉备案制优于合同制优于派遣制。
但是,其实看我们年轻人的无数来说,哪个都差不多,哪个钱多就哪个,都挺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