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项羽一代战神,一生只败一次,为什么会选择乌江自刎?没有刘邦他的结局会发生改变吗?
项羽,刘邦,司马迁项羽一代战神,一生只败一次,为什么会选择乌江自刎?没有刘邦他的结局会发生改变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项羽一代战神,一生只败一次,为什么会选择乌江自刎?没有刘邦他的结局会发生改变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让我们尝试以"穿越剧”的形式,来做趣味性回答吧!某日一位记者穿越到了秦未,对项羽进行了专访。
记者:"项羽先生,你号称为‘战神’,战斗力惊人,而且又在楚汉争天下的初期占有绝对优势。可为什么会大败于垓下,落了个乌江自刎的结果呢?"
项羽:“这个问题是很复杂的,一时半刻恐怕也说不清。何况孤的西楚都被刘邦那厮吞并了,此时再旧事重提有何意义?"
记者:“还是请您谈一下吧!回去后,我还要将这个问题发表到媒体上呢,以解众人之惑。"
项羽:“好吧,看在你大老远来一次也不容易,又如此至诚。孤就勉为其难地接受你一次专访吧!只是不许拍照,孤不喜欢被曝光!”
记者:“大王尽可放心!”
于是项羽便侃侃而谈:“孤之失败原因有三,①败在未能早日识贤才而用之,如韩信有将帅之才,孤竟不能用之!不能识才、用才,不败若何?
②孤刚愎自用,自视无敌,不纳忠言。亚父范增如此忠心,孤竟疑之。弃其忠言而不用,置其良谋于无物。生生将亚父气杀!孤刚愎至此,不败若何?
③孤吝啬爵位之赏,币帛之赐。对将士功不及赏,又多疑忌。至其生出怨愤之心,与孤生离德之志——英布、彭越等皆因此弃孤而去!此外,孤在主持分封诸侯之时,亲厚有别,分配不公。至令诸侯生出叛孤之心!孤之目光短浅如此,不败若何?有此三点孤之败宜也!”
记者:“感谢大王坦诚相告!不过我还有一个疑问,你在乌江虽败,却尚有江东的土地与人民。只要你回到江东,就有可能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啊!可你为什么选择了自刎这条绝路呢?"
项羽苦笑:“记者先生哪里晓得,世人只知孤有残暴之名。又岂知孤亦有济世之心呢?孤所以自尽乌江亦有三个原因哪!
①孤与刘邦争斗数年,致令天下大乱,万民不安。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惨遭涂炭!孤与刘邦之罪大矣!楚汉相争,在垓下一役得以了结。孤既己败,又何忍心再将战火引往江东故乡呢?
②孤的八千江东子弟兵尽丧于垓下!孤又有何面目,去见江东父老呢?
③孤与虞姬感情深厚,孤在垓下突围时虞姬为了不拖累孤,竟至自刎而亡,孤心碎矣!想孤堂堂霸王,竟然连姬妾亦不能保!孤身一人纵窜往江东苟且偷安,又有何生趣?有此三者,孤死于乌江宜也!"
记者听完项羽的解释,也为之感到酸楚。便决定再问项羽最后一个问题:“最后请您再谈一下,您对刘邦的看法?你恨他吗?假如没有刘邦你的结局会有不同吗?”
项羽:“孤对刘邦这厮谈不到恨——只是心有不甘罢了!然而据孤上述所言,孤之失败原因多矣!倘若孤不能在根本上作出改变,那么即使没有刘邦,孤也会败于张邦、李邦、赵邦之手!孤此刻方才悟知此理,不亦迟乎?!”
记者作了釆访结语:项羽先生刚刚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己经就标题上所提的问题一一作答了!回答的很是诚恳,令人敬佩!多谢西楚霸王先生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项羽根本不是战神,被司马迁吹上了天。】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史学研究成果,严禁抄袭剽窃。
项羽真不是什么战神,只不过被司马迁吹捧上天了。因为司马迁是一个失败者,所以司马迁吹捧拔高失败者,项羽、韩信、李广、李陵等人,他们这些人真的很厉害,共同的特点就是人生的失败者。司马迁之所以失败,就是替叛徒汉奸李陵脱罪开始的,因为李陵是世家子弟,李陵家对司马迁有推荐之恩。李陵投降匈奴一年后,汉武帝命公孙敖等人率汉军欲抢回李陵,公孙敖遭到匈奴的阻击,数千名将士看到李陵在指挥匈奴。公孙敖回来后如实向汉武帝奏报,审讯匈奴俘虏得到证实,李陵确实在训练匈奴军队。
汉武帝廷议李陵之罪,满朝大臣皆曰李陵可杀,只有司马迁一人为李陵脱罪,把责任都推到别人的头上。一个人知道感恩非常可敬,但是报恩不能是非不分“冒天下之大不韪”,李陵投敌叛国打汉军,有汉军将士的奏章,还有匈奴俘虏的口供,已经是铁案难翻。司马迁不顾事实编造谎言,言称李陵投降是不得已,留着命是为了报答皇上。汉武帝非常生气:“你替叛徒李陵辩护,这是要对抗朝廷吗?”就把司马迁下狱治罪。
司马迁受了宫刑之后,非常痛恨汉武帝,在《太史公书》中诽谤抹黑刘邦、汉景帝、汉武帝、卫青、霍去病等人,汉高祖刘邦是司马迁重点抹黑诽谤的对象。司马迁在《太史公书》中拔高吹捧项羽、韩信、李广、李陵等人,项羽是司马迁重点拔高吹捧的对象。项羽打仗很厉害确实不假,但是项羽不是最厉害的,刘邦比项羽厉害多了。司马迁极尽夸大项羽打过的胜仗,把项羽打的胜仗钜鹿之战、彭城之战,都篡改成以少胜多的战役。司马迁对项羽打过的败仗,要么一笔带过不知所云,要么夸大歪曲成胜仗。
司马迁对项羽极力地吹捧拔高,对项羽所打过的败仗极尽隐瞒;司马迁对刘邦极力地抹黑诽谤,对刘邦打的胜仗一概歪曲成败仗。这就出现了一个逻辑问题,项羽一直在打胜仗,把自己的地盘丢光了,最后兵败战死了;刘邦一直在打败仗,占领的地方越来越多,最后胜利地建立了汉朝。人们误以为项羽就败了一次,怎么就兵败战死了呢?这真的不符合客观规律,怎么会出现这么反常的事情呢?战争不是儿戏,天下绝对没有越打败仗越强大、越打胜仗却越来越弱小的道理,原因很简单:司马迁歪曲篡改了历史史实。
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战争,大大大小小进行数十次,大规模的战役共有六次,项羽打赢了前两次:彭城之战、荥阳会战;刘邦打赢了后四次,成皋战役、广武战役(第二次荥阳会战)、第二次彭城战役、垓下之战。彭城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05年二月至四月,荥阳会战发生于公元前205年六月,结束于公元前204年七月,司马迁对项羽打赢的这两次战役,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尤其对彭城之战故意夸大吹捧成“以少胜多”。
【成皋战役】公元前204年八月,刘邦重整旗鼓对项羽楚军展开了成皋战役,成皋战役进行了三个月。刘邦命令韩信攻齐,韩信在齐赵之间的平原按兵不动。陈平用重金贿赂项羽身边的人,项羽对亚父范增产生怀疑,范增离开项羽回彭城,最终气死在了半道上。刘邦命令卢绾、刘贾渡过白马津转入外线作战,攻取了睢阳、外黄等十七座城池,彭越以两万人的游击队骚扰项羽粮道。项羽眼看守成皋不住了,把烂摊子交给曹咎、司马欣、董翳,借口回彭城搬兵,结果,刘邦渡过汜水攻占成皋,曹咎、司马欣、董翳自杀,项羽完败给刘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