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说一下你最喜欢明朝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明朝,朱元璋,崇祯说一下你最喜欢明朝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帝王师刘伯温,与徐达和李善长共称为“明朝三杰”,堪比汉朝张良、韩信与萧何;在这两组“黄金组合”中,人们常拿汉朝的留侯张良与刘伯温作比,认为二者都是智士谋臣。明太祖朱元璋也承认,刘伯温对他的影响就相当于张良对刘邦的影响,称其“吾子房也”。但就是这样一个传奇的人物,却在老年不得善终,晚年凄凉,原因不知地逝去。这一切都发生在洪武年间。
洪武八年(1375年)一月,刘伯温患病卧床。明太祖朱元璋知晓后,派丞相胡惟庸带御医前去看望。御医针对刘伯温的病情开了处方,让他照单抓药。刘伯温吃了御医开的药,身体却更觉不适,肚子里好像有石头翻滚,折磨得他生不如死。四月十六,刘伯温病故。
这段记载于明史的故事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揣测。刘伯温究竟是怎么死的?有人认为他是单纯地病死,也有人认为他是被胡惟庸害死的,还有人认为他是被朱元璋杀死的。总之,由于历史资料不够完整,刘伯温之死因引来了争议。
研究刘伯温的诗句,认为可将刘伯温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少年时期即元末,他自命不凡,胸杯大志,豪情满怀;青壮年时期即随朱元璋打天下阶段,他与朱元璋性性相惜,如千里马遇上了伯乐般志气相投;明朝建立后的阶段,则只剩落寞伤感。钱谦益的分析深入解读了刘伯温的一生,也使刘伯温的性格形象具体化了:他正直、豪气,胸中充满了抱负。
刘伯温一生刚正不阿,以儒臣的身份行谋臣的职责,虽怀有大志,却难为武将朱元璋的安乐臣子,难以平其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想要展示自己的才华,殊不知,他的“知天下”恰恰就是刚登上皇位的朱元璋最不需要的。他惹恼了朱元璋,遭遇了一系列不公。但论其缘由,皆因刘伯温没有认清自己的职责以及朱元璋治天下所需要的环境。如果他懂得在开国的时候学张良离去,并当真不再过问朝政,兴许他还可以颐养天年。可是,他并没有选择这条路。因此,他只能像徐达、李善长等人一般被弃。所以,这条路是他自己选择的,是刘伯温自己杀了自己。@以史为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统一封建政权,在明朝近300年的历史中出现过许多杰出的人物,比如唐寅、吴三桂、于谦等人。这些历史人物都各有千秋,其中小编自己最喜欢,同事也是最敬佩的一位就是著名的航海家郑和。其中缘由大体有以下几点。
1、身残而志坚。
大家都知道郑和是一位太监,而太监在当时的社会是非常下等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当朱棣任命郑和率领大明船队下西洋是受到群臣讥讽的原因了,这些大臣都觉得派一个阉人代表大明是一件非常耻辱的事情。但是郑和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暗自伤神,而是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对待出海这一任务,带领大明船队七下西洋,为人类的海上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2、大公无私,衷心为国。
郑和在七下西洋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比如面对朝中众多的反对势力和诽谤陷害以及在航海过程中遭到访问地的猜忌和攻击等等。但是郑和从来没有说抱怨这抱怨那,而总是从国家大局出发处理问题,不夹杂个人私利和欲望,一心为公。
大家如果想更加详细的了解郑和的一生,可以去看看郑和下西洋那部电视剧,对于了解明朝航海的那段历史会有所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明朝的历史,我还是从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开始了解的,大概读了不下四遍吧,对明朝人物的气节和忠贞深有感悟。明朝自朱元璋建立到崇祯在煤山自缢,大大小小的人物数之不尽,但一定要说最喜欢哪个人物,还真一言难尽。
土木堡战役过后,明朝近30年人才资源消失殆尽,瓦刺军队乘机一路北上攻到北京城下,时朝中大臣皆劝朱祁钰弃城逃跑,只有于谦力排众议,表示,敌人已到天子脚下,退无可退避无可避,只能拼死一搏。于谦立即组织军队奋力抵抗,拖住了瓦刺之后,各路勤王的军队也赶到京城,里应外合,大败瓦刺。如果当时不是于谦拼死护住北京城,恐怕明朝在那个时候已经亡了。而且这个人又是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就像那首诗,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只可惜后来英宗夺位,处死了于谦,实在是明朝的一大损失。
再说另一个我特别喜欢的人,黄道周。在看他最初的经历时,这个人我总是觉得他不识时务,同样是力排众议,黄道周死谏坚决不同意和皇太极和解,弄得崇祯和杨嗣昌很是尴尬,毕竟已经答应人和解了,结果耍人家玩。于是皇太极生气了,派兵接着攻打,崇祯也没办法,只好把围剿李自成的军队调回来,导致明军左右两难顾。这时候我认为黄道周是迂腐至极,不懂得审时度势,左右逢源。直到后来他自己组织了一千多人的扁担军,扛着锄头上战场去抵挡清军,我忽然觉得这正是那个年代的气节,也是为什么中华文明能传承五千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所以我很喜欢这个“不自量力”的“老顽固”。
与之形成对比的就是,当时洪承畴率领着明朝的主力军,因大意而至全军被围困,最后兵败投降,崇祯以为他战死了,还给他举行隆重的葬礼。
不得不说明朝是最让我佩服的一个朝代,从君到臣再到平民百姓,几乎人人都有一种誓死不屈的精神,这也是为什么明朝灭亡那么多年依然有很多人筹划反清复明的原因之一吧。像袁崇焕,卢象升,孙传庭,左良玉等明末的著名抗战将领,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缺点,但每个人都不应该被世人遗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缤越综合性能怎么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