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韩信之死是冤假错案吗?怪自己、怪萧何、怪刘邦?
韩信,刘邦,项羽韩信之死是冤假错案吗?怪自己、怪萧何、怪刘邦?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4、功高倨傲,心怀怨恨
韩信先后被封过齐王、楚王,最后因为涉嫌谋反,被刘邦抓住,虽然最后被赦免,却被封了一个淮阴侯。
韩信认为自己平定天下,建立了丰功伟绩,对封赏却十分不满。他经常托病不上朝,非常轻视樊哙、灌婴等人,认为与这类人为伍,是一种耻辱。而这些人都是刘邦从老家带出来的生死兄弟。
韩信认为自己功高而薄赏,忠心而被怀疑,日夜怨恨,每天都闷闷不乐。他却忽视了这一切,都被刘邦看在了眼里。
5、陈豨造反,韩信做内应,策划部署攻击吕后与太子
韩信后来找到了发泄的机会,他与钜鹿郡守陈豨密谋,如果陈豨造反,他一定在京师做内应。后来陈豨果然谋反,韩信就与家臣商量,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
正当部署完毕,只待陈豨消息时,却被家臣弟弟告密。吕后与萧何设计欺骗韩信入宫,抓住并杀了他。
可以说,韩信之死非常可惜,却并不是冤假错案,是他自己缺乏政治头脑,数次犯了刘邦的忌讳。他无法很好地融入到新的政治集团中,以致于怨天尤人,不满现状,策划谋反,最后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韩信为汉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最后却落得惨死的下场,实在令人唏嘘不已。如此后果,三个人都有责任:韩信心高气傲,功高震主,不懂得高鸟尽,良弓藏的道理,没有做到激流勇退;萧何明泽保身,妥协于吕后集团,不但没起到保护责任,反而推波助澜害死韩信;刘邦过河拆桥,听任甚至是指使吕后杀死功臣,没有做君主的气度,有丧天良。不知我说的对不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韩信之死不是冤案,真实历史中的韩信的确是谋反了,只不过消息泄露,被吕后先下手为强整死了。
至于说韩信的死怪谁,我认为不能怪刘邦、也不能怪萧何、只能怪自己。
因为刘邦是这个国家的BOSS.。不可能让自己的地位和威望受到威胁的,说到底大汉王朝的老大是刘邦。韩信即便很厉害,也只是打工的,韩信不死,刘邦时刻会觉得自己这个老板的位子不安稳,我要是刘邦也会干掉韩信的。所以韩信的死不能怪刘邦。
对于萧何而言,之所以出卖韩信,其实就是个选择的问题,你是选择站在韩信这头,还是选择两边都不帮,还是选择站在刘邦这头。如果选择站在韩信这头,那就只能跟着韩信一起造反,萧何多聪明的一个人,不可能跟着韩信造反的。选择两边都不帮,那就是不忠,在古代对国家不忠是什么下场,想想都害怕。认真的想一想只能选择站在刘邦这边。所以,韩信的死也不能怪萧何。
所以说韩信的死只能怪自己,怪自己选择了刘邦这个老板。怪自己当初有能力自己创业而没有这么做。怪自己既然选择了打工,就要老老实实做个打工仔,不要太过出头,抢了老板的面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以这么说,这些都有原因,都可以怪,也都不能怪。
首先,韩信自己是有错,但说他想造反,至少刘邦还活着的时候是不可能的。其他的诸候王造反,其实基本上是刘邦逼的。
萧何是不仗义,关键时刻出卖老朋友。当初还是他给提拔的呢。但是,这也说明萧何才是个头脑清醒的政治家,一切以大局为主。当然,以前这个大局就是大老板--刘邦。
刘邦当然要怪的。没有他,韩信怎么会死。
可刘邦也没办法啊。这些兄弟,当年出生入死的,知根知底。这些人,可都不是一般的人物啊。
他们也就服刘邦,才会拥他为大哥。而韩信又是里面的佼佼者,带兵如神。
即使现在不反,如果刘邦百年之后呢?刘邦肯定是不放心的,不如先下手为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是错案
韩信死的值得同情吗?肯定是的,但韩信被处死这件事情上,是冤假错案吗?个人认为不是的。
韩信被杀,罪名是谋反,记载见于史记。
那么韩信是否冤枉,是错案,那么关键就在于韩信是否真的有谋反的举动。
韩信,应该是有谋反举动的,虽然很可能是被逼反的。
记载韩信谋反的司马迁,其存在时间和韩信的时间间隔并不久,所以司马迁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可能性很大。
其次,司马迁本人是以敢写著称的,从他其他的篇章描写可以看出,比如对项羽的推崇,他并不怎么忌讳对刘邦的负面描写,所以司马迁的记载是比较可信的。
第三,和韩信同时代的著名将领也被封王的彭越,同样是因为谋反被杀的,而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明确写了,彭越是冤枉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迁确实敢写,而且没什么顾忌,既然他都敢写彭越是冤枉的,为什么他不写韩信谋反是冤枉的,那么最可能的就是韩信确实有过谋反的举动,最终被杀这件事情上,韩信并没有被冤枉。
上一篇:如何普及国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