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朱棣定都北京对明朝是好是坏?请尽可能全面具体说明?
明朝,北京,南京朱棣定都北京对明朝是好是坏?请尽可能全面具体说明?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朱棣定都北京对明朝是好是坏?请尽可能全面具体说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明朝来说是好事
第一,稳定政权。朱棣的政权需要稳定,朱棣就是从北平起兵的,北平才是他的大本营。在南京不利于他的统治,这个理由比较自私,但是如果皇帝政权不稳,对明朝来说会产生动乱。
第二,地理位置问题。从整个明朝疆域来看,即使不去北京,在南京也是不适合统治全国的。地理位置不行,偏离全国中心,不利于掌控全局。所以迁都是一定的,只是去哪的问题。
第三,明朝北方需要防御。南方基本没啥大问题,主要问题在北方。好蒙古一直在打仗。在北京可以快速处理前线问题。而且不会偏安一隅,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第四,人文环境。南京是多朝古都,但是之前没有一个朝代统一了天下。都是半壁江山。南京环境好,容易让人失去斗志。
第五,南京作为副都使用,有退路。因为南方比较太平,一般不会出什么事。定都北京,北面出事了还能去南京。南京也有完善的六部,啥都有。如果南京都出事了,还能去哪?北上去北京吗?不可能的。所以,迁都后就有了后路,怎么说都是有利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朱棣迁都北京,从后来的明朝历史看,弊大于利,是导致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朱棣把明朝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把历代明朝皇帝置于被北方游牧民族直接威胁的危险境地。
朱棣雄才大略,镇守北京控制北方轻而易举,但是朱棣没有考虑到他的后代皇帝没有他这样威震北方的实力。
蒙古及后金暨满清的骑兵多次长驱直入进攻北京,使明朝皇帝及大明王朝很容易陷入生死存亡的危局。
比如明英宗朱祁镇带领几十万大军居然被瓦剌活捉,明朝差一点灭亡,景泰帝朱祁钰的北京保卫战也打得惊心动魄。
比如崇祯帝朱由检被皇太极的后金军主力包围在北京,明朝头号抗金名将民族英雄袁崇焕被迫千里迢迢救援北京,虽然袁崇焕带领九千关宁铁骑浴血奋战打退皇太极的十万后金军主力,但明朝也付出了致命的代价,崇祯帝中了皇太极一伙反间计自毁长城杀害袁崇焕,开启了明朝灭亡之路。
如果明朝的首都仍然在南京,明英宗就不会被瓦剌俘虏,民族英雄于谦也不会因为立朱祁钰为皇帝导致被朱祁镇杀害,崇祯帝朱由检也不会被皇太极多次兵临城下,民族英雄袁崇焕也不会因为救援北京而被崇祯帝自毁长城杀害,崇祯帝也不会被李自成攻占北京而自杀,明朝也不会那么快灭亡。
假设明朝的首都仍然在南京,崇祯帝坐镇南京,明朝头号抗金名将袁崇焕可以不用担心崇祯帝的安全,或者依靠北京城的坚城利炮大破皇太极,或者直捣沈阳后金老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月,在历经十余年准备之后,明成祖朱棣正式迁都北京,明成祖朱棣的这一举动,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了现代。那么,对于明朝来说,朱棣迁都的举动是好是坏呢?其实好坏两个方面因素均有,且听我细细道来。
好的方面:战略重心北移,有利于北部边防
自后晋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之后,历经宋元两代,北京一带已有约430年不受汉族政权控制。而自靖康之难后,整个华北地区也已经有近250年由异族控制。虽然明朝取元而代之,且北元已经彻底灭亡和分裂,但有了宋朝的灭亡教训,谁也不敢再轻视北方草原,尤其是自永乐六年以来鞑靼和瓦剌的再度崛起。
永乐六年(1408年),元顺帝的曾孙本雅失里在鞑靼称汗,并对明朝采取强硬态度,更是于次年杀死明朝使节郭骥,明成祖朱棣派大将丘福率军10万北征,结果遭遇全军覆没。虽说朱棣在永乐八年(1410年)亲自率军击败了鞑靼,本雅失里也被瓦剌所杀,但也使朱棣重新开始重视北部边防。
实际上,明成祖朱棣时期的北部边防,比起明朝初期已经有所弱化,这源于两个重要原因,且全部和朱棣本人有关:
△大宁卫示意图
1、大宁卫的丧失。明成祖朱棣靖难之时,为了应对朝廷大军,曾收编了宁王朱权麾下精锐的蒙古骑兵“朵颜三卫”,而明成祖给对方的条件便是将大宁卫地区赐给对方。结果导致北京北部的防线被撕开了一个大窟窿,尤其是朵颜三卫此后时判时附的态度,导致燕云要地由此开始直接面对蒙古骑兵的威胁。
2、北部藩王南迁。朱棣虽因削藩而起兵,但其继位之后同样对各地藩王极为忌惮,同样采取了削藩政策,只是没有朱允炆手段那么强硬罢了。朱元璋立国之后,为了应对北元残余,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的便是藩王戍边,朱棣自己便是其中之一,而更为重要的便是长城以外的五位藩王,即大宁的宁王、宣府的谷王、开原的韩王、广宁的辽王和沈阳的申王,这些王爷不仅手握重兵,且在塞外拥有极为深厚的根基,这才铸造了大明坚固的北部防线,而朱棣即位后却将这五位王爷全部牵走,直接导致北部边防空虚。
由于古代交通不便,都城的选择都涉及到一个统治半径的问题,而京师北移无疑对加强北部边防是个利好。永乐迁都后,战略重心的北移,进一步加强了明朝对华北和辽东地区的掌控,再加上都城距离边防很近,朝廷可以有效管理和调动军队抵御游牧民族的南侵,例如朱棣五次北征、京营规模扩大,又如九边重镇的建立,以及土木堡之变后的北京保卫战等等,这使得明朝不必像西晋和北宋那样放弃北方。
不利方面:南方战略地位下降,京师威胁上升
凡事有利有弊,朱棣的迁都同样如此,而其最为致命的影响有两点,一是南方战略地位的下降,二是京师遭受攻击的可能性上升。
1、南方战略地位下降。正如前文所说,由于古代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历朝历代的都城都牵扯到一个统治半径的问题。虽然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依然是明朝的陪都,但战略重心北移之后,南方战略地位的下降已成必然趋势。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南方卫所制的崩溃速度,到明朝末期,卫所制已经崩坏的无以复加,明朝空有规模庞大的军队编制,却根本无法形成有效战斗力。而这种战略重心的下降,在明朝中后期倭寇问题的持续恶化,且迟迟无法解决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