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萧何夜下追韩信,为什么在韩信被杀的时候没有出来说话呢?
韩信,刘邦,皇帝萧何夜下追韩信,为什么在韩信被杀的时候没有出来说话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萧何夜下追韩信,为什么在韩信被杀的时候没有出来说话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天下已定,跟随皇帝打天下的人就显得不很重要了。皇帝独裁和疑心也越来越重。为皇帝打天下立有赫赫战功的人,能力和皇帝悬殊不大。所以功高震主,皇帝便猜忌功臣。为了树立绝对权威,便要把威胁到自已权力的功臣除去。因天下大定,所有资源都握在皇帝手里。萧何也和许多人一样,一怕祸及自己,二想从皇帝那里捞取利益。所以不敢替韩信说话,反而帮助吕后杀掉韩信。作为韩信,他也有误判,他不知道当皇帝的在打天下的和夺取天下后的行事作风和权谋大有不同。打天下时还有主要敌人,可以迁就你。天下大定后他就要树立绝对权威,你只有臣服,否则视为犯上,威胁他的地位。所谓伴君如伴虎,就是此理。张良知高祖只能共患难,不可同安乐,所以从赤松子游,高祖反而越敬之。答跑题了,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深知高祖刘邦畏惧他的才能,所以从此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
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向淮阴侯辞行。韩信拉着他的手避开左右侍从在庭院里漫步,仰望苍天叹息说:“您可以听听我的知心话吗?有些心里话想跟您谈谈。”陈豨说:“一切听任将军吩咐!”
汉十年(前197年),陈豨果然反叛。刘邦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何谋划,令人假说刘邦平叛归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
韩信知道其中有诈,称病不上朝,萧何于是就亲自到淮阴侯府上请韩信,告诉他陈豨确实兵败被杀。韩信谁都不信,独信萧何,因为萧何对他有知遇之恩,是他的伯乐跟知己,所以韩信才跟萧何入宫。结果萧何命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了韩信。
可以说是萧何参与了密杀韩信的计划,他是这个计划的主要执行者。萧何明知韩信没有谋反,但为了天下安宁,他还是狠心把韩信杀了。所以说,为了社稷安定,萧何是不可能救韩信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韩信这个人在历史评定上并不复杂,首先来说就是萧何评价他的那句国士无双,可谓名副其实,绝对的军事天才,这没话说,但其政治智慧不足,在张良、陈平、萧何这类人眼中说句裸奔也不为过。所以在韩信的政治生涯中,几乎都是被人算计来算计去,一直到最后死,也是被算计死的,最后死到临头时,还在为自己没有谋反而辩解,这就太可悲了,所以咱们可以说一说。
先简单说下萧何月下追韩信是什么事。事件大致情节说的是,当时韩信觉得自己学有所成之后去找工作,先投靠的是项羽,并不受重用,就跳槽到刘邦麾下,结果刘邦的态度比项羽还恶劣,项羽顶多是个不舍得给韩信升职,而刘邦却厌恶韩信是跳槽过来的,根本不正眼瞧人。韩信一怒之下就擅自离职而去,被刘邦阵营的总经理(丞相)萧何发觉后,爱惜人才难得,将其连夜追回,并保举给刘邦。最后果然韩信就替刘邦拼出了一片天地,并被后世作为了识人惜才的成功案例。
不过,这个故事其实主要不是说韩信的,而是说萧何的,因为后面还有一句叫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典故也有个说法,当初刘邦为了稳定韩信之心,不仅给韩信封王,还许他一个誓:三不杀(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也有所谓五不杀,多了绳不捆和男子不杀。韩信听了这不杀那不杀,想到就算女人想杀我,绳子不能捆我,她们还不能拿刀,这完全不可能,于是就放心了。)后来吕后要弄死韩信,苦于无法可杀,萧何就给出了个主意,将韩信用布袋子装了吊到房梁下(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绳子不捆),然后由宫女持尖竹枪隔袋刺死(铁不杀,男子不杀),即不违誓,也弄死了韩信。所以后人说韩信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由此可知,韩信之死,萧何不是主谋也是帮凶,害死韩信他萧何不是没说话,而是没替韩信说话。
那么问题来了,萧何为什么不替韩信说话?中国人自古讲究个‘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做人不能先恩后坏’,就譬如你先是收养了个小狗,最后又亲生杀了它,那获得的肯定不是赞誉,而是斥问:既然你要杀它,干嘛当初收养它?(例子不恰当,但道理大致一致,中国人认为这样做人损阴德,所以才有句话叫做:要么不做好人,要做好人就要做到底),既然萧何先对韩信有恩,干嘛最后还要参与对韩信的谋杀,去背这个恶名呢?只因为韩信这个政治小学生干了一件最大的忌讳事儿:异姓王。
古代封建社会下,君权独享,可以说封建社会中历朝历代都秉承一个原则:一姓家天下。而一姓之中尚且有人敢不顾及血脉之亲而去谋反,何况异姓?所以异姓王从来都是让皇帝不放心的存在,一般聪明人被赏功赏到‘公’爵时就已经成天提心吊胆过日子了,更何况是封王?
而我们的韩信同学却不这样想,他把封王这事想当然的理解成了‘评职称’,意思是我立次功,你当领导的就要表彰我一次,就把我的职称往上提一提,这才是等价交换。至于累功达到封王时,就要被封王,要不然就是你当领导的赏罚不公,我就不干活了。可他忽略了一件事,政治的游戏规则不是这样的,如果按他这么个想法,王位上面就是皇位了,难道皇帝到时候还要让位不成?这就是所说的皇帝也有赏无可赏之时,而到这个时候,就是皇帝要杀大臣的时候了(赏无可赏者死)。所以在封建社会中大臣就跟皇帝达成个默契,就是大臣活着的时候,无论多大的功,一律不封王。臣不要,君不授,君臣两安。
上一篇:剖宫产麻醉会留下什么后遗症?产后护理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