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说一下你最喜欢明朝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明朝,朱元璋,崇祯说一下你最喜欢明朝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说一下你最喜欢明朝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定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在明朝的所有人物中:论英雄首推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后改名为元璋。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刘德地主放牛。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政治上:一、中央改革和清理权臣
明初官僚机构沿袭自元朝。朱元璋进行了改革,在中央废除中书省,明初中书省负责天下政务,其长官为左、右丞相,位高权重,丞相极易与皇帝发生矛盾,明朝时以胡惟庸任相后最甚。胡惟庸势力逐大,威胁皇权。且日益骄横,懈怠政事。于是,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死了胡惟庸和有关的官员,同时宣布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
军事上:朱元璋在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军队立下了汗马功劳。开国初期朱元璋实行了论功行赏,使不少战功赫赫的功臣名将位居高位。但是一旦功高位显之后就容易出现“武臣暴横,数扞文法”的状况,朱元璋又吸取了以往历史的教训,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并创立了卫所制度。在此军事制度的基础上又实行了屯田制,在明朝初期一段时间里,明朝虽然拥有数量巨大的军队,但是军队的军饷问题基本上都来自屯田,基本可以自给自足,从而缓解了明朝财政上的压力。朱元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益,对明朝的军队进行了调整,在边防一线派部分军队凭关驻守,而在内地特别是京畿重地派了重兵驻守。为了进一步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防止割据势力再现,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废除大都督府,设置了五军都督府,由皇帝直接管理。其实质就是,将权力分给各军都督府,这样就可以使五府之间权力相互制衡,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统治阶级又进一步制定将兵分离的措施,从而在各方面对将领采取了限制。除上面的一系列军事制度之外,朱元璋在军事上另一重要内容便是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各地,以王的身份镇守各地。西北辽远,非亲子弟不足以镇抚而捍外患,其它则分王内地,用资夹辅。”朱元璋分封其子到各地,但又不给予实权,既起到了对地方的监视,又不会使各藩王拥兵自重造成割据局面威胁朝廷。另外,朱元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益,加之以往的历史经验教训,一是害怕追随自己的功臣武将拥兵自重,对自己的统治造成威胁,二是因为自己的长孙朱允炆性格文弱,怕朱允炆登基之后,这些功臣宿将对朱允炆造成威胁,所以他为了巩固朱家的江山社稷,先后兴胡惟庸、蓝玉之案,对其党羽大肆屠杀,致使当年追随朱元璋一起建立大明天下的功臣宿将几乎被杀尽。
由此可见,封建专制主义集权的最大特点就是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在洪武时期的朱元璋也不例外。虽然朱元璋分封其子到各地,让他们以藩王的身份参与军事,但是实质上皇帝既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又是国家大政方针最终的决策者。明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加强对军队控制,在推行军事制度的同时又依靠同姓藩王来共同捍卫自己的统治。鉴于历史的事实和教训,特别是汉唐之际宦官祸国殃民的例子,朱元璋认为对宦官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再通过祖训和法制加以固定化,那么这种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朱元璋建国,在经济商业文化方面所采取的措施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今天我们来讲一下朱元璋大帝是如何建国的,在他带领军队打败北元军队,统一国家之后,就开始思考如何建国了,那建国第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为国家取好听的名字,而这取名则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因为一个朝代名要叫几百年,所以对他来说也是十分重视,后来对于明代名字的由来有不同的说法,很多人觉得因为朱元璋他信奉明教的,所以改朝代为明朝,当然还有人认为,因为它所打败的元朝是在北方属阴性。而现在的朝代在南方属阳性,所以,把朝代称之为是明朝。朝代的名字取好了,便想着给自己找一个祖先,最开始定为朱熹,但是因为朱熹的年代离自己现在的年代太近了,他连自己都说服不过去,于是就罢了,后来他经常称自己为淮石,布衣,自己也有着很深的有用之人不怕出身低贱的思想!经过多年的作战,国家到处一片荒芜,所以他第一个要做的事就是开垦荒田,恢复国家的粮食生产,而这一点他做得也是十分好,他十分注重农业上的开荒种田的问题。把很多自己的激情都用在了百姓的身上,而且他还制定了一定的政策,就说只要开垦荒地的人,就可以免除三年的税务,而且还制定了相关的条令,说只要开荒,开垦的荒地就是你的,这样也大大促进了田地的面积,同时他也为了鼓励人们积极的种田,把犯罪的人只要不是被不是死罪,就把他发配到农村去种田,这对农业来说也是十分有利的。虽然朱元章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但是有一点不太好的是他非常排斥商业,可能是小时候曾被奸商伤害过有关。
而此时的十分庞大的商业户沈万三便成了他的牺牲品,尽管沈万三为了讨好朱元璋,还修建了城墙,但是并没有打动朱元璋,反而差一点杀了他,还好后来被皇后拦下来,但沈万三最终还是被朱元璋发配到了乡下,并没收了全部的物品,同时在当时也有很多从商者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他们也深深的受到朱元璋的歧视,明朝这一决策的改变,也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
在文化上:在明朝时期我们知道朱元璋,他颁布了一个对读书人特别有利的制度叫做科举,制度。尽管这个制度并不是在清明朝时期开始,但是在明朝时期发展的最好,因为他决定对读书人扩招,而且把当时的考试等级分为了三级,考任何一级都十分的艰难,所以当时的人当官也是特别不容易的,只有到了举人这一步才有当官的机会。科举,制度也使得后来的名门大族的势力渐渐的消退,而通过考试进去的人们也成了后来的官员的主要群体,这为后期的明代的政治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在后期,他们的影响甚至动摇了皇帝的权威,形成了类似国家的黑社会的组织机构,下可统治百姓,上则威胁皇上的地位,非常可怕。
八股考试到底是怎样危害读书人的?即使是考官都不知道自己出了些什么题,很多题目连老师都理解不了,简直就是糊涂考查糊涂,所以这样选出来的考生也没有什么大的才华,当然只是八股考试还不会有什么太大的负面影响,最毒害人的一招则是考试文章必须仿照古人来写,不能有自己的想法,这种制度,深深毒害着读书人的思想。他们不能有自己的见解,所有的答题思路,都必须是按照古人来古人的思路来,这样子才是真正毒害读书人的做法,对当时的读书人来讲,读书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折磨。当然即使在这样严酷的考试制度下,仍有很多考生写出来十分精美的文篇,也让我们的后人赞叹不已。在相互发展,就产生了我们后来熟知的八股,这种八股文也十分限制当时考生的一些思想。他不像我们现在的考试范围这么广,而是仅限于从四书五经当中选取考试内容内容。而且所写的内容还必须要有规律性,比如说要有对偶,要看上去十分的整齐,所以这种要求也使得当时的考生,写起来十分的麻烦,真正写的内容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很多废话。
上一篇:缤越综合性能怎么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