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说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格物致知,朱熹,正心为什么说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说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说格物致知道理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宋理学家朱熹对“大学”里“格物致知”,解为探究事物规律,道理而使知致。朱熹认为,天理,道理在事物中,只有探究事物规律,道理才能得到知识。
朱熹是理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他也探究自然科学知识。在李约瑟所写“科技史”里对朱熹有很高评价。朱熹是第一个辨认出化石的人,比西方早出几百年。
朱熹所谓“格物致知”其“物”,应在不同语境里领会。在“大学”里的“格物致知”,其“物”,是指道德观念,即向儒家精典去学习,格物。而在其他方面就不一定是指道德观念。如王阳明“格竹子”就是一例。竹子是“物”,但不是道德观念之“物”,而是自然之物。而王阳明不解其意,对满园竹林坐“格”七日,致突血而归,此纯系对朱熹格物致知的误读。
阳明心学完全是修养道德观念,与自然科学无关。心学是阳明快速为圣的手段,学为圣人是他的終生目的。心学只能用于修养,干别的不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从现代词典的角度说,格:推究;致:求得。格物致知的意思是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而八目则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的后面便是正心,修身。
如何正心,修身,个人以为,德为基,善为本。如此,才能谈后来的齐家,治国,乃至平天下。
老子洋洋五千道德经,也是围绕道,德两字,也说上善若水。
易经也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家齐,才能国治,才能天下平。
至于科学,个人认为是手段,不是目的。
上一篇:为什么说丑妻家中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