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深圳招聘中学教师,半数是清北生,他们真的比6所部属师范生会教书吗?是否人尽其才?
学生,深圳,老师深圳招聘中学教师,半数是清北生,他们真的比6所部属师范生会教书吗?是否人尽其才?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校学生教育是一项复杂的事业,需要人民的热爱教育事业,才会激发敬业奉献精神。新时期的基础教育,更加需要适应时代发展,具有创新思维品质的双师型年轻教师,为基础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深圳某学校的做法,相信初衷是比较好的,但据本人所知,这样的普通高中学校本身就是比较知名,之所以招聘这样学历高的北大清华毕业生,是因为该高中学校的学生生源质量比较高,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和背景都比较好。而且学校办学条件和设施齐备,学生缴纳的各类费用比较高,办学经费足余,给予招聘的高学历以比较高的待遇。
相信北大清华的硕士毕业生能够具有教授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思维品质活跃,综合能力也很高。往往有能力考取北大清华的学生各类才艺兼备,能力突出,学习品质优秀,学习能力很强。这些都是不容置疑的,但让他们仓促上阵站上讲台教学生,难免会显得有些仓促和大材小用之嫌。
相反国家教育部直属的的六所公费师范生,从填报志愿开始就有了从事教育事业的理想,进入高校开始注重培养他们基本的教师职业素养,熏陶具备教师的专业精神,构建教育相关学科知识体系,传授教师职业的思维品质和教育教学理念,全面为毕业之后能够从事教师职业而做准备,这些都是北大清华学生在教育培育过程中不能具备的。不同办学性质和专业培养方向具有不同的学生培养结果。
国家耗费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培养出一名优秀的学生,清华北大学生可以说是天之骄子,从一开始就拥有无数的荣耀和光环,而且攻读了硕士研究生,本应该在国家的科技、化工等众多领域发挥才能,用所学的知识和聪明才智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财富,反而毕业之后怀揣硕士研究生的学历,到普通高中学校从事大多数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可以专业的、完全的、专业对口的教师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人才的浪费。
北大清华高学历毕业生不一定能够完全胜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基础学校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知识体系层次和倾注无尽的爱,去热爱教育事业,讲究教育方法和遵循教育规律,探究学生的心理,熟练应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在教育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毕竟北大清华毕业生的学科体系以及培养方向以及培养过程中等方面没有培养准备,他们也许不知道在毕业之后从事教师职业,之所以选择教师职业完全是为了理想的福利待遇和可以解决住房和一线大城市的户口的问题。
北大清华硕士研究生和北京师范大学师范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从事基础学校教育方面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肯定是不可同日而语,也许北大清华毕业生在在综合学识能力方面要比北京师范大学要高很多,但要从事基础学校教育的各个过程与环节,个人认为北京师范大学师范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更加具有很强的优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深圳作为国内四个一线城市之一,很多高材生为了深圳的“五斗米”折了腰,甚至跨行业谋发展,我觉得这很正常。然后我个人觉得这部分“不专业”的高材生混入其中就相当于一种“鲶鱼效应”,理当给沉闷的教育行业注入新鲜血液,激发其变异基因。
深圳招聘中学教师,半数是清北生,他们真的比6所部属师范生会教书吗?是否人尽其才?
我觉得这部分人的教学能力并不比六部属师范生差,而且还能比师范生教的更好。
我们不能从传统的思想来限制从业人员能力发展开拓,也不能带着偏见藐视非科班出身的教师,恰恰相反,我们更应该跳出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不能拘束于永远不变的老一套理论,我们需要创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项目研究始于2013年,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而我们目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仅违背了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又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可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必须改变目前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再到现今的“核心素养教育”,方向在调整,教育在改革,但我们面临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因为无论家长、学生,甚至老师都希望学习成绩好,明面上不敢以分数论英雄,就小升初、初升高、高考而言,分数决定一切的事实无法辩论。
既然如此,在灌输知识过程中是否能够采取多样式的教学呢?是否兼顾成绩、兼顾考试的过程能够穿插逻辑能力的培养、哲学思维的培养呢?对于一名传统的教师而言,显然无法接受“把时间花在练习创新上”的“可耻行为”。
也许科班出身的师范毕业生当教师能够教出成绩非常好的学生,但我想这些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逻辑思维,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不然就是一个会读书的书呆子,仅此而已。
但我更相信,非科班出身的教师在教学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独特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如何通过逻辑来组织自己的学习架构,不单单是书本上的考试要考的重点。我相信这类高材生在自身求学过程中,是自信的,自信能够将学生带成会思考、会变通的一个灵活的人,而不是考试机器。
只要不是培养考试机器,这就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了吧?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好学生成就名师,名师不一定教出好学生。这说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固然重要,高质量的生源貌似也很重要。
并非我轻视教师的成果,实在是个别教师的成绩难以服众。重点初中高中,汇集的是某地区靠前的一流生源,这部分学生好学、自律、目标明确、脑子好使,稍微引导应当能够出成绩,实在无法看出教师在当中起到的“定乾坤”的作用,恰好是这部分学生成就了他的名师声誉。
我经常恶作剧地想象:假如让这一部分名师给刚够分数读高中的孩子上课,结果会如何呢?我身边的不少例子证明,名师有作用,但效果有限。
我只是想证明,科班出身不一定真能够教好学生,非科班出身不一定就不能教好学生。毕竟教学活动是对着很多很多个不同的个体,要考验的是教师的统一能力、应急能力、教学能力、协调能力等等。
上一篇:如果公司按创造的利润给员工按一定比例分红,那么是不是可以增强公司的凝聚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