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韩信,萧何,张良这三位谋臣如果都在项羽那边,当时的历史会不会改写?
项羽,刘邦,韩信韩信,萧何,张良这三位谋臣如果都在项羽那边,当时的历史会不会改写?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韩信,萧何,张良这三位谋臣如果都在项羽那边,当时的历史会不会改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汉初三杰为刘邦打天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刘邦曾问群臣,我为什么能得天下,而强大的项羽却失败了。众人对刘邦进行了一番吹捧却没有找到根源。刘邦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填国家,抚百姓,不绝于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攻必克,战必取,吾不如韩信。但三人均被我所用,故能成其大事。"从中可看出三人皆人杰也,也可以得知刘邦能够驾御三人为其所用,更是高明之至。三人能为刘邦所用,却不能被项羽所用。刘邦宽仁有度,有识人之术,且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项羽刚愎自用,又偏信谗言,虽有亚父范增,却不能被其所用。从这一点上来看三杰是不会辅佐项羽的。想当年韩信也曾为项羽部下,因人微言轻不被项羽重用才投奔刘邦的。因此,即使三杰在项羽帐下,很难说会被重用,更谈不上统一天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历史会改写,困韩信,萧何,张良来到项羽麾下,以项羽的自己目空一切的作派,肯定不会听这些谋士的,而刘邦没有了这些谋士,是不是能得到天下都是问题,而历史会按照这样发展写出来,楚汉之争就不会出现在历史上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韩信,张良,萧何都在项羽部下,历史会不改写?
一:项羽是一个勇冠三军的武将,战术能力特别强大,他信奉武力可以征服一切。对谋士不十分看重,就是韩信,张良,萧何都在其帐下,也不会言听计从。不会得到特别重用。看范增的下场就会明白。
二:项羽是一个胸无大志,目光短浅,心胸狭窄的人。项羽占领咸阳,应听从谋士建议,在关中建都,建立王朝,统治天下。而放弃关中王霸之地,而回老家称王。说什么“富贵不回家,等于錦衣夜行”足见其见识短浅。
韩信,萧何,张良在胸无大志,目光短浅,又得不到特别重用的情况下,肯定会相继离开。看韩信就会明白。
三:韩信,萧何,张良这三人都是人中之龙,盖世英才。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明主在选择良臣,良臣也在选择明主。
明主就象梧桐,会招风凰来栖。
明主就象磁铁,会吸精铁而投。
明主就象不倒的正义之旗,会招来
为正义而奋斗的干万义士英才。
因此,韩信,张良,萧何迟早还会归到汉王刘邦的旗下,为刘邦効力。
四:刘邦在韩信,张良,萧何帮助下,打败项羽,夺取天下。
因此,韩信,张良,萧何在项羽部下,也改变不了项羽失败的命运。
二零一九年九月十一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韩信、萧何、张良能帮助刘邦夺取天下,如果去帮项羽,项羽也不会成功。
项羽被称为“西楚霸王”,可见他的能力很强,但也仅限于打仗方面。在用人识人方面他比刘邦差远了。这主要与他的性格有关。
一、自满
项羽小时候不爱读书,项梁就让他学剑,他还是不愿学,项梁很生气,项羽却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读到这里,我们可能会惊讶于项羽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抱负。但当项梁教他兵法时,他也是浅尝辄止。自满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二、优柔寡断
这一点在鸿门宴上表现的淋漓至致。鸿门宴开始之前,范增已经做好了安排,当在鸿门宴上范增多次暗示项羽,但项羽总是下不了决心,没有回应范增,导致刘邦逃走。当断不断,犹豫不决,最后导致自己“自刎乌江”。
三、多疑
由于范增的能力很强,于是刘邦利用一个小小的反间计,就使得项羽对范增产生怀疑,慢慢疏远范增,最后使自己失去了最有力的帮手,也失去了跟刘邦竞争的能力。
四、残暴
项羽对盟友仁义,但是对待敌人非常残酷,项羽这一生中东征西战四处征讨,伤了不少人,对待那些投降的人尤其是主动投降的人,他都毫不犹豫的杀掉了,且不说这样给后来投降之人的影响,这样做就显示出他的性格非常残暴。
五、目光短浅
项羽在进入咸阳后,火烧皇宫,抢夺珠宝,完事就想回江东,有人建议他不要回去,这里是争夺天下的基地,但项羽不听。最后使去了天下。
性格决定命运,就算有韩信、张良、萧何辅佐,项羽一样不会成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这样的假设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人才再多,关键还在于能不能用,能不能人尽其才。项羽刚愎自用,不听人言,一切已自我为中心,到最后的结果一定是离心离德。
例如:韩信被项羽逼走了,到最后连范增也被项羽逼走了,试问萧何,张良这些人在项羽手下,能呆的住吗?
上一篇:说说你最怀念的一位老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